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14013.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13678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WPS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14013.wps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14013.wps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14013.wps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14013.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14013.wps(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定远民族中学 2017-2018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历史 本卷分第 I I 卷(选择题)和第 IIII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100 分,考试时间 90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I 卷(选择题 5656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 2828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5656分。) 1.梭伦在其诗歌中说:“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解放!”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分析, “”梭伦所说的 他们 系指( ) A.债务奴隶 B.平民 C.外邦奴隶 D.贵族 2.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

2、室贵族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3.河南省的洛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这里不断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 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请你判断其反应的历史时期应是(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4.公元十一世纪早期,如果你是大户官僚,则可能面临( ) A.“”通过 恩荫 获得官职 B.越是富裕交纳的免役钱越多 C.按照政府丈量出来的田亩数交税 D.单纯享受免税特权 5.假设丁一是秦国某县县令,下列相关叙述明显有误的是( ) A.他负责主持该县的县政 B.他是由朝廷直

3、接任命的地方官 C.“”其助手的官职名称是 丞 D.他提拔弟弟担任县尉以负责军事 6.资治通鉴记载“魏主(指孝文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 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 。其主要目的在于( ) A.笼络汉族地主 B.稳定鲜卑社会 C.巩固北魏统治 D.促进民族融合 7.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 正确的有( ) 1 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社会生产获得发展 商业有较大发展 丝织业比较发达 A. B. C. D. 8.观察右图,图与图所示服饰的不同主要是( ) A.经济发展的结果 B.民族融合的结果 C.孝文帝

4、迁都的结果 D.实施官吏俸禄制的结果 9.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是( ) A.首次打破了君主专制统治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 10.(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 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 包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11.秦国规定一家除一子承嗣外,其余儿子结婚后必须分家,单独立户,否则加倍征收户赋。 秦国这一做法有利

5、于( ) A.商业的发展繁荣 B.自耕农数量增加 C.人口数量的增加 D.郡县制度的推行 1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 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 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 ”负令 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材料表明( ) A.个人权力成为梭伦改革的根本保证 B.“”解负令 的实施,意味着奴隶制在雅典的终结 C.“”梭伦时代 的雅典公民团体相对稳固 D.“”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发展为 解负令 的实行奠定了基础 2 13.“(孝文帝改革)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 ”“”有余倍

6、。于是海内安之。 之所以会 海内安之 ,主要原因是均田制( ) 没有改变地主的原有土地 限制了土地兼并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保证了统治政权 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A. B. C. D. 14.“”王安石变法中,起到 农时不夺而民均 作用的是( ) A.保甲法 B.均输法 C.农田水利法 D.募役法 15.“”“”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 恩荫 制。宋代实施的 恩荫 制( ) 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 是官僚阶层特权的体现 “”“”是导致北宋 冗官冗费 的重要原因 消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 A. B. C. D. 16.公元前 6 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括

7、( ) 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 A. B. C. D. 17.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 A. 海禁政策 B. 闭关锁国 C. 重农抑商 D. 土地国有 18.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 ”“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 A.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

8、展 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19.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山来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 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 3 A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C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D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 20.“南朝谢灵运说: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糜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 ”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针对以上情况,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A、推行均田制 B、设立三长制 C、推行新的租调制 D、汉化政策 21.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下列哪一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变(

9、) A. “”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 B. “”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 C. “”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D. “”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22.商鞅变法的法令公布后,生活在咸阳附近的某农民感到既兴奋,又恐惧。令他恐惧的法令 条文最有可能的是( ) A. 废井田,开阡陌 B. 重农抑商 C. 统一度量衡 D. 实行连坐法 23.“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称汉人为 一文汉”,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随便 杀戮。随着时间推移,游牧民族政权却纷纷采用汉制。这是因为( ) A推动经济发展 B缓和民族矛盾 C促进民族融合 D巩固政权根基 24.史

10、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 ”均定税数。 这条材料反映的是( ) A. 为田开阡陌封疆 B. 方田均税法 C. 均田制和租调制 D. 宗主督护制 25.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 本原因是( ) A. 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B. 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理论武器 C.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 26.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 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11、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 ) 4 A. “”颁布 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 “”创立 四百人会议 D.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7.“梭伦改革 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同时, 在军事义务方面,一、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对从前按照血缘划分等级的肯定 B维护利用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利益 C加剧了贵族阶层和社会下层的矛盾与冲突 D体现出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统一的思想 28.“北魏冯太后说: 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

12、的社会现象是( )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第 IIII卷(非选择题 4444分) 二、非选择题 29. (1010分)材料 明代江南官田重赋,是明代经济财政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沉重的负担,迫使农民大批逃亡, 国家税源减少,拖欠严重。明中期,周忱被任命为江南巡抚,到任后,深入民间,调查研究。 对有才干的官员,则放手提拔使用。共同促成了江南的经济改革。 周忱拉皇帝诏书作大旗,抵制户部的压力,与苏州知府况钟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筹算,对各府的 税粮都作了认真调整,仅苏州府即减七十二万石。粮食的运输征解是田赋制度中一个十分困

13、难 与棘手的问题。他改变运粮方法,农民既省费用又便利,漕军也得到了实惠。 明代有按田粮随征马草的税目。马草运输比粮食尤难。周忱奏请每束折银三分,缴付南京,由 南京就近购买。他把田赋的征收与徭役的支出混合使用的办法,实际上开了赋役合征的先河。 周忱亦以善理财赋著称,如明史周忱传指出:“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 ”两税未尝拖负,忱之力也。 (1)依据材料,概括周忱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忱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5 30. (10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

14、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 “但只是 用武之地”“,很难 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 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 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 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 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 “”叡的谈话中: 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 孝文帝迁都、 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 化的

15、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 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孝文 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 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31. (1212分)材料一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发展趋势,于 1114年改造原有的社 会组织。突破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 300 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 为

16、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这是“壮者皆兵”“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 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一种“寓兵于民”制度。战时出征,自备武装粮饷,是征兵制在人类社 会早期的一种反映。这种制度既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为整个国家开创了稳 定的系统管理体系。 摘编自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等 材料二完颜阿骨打是一名特别无情,才能出众的军事将领。他善于抓住对手因指挥失策、组织 涣散等因素造成的机会来取得军事胜利。1117年以后,他又以一个才智出众的战略家面貌出 现,那正是辽金的双边关系为包括宋在内的三国关系所取代之时。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6 (1)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

17、克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猛安谋克制的历史作用。 32.(1212分)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 398 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 “”“”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 太祖高祖 等庙号受到祭祀, 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 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 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 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 ”祖子孙 及异姓封

18、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7 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 1.A2.B3.B4.A5.D6.C7.A8.B9.B10.A11.B12.C13.A14.D15.C16.D 17.C18.B19.B20.C21.A22.D23.D24.B25.D26.B27.D28.A 29.(1)减轻税粮额度;改变运粮方式;革新马草征收方式;田赋征收与徭役支出混合使用。 (2)明代中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江南赋税制度不合理,农民负担沉重,政 府赋税收入被拖欠。 30.(1)意图

19、: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 主要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 (2)历史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 文明的进步。 主要原因: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 31.(1)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兵民合一(或寓兵于民,或全民皆兵) (2)保持了女真族的历史传统,又兼顾了军功新贵族利益;提高了军事实力;开创了辽政权 稳定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女真族社会的发展;为灭辽和北宋奠定了基础。 32.(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 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 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