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18.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12467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WPS 页数:14 大小:3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18.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18.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18.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18.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18.wps(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3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 9 9 题;共 1818分)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验氢气的纯度 B. 闻气体的气味 C. 读取液体体积 D. 检验氧气 是否收集满 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B. 活性炭能够除去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可燃性 D. 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 颜色变化是( ) 1 A. 先变蓝后变紫 B

2、.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 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 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4.一无色气体,可能有 H2、CO、CO2、中的一种或数种,现将无色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观察到甲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 A. 该气体中一定有还原性气体和 CO2 B. 该气体中可能有碳的氧化 物 C. 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D. 该气体一定有 还原性气体,一定有碳的氧化物 5.(2012百色)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 有还原性 C. 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 “固

3、体的二氧化碳叫 干 ”冰 ,可用于人工降雨 6.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器 B. 干冰能用于人工 降雨 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7.以下气体在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是( ) 2 A. H2 B. O2 C. N2 D. CO2 8.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 (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 C2O3是氧化物 B. C2O3充分燃 烧的产物是 CO2 C. 在一定条件 C

4、2O3能还原氧化铁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 4 4 题;共 1313 分) 10.将木炭和氧化铜混合均匀放在试管中加热,可以看到_色的氧化铜最终变成 _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可以看到_,该反应中木炭的作用是作_。 11.如图所示,烧杯中有高低两支燃烧的蜡烛,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我认为发生 的现象是:_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物理性质是_ 3 12.用下列物质:氧气、一氧化碳、干冰、二氧化碳完成空格: 能用于灭火的是_; 影视舞台

5、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的景象产生该景象的物质是_; 吸烟有害健康主要是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 13.下列气体在使用前应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的是 _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_ 三、实验探究题(共 1 1 题;共 6 6 分) 14.“某实验小组对 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 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体呼出的哪些气体发生反应产生氧气? 【信息提示】 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未被利用的氧气等。 二氧化碳能与氮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

6、 氮气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提出猜想】 过氧化钠能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 过氧化钠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一:验证过氧化钠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如图 1) 4 小组成员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 (1)其中装置 A 的作用是_。将带火星木条放在装置 B 干燥管的右侧管口,观察到小 木条复燃。 (2)实验结论:过氧化钠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请补充完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Na2O2=_+O2。 (3)实验二: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如图 2)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并实验记录:

7、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置气密性良好 向装置 A 中加入大理石,打开 装置A 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分液漏斗上活塞,缓慢滴入稀盐 装置 C 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_;装置 C 作用是_ 酸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5 装置 C 的右侧导管口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能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分别反应生成氧气。 (4)【实验反思】 某同学对实验二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 为他的理由是_。 四、解答题(共 1 1 题;共 5 5 分

8、) 15.现有三瓶气体已失去标签,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 区别? 五、综合题(共 2 2 题;共 1616 分) 16.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 CO2 , CO 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 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 实验记录: (1)向试管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_处通入 (2)试管的作用是_ (3)气体 A 为_ 判断的依据是_ 6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 (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_ 17.根据问题填空: (1)将一个吹入部分空

9、气的气球放入吸滤瓶中,如右图所示塞紧瓶塞,接上抽气机抽气则 其中的气球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如果打开瓶塞,通过支管向瓶内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又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7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 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 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 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

10、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 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故 A 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能够除去异味,故 B 正确; C、C、CO、H2具有还原性,所以 C、C

11、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故 C 错误; 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故 D 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解答;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 C、根据 C、CO、H2具有还原性进行解答; D、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进行解答 8 3.【答案】D 【解析】【解答】“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 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先变红色后变紫色,碳酸使得石蕊变红色,而碳酸不稳定,会分解, 所以最后会变为紫色,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紫色石蕊遇酸变红,二氧化碳雨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4.【答案】D

12、 【解析】【解答】A、只要一氧化碳存在就可以满足不同的现象要求,二氧化碳只能说可能存 在,故 A 错误; B、要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中必须存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故 B 错误; C、一氧化碳单独存在也可以满足本题的现象要求,故 C 错误; D、氧化铜变色了,一定存在还原性气体,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必须存在其一, 故 D 正确 故选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实验现象的综合分析,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 A 不正 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不具备还原性;故 B 不正确;

13、C、一氧化碳不溶解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室内放一盆水并不能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故 C 不正确; D、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容易升华吸热,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故 D 正确; 故选 D 【分析】依据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具有还 原性与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可燃,其固态形式是干冰,易升华吸热,据此回答判断即可;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是物质的状态,是利用二 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但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的特点,是利用它的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9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受周围环境中的

