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测算.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21960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测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测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测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测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测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测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测算.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测算文献综述一 前言生产率的问题, 被经济学界认为是最古老的命题之一, 但同时又是永远年青 的命题。从劳动生产率到全要素生产率(TFP),无不折射出经济学界对此的关 注。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再令世人惊叹的同 时,我国的生产率水平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特别是人力资本的积累为生产率的 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中国生产率提高的原因还存在着分 歧,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运用相关模型探测生产率和经济效率的数量 变动及其趋势。本综述旨在从不同角度归纳最近时期影响中国生产率的主流观 点,为我们后期运用数据包络与随机前沿函数来

2、测算中国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打下基础。二主体经济学上的生产率用来表示产 出与投入比率的术语 (总 产出除以劳动投 入是劳动生产 率)。如果相同数量的投入生产 了更多的产出,则生产率就 增长了。从宏 观层面来讲,我国生产率的提高 与所处的国际环境、人力资 本的积累、劳 动者的技能、技术的进步以及整 个体制等密不可分。(一) 、 国际贸易及汇率变动推动中国生产率的增长对外开放使 中国逐步的走上国际化,也使中 国和其他国家的联系更 加密切,特别是加入世贸组 织后,中国的商品销售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 成为又一个“ 世界工厂”。中国在实现巨额的 贸易顺差、积极的进行对外 贸易的同时, 国内生产率也

3、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 1) 尹希果,陈刚( 2008) 通过采用基于非参数的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来度量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对中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和 国际贸易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生产率的增长 。 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 过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来实现 ; 同时, 其对中国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促 进了技术的进步 , 而对技术效率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2)马文波( 2009 )认 为 外包贸易进口的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互为格朗杰原因, 外包贸易的进口促 进了我国生产效率的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大了我国外包贸易的进口。 此

4、外,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影响我国的生产率。( 3)索玛琳.加罗蒙特 .吉莱妮, 华萍等(2005)分析了 1994年至 2005 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全要素生产 率及其两个成份的影响, 并认为实际汇率对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具有正面影响和 负面影响。 其中实际汇率升值对技术进步产生不利的影响, 但对效率的提升产生 有利的影响,最后两者影响相互抵消,对我国生产率的增长有较弱的不利增长, 最后,通过以上三个学者的从不同方面分析我国生产率的提高与我们积极的对外 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密切相关。特别是外商对华投资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方式、 资本的积累有着积极的作用。(二)技术进步推动中国生产率的增长技术进步

5、 技术进步的 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技术创 新、技术扩散、技 术转移与引进。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技术转移与引进在技术进步占到了很大的比例,正如邓小平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生产率的发展受益于技术的进步。就技术进步推动中国生产率的发展问题,不同的学者对此 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 1 )方希桦,包群等( 2004)认为以进 口贸易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 具有促进作 用,通过进口贸易传导机制 ,贸易伙伴国 R &D 投入、国内科技投入对我国全要 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2)傅勇,白龙( 2009)在面板数据分 析的基础上,运用Malmqu

6、ist指数方法得出1990年以来中国生产率的提高主要由 技术推动的。 同时他们还认为就地区特征而言, 我国东部和内陆资源丰富的省份 TFP增长较快,而东部省份的TFP增长较慢。而这一结论也得到了李双杰等的证实, 他也用 almquist 指数方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组成部分, 从全国平均的时间序 列数来看,197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2.5%,其中技术效率的平 均增长率为0.2%,技术进步的平均增长率为 2.4%,可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 是技术进步的贡献。(3)章祥荪,贵斌威(2008)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0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为省 )1978200

7、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各省每年的 TFP变动及其分解值,并以此为基础得到全国和地区的TFP变动及其分解值。并将 其分解为三个部分 :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变动。并由此得到全国 以及东中西部地区TFP变动及其分解值,通过比较地区间TFP增长率差异进一步得到表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趋同效应指数。在改革开放的 20多年里 ,我国TFP平均增长率为1 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 57%,在整个经济增长过程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FP的进步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1 48%)和技术效率改进 (1 31%),而规模报酬递减对TFP增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1 16%)。(4)许海东和 许陈

8、生(2009)运用DEA方法,通过测算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 2001年2004年间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本文中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主要 对我国 51个高新区的生产率增长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高新区的生产率在不 断增长,其中主要是技术进步的贡献。 (5)刘小二和谢月华( 2009)俩人利用随 机前沿分析SFM法借助于随机前沿模型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我国区域全要素 生产率状况进行了分析, 对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之后认为: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明显上升, 但欠发达地区的增长快 于发达地区即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

9、东部和东北地区则较低, 这 说明TFP有一定的收敛性;而从TFP增长率的构成看,技术进步的贡献最大,规 模经济贡献很小,生产效率的贡献甚至为负值,说明我国在以往的经济增长中, 注重了技术进步,而忽略了地区生产效率的提高。章祥荪和贵斌威、 许海东和许陈生、 傅勇和白龙、 陶长琪和齐亚伟、 邵 军等 他们都是基于 DEA Malmquist 指数分解方法来分析我国的生产率和全要 素生产率的。他们而且都认为技术水平的提高即技术进步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 的提高,且起到了主导作用。刘小二和谢月华俩人利用随机前沿分析 SFA方法这 两种方法来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的, 而且都得出了是一致认为是技

