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杏花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23431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朵杏花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朵杏花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朵杏花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朵杏花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朵杏花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 第一朵杏花导学案设计课题第一朵杏花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教学本文,重点是要引领学生从作者的描述中来感受竺可桢爷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精神。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用小事情写大人物、讲大道理的,积累关于写人记事的知识和文中的精彩句子。作为导学案设计,我将尽可能缩短教师讲解的时间,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思想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来反映人物特点和人物内心情感的。教学时,我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体会,以读促感悟,最终达成对人物形象的全方位感知和对课文语言的内化积

2、累运用。学前准备1.搜集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和关于物候学的资料,做好整理工作。(师生)2.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3.制作教学本文的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揭题谈话,明确本文体裁(用时:3分钟)1.板书课题。2.提问: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觉得课文可能是写什么的?3.再问:预习课文后,你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吗?4.引导质疑:围绕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惑吗?1.读课题。2.围绕老师的两个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初读后对文章体裁的确定。3.围绕课题质疑:明明是写竺可桢爷爷的故事的,为什么用第一朵杏花作题目,竺可桢爷爷

3、和第一朵杏花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等等。1.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1)第一朵杏花是一篇写景的文章。()(2)第一朵杏花是一篇写人的文章。()(3)第一朵杏花一文反映了竺可桢爷爷非常爱杏花。()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用时:17分钟)1.激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2.出示生字词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相机指导“株”“皱”“掌”是翘舌音,“仰”在书写时不要多写一撇,“曾”是多音字,在文中不要读成zn。3.组织交流:通过初读课文,知道文章写了哪些内容?相机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老师的要求,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多读几遍,对

4、课文中的长句子或难句子,多读几遍。2.先自由读课件上出示的生字词,再同桌互读,相互纠正读音,并相互提醒特别要注意的字音和字形。3.通过初读,弄清课文写了竺爷爷两次询问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和他经常说的话。并据此给课文正确地划分段落,理清文章的思路。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顷刻间()绽开()大概()郑重()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掌”和“学”两个字的部首是一样的。()(2)“曾”在本课既可以读成cn,也可以读成zn。()(3)“皱”“株”“确”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特点(用时:15分钟)1.分段指名朗读,检查学生的

5、课文朗读情况。2.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言中体会到的?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初读后对人物形象的感知情况。1.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听边思。2.探讨交流读了课文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竺爷爷?先同桌交流想法,朗读课文相关内容,再集体交流。4.读了课文后,你的头脑中出现了哪些形容竺爷爷的词语?写出两个来。_、_5.竺爷爷说的哪句话最能反映他的品质特点?请你把它摘录下来:“_。”四、布置作业,巩固生字词(用时:5分钟)1.布置自主学习要求。2.布置抄写字词作业。1.课外做好自学批注:找到反映竺爷爷品质的重点词句,做上记号,写下自己的感受。2.描红仿写生

6、字,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教师批注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回顾,明确目标(用时:6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引导回忆写人文章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学习本文的目标要求:理解作者是如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1.学生谈自己第一课时学习后的最大收获,可以是字词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裁、内容、主题方面的。通过交流,清晰呈现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回忆写人文章的写作方法并交流: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来揣摩人物的特点,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好这个人物的。6.填空。课文写了竺爷爷_次询问_的事情,可以看出竺爷爷是个_的人。

7、二、品读两次“询问”,深入感知人物品质(用时:20分钟)1.出示学生活动卡,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115自然段,完成填写。2.组织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第一次“询问”。(1)引导思考:你觉得作者是通过抓住什么来写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要求学生找出关键词句,说出自己的体会。(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者的写作奥秘。第二次“询问”。(1)自由读读竺爷爷和孩子的对话,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学生动笔给对话添上提示语。(2)引导学生抓住第15自然段中的相关词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作者描写的形象性。1.认真阅读课文第115自然段,先自主思考填写活动卡,然后同桌交流互助,修改完善自己的填

8、写。2.集体交流,师生互动。第一次“询问”。(1)能够抓住“便走近杏树数了数”“习惯”“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等重点词句体会竺爷爷的严谨认真。(2)欣赏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欣赏作者通过小男孩的表现(语言、神态)来侧面烘托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3)读好人物的对话。第二次“询问”。(1)学生边读边给对话添上合适的提示语,通过与原文比较,体会竺爷爷急切的心情。(2)能够抓住“顷刻间”“年轻了几十岁”“兴冲冲”“捧” “走回”“打开”“记下”等重点词语感受竺爷爷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同时感受竺爷爷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忘我。3.分角色朗读第115自然段。7.根

9、据文中“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一句,想象花开的情景,用一段文字描写出来:_。8.写出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_。9.仿写句子。例句: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提示:注意句子中的带点词)仿写:_三、学习16自然段,升华人物形象(用时:8分钟)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第16自然段,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想。2.引导学生感受这一自然段的作用。1.学生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从竺爷爷“不止一次”说的话中感受对科学研究严谨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2.领悟最后一个自段的作用。10.“精确”一词的近义词是_,在竺爷爷的话中,_、_、_、_这四个词语都是它的反义词。这四个词语的连用,充分体现了_、_。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用时:6分钟)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探究:课文写的是竺爷爷的故事,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2.请学生课后阅读介绍竺爷爷的文章和书籍,阅读关于二十四节气与植物关系的书籍。1.齐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体会课题的作用。2.介绍自己课外搜集到的关于竺爷爷、二十四节气和植物关系等的书籍,推荐同学阅读。11.写出春夏秋冬四季的代表性花朵。春天:_夏天:_秋天:_冬天:_教师批注板书设计: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