总复习5_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21192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复习5_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总复习5_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总复习5_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总复习5_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总复习5_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总复习5_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复习5_教案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总复习5(二十四)比和比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 110111页比和按比 例分配问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 l8题。教学要求:1.使 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弄清两者的区别,能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项。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 加深理解并掌握按 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复习比的知识和比的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能应用比的意义正 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二、复习比的知识1.复习比的意义。(1)提问:什么叫做比?(板书

2、: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2)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并要求说明每 个比表示的意义。(3)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板书出一个比)怎样表 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怎样表示?(把比写成和除式、分数相 等的式子)谁来说出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前项后项比值)提问: 什么是比的比值?(板书: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那么怎 样求一个比的比值?(板书:前项+后项=比值)(4)做“练一练”第2 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 求比值的方法是怎样的?(板书:一般方法前项除以后项)这里的比值 都是什么数?还可以是怎样的数?(板书:结

3、果是一个数)2.复习比的 基本性质。(1)请大家根据上面的式子,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指名学生口答填写出的等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b于0。提问;谁能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意思?比、除法和分数又有 什么不同?(2)提问:谁来说说除法、分数有什么类似的性质 ?根据比 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样的基本性质 ?(板书:比的基本性质) 谁来举例说明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o的数,大小不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填写课本上的例子,然后口 答。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板书:化简比)(3)做“练一练” 第3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

4、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化简比的?【板书:比的前项、后项都乘或除以 相同的数(零除外)】化简的结果是一个什么?(板书:是一个比)向学 生说明要化成最简整数比。3.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1)引导比较。 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求比值和现在的化简比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依据和方法有什么区别,结果有什么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前面 的板书按书上的对比表补充完整,并强调两者在解答的根据、方法和 表示的结果上的不同点。)(2)做练习二十一第3题.让学生填在课本 上,然后口答。三、复习按比例分配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可以计算按比例分配问题。2.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1)题。(1)让学生 说一说这里已知什么条件

5、,求什么问题。提问:这是什么应用题 ?(板 书:按比例分配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2)让学生说一说 这道题要怎样想。提问:求公鸡只数和母鸡只数实际上是求什么?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3)提问:你认为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按怎样的方法来解答?求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 .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要怎样想。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四、 综合练习1.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 名口答,重点要求学生说明第2题怎样想的。2.求未知数x。1. 3: x= 6=0. 5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

6、习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 书,结合让学生说明怎样想的。3.做练习二十一第7题。指名一人 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 的,强调说明长加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五、课堂小结指名学生归纳 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收获。六、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46题。(二十五)比例和比例尺教学内容:教材第 111112页比例 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9 一 14题,练习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 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 养学生运用知识

7、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在复习了比的知识 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板书课题)二、复习比 例知识1.复习比例的意义。(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 什么?什么叫做比例?(板书: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你能说 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各部分名称)(2)学生练习。让学生在 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 老师板书。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 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板书

8、;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的 积等于内项的积。)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 111页 上根据o. 4: 3=2: 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追问:比 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学习比的基本 性质有什么作用?(板书:解比例)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四人板 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 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 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 过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 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 x。三、复习比例尺计算1.说明:应用比 的知识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9、板书:比例尺)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 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提问:什么是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 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根据 学生举例板书出一个比例尺,让学生说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 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3.学生讨论、操作。如果学校 平面图的比例尺是l : 1000,它表示彳+么意思?图上l厘米表示实际 距离多少?你能画出线段比例尺来表示它吗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 然后交换检查)4 .做“练一练”第3题。请同学们做“练一练”第3 题

10、。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 是怎样想的。指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先设未知数为x,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结果,也可以根据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倍数关系来求出结果。四、综合练习 1.归纳复习内容。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2.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3 .做练习二十一第ll题。让学生 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说说应怎样想。4.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1)做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2)讨论第(2)、(3)题。提 问: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后,下