10、术进步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其中傅勇和白龙指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 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时是起交替作用的; 王林辉和董直庆指出资源配置效率 也对全要素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章祥荪和贵斌威指出技术效率改进也有利于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但他们都认为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 从上边各个学者的研 究发现, 无论他们是用哪种方法来研究、 探讨生产率的增长与进步的, 我们都可 以从中得出技术进步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因。(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及规模经济推动中国生产率的增长: 财政政策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显然 与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关。 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1、是通过两个途径起 作用的, 一是引起投入要素数量的增长, 二是引起投入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 也 就是生产率的提高。 姚仁伦(2009)利用 1990-2007 年中国省际非平衡面板数据, 使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 响,得出地方财政支出显著地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但他同时又认为人力 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资本深化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率的进 步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人力资本对中国生产率的影响上, 岳书敬,刘朝明(2006) 也此这样的态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春顶博士( 2009)选取 19982007 年的中国 2

12、8 个制造业行业数据 ,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 计算并分解了各 行业的生产率变动特点和趋势, 同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解析影响我国制造业 行业生产率的因素,结果显示研发投入和出口对于生产率影响为负 , 而行业盈利 能力、行业规模以及行业利用外资规模对于生产率影响为正, 而这一点与姚仁伦 (2009)外商的直接投资对生产率的进步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相悖。王艳丽,刘传哲 (2006)改革开放时期 1991-1998 年,这段时间是我国经济发 展的黄金时间, 也是我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阶段。 这段时间是我 国经济 tfp 增长率大约为 3.39%。在这几年中, 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

13、较快的增长, tfp 的增长率一直为正。这与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改革开放范围和领域明显扩 张有关。从这些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宏观调控对我国生产率有着不可忽略 的积极作用。 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生产率增长情况, 得出生产率宏观政策是 指引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在大的环境下来实现生产率的增长是比较容易和可行 的。郭庆旺 贾俊雪 (2005)利用时变参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 可以对积极财政政 策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 1998 年以来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 对全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省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较强 的促进作用。积极财政政策对全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

14、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体现在财政总支出和财政投资都显著地促进了全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其中 财政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四)其他因素推动中国生产率的发展: 除此之外有些学者还认为是其他原因推动了中国生产率的增长, 例如张海洋 (2008)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分析得出中国市场化进程在促进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 长的同时, 也得出各种制度变迁以及要素市场推动了中国生产率的增长。 而林锦 富,韦龙明,胡彦杰( 2008)认为资源的循环利用,即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资源 的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未来中国生产率增长的又一引擎。三.结束语中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我国生产率的提高,而对生产率的提高的原因的分 析

15、,国内学者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运用不同的工具和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的 结论。本篇综述围绕中国生产率发展的原因为中心,归纳和总结了我国较为主 流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关于中国生产率增长的原因,自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观 点。基于以上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老师的指导和我们团队的努力, 运用 数据包络 与随机生产前沿函数测算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 期望得 到较为准确的关于中国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变动趋势, 为今后系统的经济 发展模式选择构建系统的经济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打下基础。文献综述1 马文波 . 外包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第 12 期 .2 余官胜.

16、贸易开放和生产率提升 : 基于要素禀赋的分析 . 石家庄经济学 院学报 2009 .12 . 第6 期 .3 尹希果,陈刚.外商直接投资、 国际贸易与中国生产率增长研究 .国际贸易 问题. 2008 年第6 期.4 索玛琳.加罗蒙特.吉莱妮,华萍 .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的生产率 .南大 商学评论 .2005 年第 2 期 .5 方希桦,包群,赖明勇 . 国际技术溢出 :基于进口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 中 国软科学 . 2004 年第 7 期.6 许海东,许陈生 . 我国高新区 Malmquist 生产率增长研究 . 商场现代 化.2009 年03期.7 傅勇,白龙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

17、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 . 金融研究 2009年第 7 期.8 章祥荪, 贵斌威 .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Malmquist 指数法评述与应 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2008 年 06期9 姚仁伦.地方财政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理论与实践.2009 年第 11期10 李春顶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的变动及影响因素-基于DEA技术的 19982007年行业面板数据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 12 期11 张海洋.市场化进程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影响:中国经验 .南方经济.2006 年第6期.12 李利英.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与国有企业生产率决定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3 林锦富,韦龙明,胡彦杰 .绿色生产率、循环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 经济.2008年第4期14 刘小二,谢月华.基于SFA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实证研究.统 计教育. 2009年7月.第7期15 王艳丽,刘传哲 .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共享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6年10月16 郭庆旺,贾俊雪. 积极财政政策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 . 2005年第4期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