14、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可选;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 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葡萄糖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属 于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故选 B 【分析】首先了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是物质的物 理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然后对 ABCD 四个选项做出正确判断即可 7.【答案】D 【解析】【解

15、答】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 故 选 D 【分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来回答本题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 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则: A、C2O3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说法正确; B、根据 CO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可判断 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CO2 , 故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可作还原剂,则 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故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一

16、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生成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 氧化碳相似的提示信息,对选项中的判断进行评价并作出判断即可 9.【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是无色的,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与二氧化碳反应 10 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故会看到浑浊现象,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向烧杯内倒入二氧

17、化碳,会看到下 边的蜡烛先消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分析】A、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 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 10.【答案】黑;红;C+2CuO 高温 2Cu+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还原剂 【解析】由于木炭具有还原性,所以会使氧化铜还原为铜。氧化铜为黑色固体,铜为红色固体。 故答案为:黑,红,C+2CuO高温 2Cu+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还原剂。 【分析】本题考查了木炭的还原性及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掌握此性质

18、是解决本题的关 键。 11.【答案】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大 【解析】【解答】解: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现象是: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 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根据量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以及不燃 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特点分析; 12.【答案】二氧化碳;干冰;一氧化碳 【解析】【解答】能用于灭火的是二

19、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 度降低,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因而会看到云雾缭绕的景象;一氧化碳有剧毒,一氧化 11 碳中毒的原理是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分析】本题考查固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解答即可 13.【答案】C;氢气(或甲烷) 【解析】【解答】解: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 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 A 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 B 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

20、火,可能发生爆炸;故 C 符合题意; D、氢气或甲烷等气体具有可燃性,因此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C;氢气(或甲烷) 【分析】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 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此题 三、实验探究题 14.【答案】(1)提供水蒸气 (2)4NaOH (3)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CaCO3+2HClCaCl2+H2O+CO2;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氧 气 (4)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解析】【解答】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以及反应产物氧 气和碳酸钠的检验,解答时可以

21、依据题文提供的信息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实验一:(1)实验一是验证过氧化钠能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根据图中题意判 断:装置 A 的作用是 提供水蒸气;(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氢原子是 4 个,反应后 应该是 4 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是 6 个氧原子,反应后应该是 6 个,其中 4 个包含在 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是 4 个钠原子,反应后应该是 4 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因此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2H2O+2Na2O2=4NaOH+O2; 实验二:(3)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向 A 中缓慢加入稀盐酸,A 中产生大量气泡,

22、固体逐渐溶解,C 中有气泡产生。 A 中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经过过氧化钠颗粒后,仍有部分没有 12 反应的二氧化碳,所以 C 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氧气; 实验反思:该实验不能充分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二氧化碳中混有 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故答案为:提供水蒸气;4NaOH;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CaCO3+2HClCaCl2+H2O+CO2 ;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氧气;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而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也生成氧气。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需要掌握常见能与二氧

23、化碳反应的物质以及反应 的生成物。 四、解答题 15.【答案】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的氧气;正常燃烧的空气;火焰熄灭的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因为许多气体的性质与燃烧的关,如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氢气能燃烧等,所以鉴别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用燃烧的木条。本题中的三种气体也 可用此方法来检验: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正常燃烧的 是空气。【分析】初中化学常用的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之分,就是根据需要鉴别 的物质的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来设计鉴别方案。 五、综合题 16.【答案】(1)a (2)作对照实验(答出对比的意思就给分) (3)C

24、O 通入 A 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 A 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 CO的毒性(建议同时答出现象和结论; 结论答气体 A 影响血液供氧能力给分 (4)增加 CO尾气处理装置(不答 CO 不给分;答剩余 CO直接排放、未处理等给分) (5)CO2和 CO 【解析】【解答】(1)要让气体经过装置排出,应该从长管进短管出;(2)试管的作用是 作对照实验;(3)CO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颜色改变(4)由于 CO 有毒,不能直接排放 到空气中,所以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5)由实验可知该气体通入时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 为暗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

25、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说明 CO2对人体供氧也有影响,故答案 为 CO2和 CO【分析】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和利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 性质方面的不同再根据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13 17.【答案】(1)答:将变大,因为瓶内的气体被抽空,瓶内的压强小于球内压强,所以气压 将气球变大 (2)答:气球将上浮,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球受到的浮力较大 【解析】【分析】(1)将一个吹入部分空气的气球放入吸滤瓶中,如,上图所示塞紧瓶塞, 接上抽气机抽气则其中的气球将由于瓶内的压强小于球内压强,所以气压将气球变大(2) 如果打开瓶塞,通过支管向瓶内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受到 的浮力较大,气球将上浮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