11、面两题可以怎样解答 ?5.讨论练习二 十一第14题。让学生读题。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想一想, 解答这两题应该有什么不同?(强调要注意份数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 系)五、讲解思考题让学生读题。提问:如果照按比例分配问题思考, 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现在已知的比的条件怎样?你能应用比的基本 性质,把这个比改写成甲数、乙数、丙数三个数的比吗?请大家课后先把这两个条件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再自己试一试,求出三 个数各是多少。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1)、(3)、 ,第13题、(3),第14题。家庭作业:练习二H一第12题、 (4)、(6)。(二十六)正、反比例及应用题教学内容

12、:教材第115页正、 反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l、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 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 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 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复习正、反比例关系和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掌 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更正确地 判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正确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二、复 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3、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提问:如果用 x和y 表示成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x、y是相关联的量)那 么,什么情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情况下成反比例关系?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是:都有相关联的两种量(x和y),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点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 量中相对应数值的比值一定,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 积一定。2.判断正、反比例关系。(1)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 生口答。提问:判断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根据是什么?(2)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指名学生口答。3.判断x和y

14、这两种量成什 么关系,为什么?(1)y =8x(2)y =指出:我们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 特点,可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如果一道题里两种量成 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根据比值相等或 者积相等的数量关系来解答。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1.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读题,判断每题里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问: 这道题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各要根据什么相等来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突出列式的等量关 系是比值还是积一定。2.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正比例应用题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哪一类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是哪一类应用题? 怎样解答正、反比例

15、应用题?指出: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要先判 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如果成正比例,根据比值相等列等式 解答;如果成反比例,根据积相等列等式解答。四、课堂小结成正、 反比例的量各有什么特点?成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要怎样解答 ?五、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题。(二十七)比和比例应用题教学内容:教 材第116页比表示的具体含义、“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38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加深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用不同的表 述方法说明比、分数和倍数关系的含义。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应用不 同的知识解答比和比例的应用题, 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 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 口算。让

16、学生口算练习二十二 第3题。2.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知道了比 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根据这样的联系,对于比和比例应用题,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比 和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学会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同一 道应用题,提高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二、复习比与除法、 分数的关系1.提问: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2.出示:甲数与 乙数的比是1: 4。提问: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 4,你能用分数、 倍数关系表示甲数与乙数的关系吗?3.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小黑板 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 学生说

17、说是怎样想的。三、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 l ,说明:对于一 个比或一个分数、倍数,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关于比和比例方面的应用题。2.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读题,再说一说80克盐这个数量与 比的哪一部分是对应的。提问:盐和水的重量比1:15可以怎样理解? 提问:按照1: 15这三种角度的理解,题里已知盐重 80克,你能用 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困难,再看 看书上是怎样想的。(老师巡视辅导)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三 种解法。提问:第一种解法为什么用 80X 15可以求出加水的重量? 这样做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18、第二种解法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等式的 ? 为什么用方程解答?第三种解法是按怎样的方法解答的 ?列比例的依 据是什么?提问:这三种不同的解法,都是根据哪个条件来找数量之 间的关系的?指出:这三种解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盐和水的重量 比1: 15这个条件,从倍数、分数和比的意义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找 出盐和水的重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三种解法,求出了问题的结 果。3.做“练一练”第2题。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 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注意学生中的不同 解法。4.做练习二十二第5题。让学生默读题目,找一找三道题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谁来说一说,每题里元数与份数是怎样对应的?

19、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每道题用两种方法列 出算式,不要计算结果。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种解法是怎样想的。 追问:这里都是把哪个条件经过转化后找出不同解法的 ?5.讨论练习 二十二第6题。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 合唱组人数是舞蹈组的2倍可以怎样理解?两题里的人数对应的份数 各是怎样的?6.做练习二十二第7题。让学生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问:第(1)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第(2)题男衬衫和 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这里两道题请同学们都用两种方法解答。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提问:用 分数知识解答这两道题列出的方

20、程为什么不一样 ?各是按怎样的数量 关系列方程的?用比的知识解答这两道题时列出的式子有什么不一 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指出:解答应用题要根据 题意,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四、课堂小结 提问:比和比例应用题,或者倍数、分数应用题,用不同知识解答时, 主要把哪个条件从不同角度理解的?(用比、分数或倍数表示两种量关 系的条件)指出:由于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 所以,解题时就可以根据每次理解这个条件的知识,用相应的方法灵 活、合理地解答。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6、8题。家庭作业:“练一练”第3题。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