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病第十四.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38080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气病第十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水气病第十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水气病第十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水气病第十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水气病第十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气病第十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气病第十四.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气病第十四,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水气病第十四,概 述,水气病第十四,【概念】水气病:指体内较多的清稀水饮潴 留,泛溢于肌肤,引起以水 肿为主症的一类疾病。,水气病第十四,【形成】内经中水气病称为水。阴阳别论“三阴结谓之水”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 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水气病第十四,【鉴别】相同:二者均属水液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均与肺脾肾、三焦、膀胱关系密切。不同: 痰饮病其形成关键在于水谷不化精微,反而停聚,成为痰饮。主要是运化失常,其责在脾。临床特征:水停局部。 水气病其成因是阳气衰微,水停不化,泛溢周身而成水肿,主要是气化失常,其责在肾。临床特点:泛溢周身。,水气病第十四,

2、【分类】 1.风水 2.皮水 3.正水 4.石水 5.黄汗,水气病第十四,原 文 解 析,水气病第十四,一、成因1.风邪袭表,肺郁水泛【原文】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博,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2),水气病第十四,脉浮风为阳邪 风气相博洪 水气盛于外风强则为隐疹 痒为泄风久为痂癞病久病重,风邪偏胜,卫气抗风邪于外,【解析】,水气病第十四,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身体洪肿汗出乃愈 因势利导,水湿甚而溢于肌表,肺失宣降,水气病第十四,恶风则虚此为风

3、水不恶风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风性开泄腠理 风水,上焦寒湿,未影响膀胱气化,黄汗,水气病第十四,2.水热互结,气化不利【原文】 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7)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8),水气病第十四,【解析】趺阳脉当伏趺阳脉夹足背两筋之间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胃 热膀胱热,水热互结,影响膀胱气化,水气病第十四,寸口脉浮 迟趺阳脉浮 数沉伏相搏 水 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浮脉

4、则热阳脉 热潜迟脉则潜阴脉 相搏,沉,邪气内伏,浮脉即热 热止数脉即止 相搏,伏热邪深伏,中上二焦之热相合,热盛损伤脾肺,虚难相搏 水走皮肤,水热互结,不循常道,水气病第十四,3.肺脾失调,肾虚水泛【原文】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6)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9)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12),水气病第十四,【解析】(6)趺阳脉当伏今反紧 疝瘕,腹中痛本自有寒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寒者当与

5、温药,苦寒攻下,重伤阳气,脾肺阳虚,水寒气逆,水气病第十四,【解析】(9) 寸口脉弦而紧 寒气外束,卫阳被郁 恶寒 水不沾流 走于肠间,肺气不利,通调失司,水液不能敷布濡养脏腑,也不能下输膀胱,水潴肠间,水气病第十四,少阴脉紧而沉 紧则为痛 沉则为水 小便即难,气化不利小便不利阳虚生寒身疼,肾 阳 虚,水气病第十四,4.血病及水,水病及血【原文】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 ,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19),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寸口脉沉水 迟寒 趺阳脉伏 鹜溏

6、脾胃气衰 身肿,阳气被遏,肺气不宣治节失常,水溢肌肤,水气病第十四,少阳脉卑三焦气化失司 男子小便不利少阴脉细肾虚 女子经水不通血不利 水肿血分,水气病第十四,【原文】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20),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先经闭 后水肿 先水肿 后经闭,瘀血阻滞水道血分难治水邪阻滞血道水分易治,水气病第十四,5.气分病成因【原文】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

7、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痛;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30),水气病第十四,【解析】病机:上中二焦阳气不足, 气血俱虚,寒气凝滞。症状:腹满肠鸣,手足逆冷,身疼麻木。治则:调和阴阳,温运阳气。,水气病第十四,二、分类与辨证:1.四水与黄汗【原文】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

8、),水气病第十四,【解析】(1)风水: 脉浮 病邪:风邪袭表 病位:因风致水,水湿之邪在表 恶风 风邪袭表 骨节疼痛 水湿流注关节 经脉不通 寸口脉沉滑水气互结,水犯于上,风水第一个特点: 恶风关节疼痛,水气病第十四,面目肿大风水上犯有热卫气被水湿郁遏视人之目窠上微壅如蚕新卧起状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风水上壅,水湿之邪,泛溢四肢搏结于手足肌肤间,风水病第三个特点: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风水病的第二个特点:面先肿 面肿甚,水气病第十四,其颈脉动水湿犯胃 时时咳风水犯肺 表证:脉浮发热,恶风,骨节疼痛 水肿:先面目肿大,继按其手足上 陷而不起,风水症状,水气病第十四,以风命名,突出了风的特点: 表证

9、面目肿大 发展迅速病机:内有水气,外有风邪 风水相激,溢于肌肤,水气病第十四,(2)皮水 其脉亦浮病位:水停皮中,水湿 浸渍于表 其脉沉皮水为病 脉得诸沉,当责有水 足跗,下肢肿 外证跗肿 跗通浮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湿阻遏脉道,脾主四肢,水气病第十四,特点:按之没指 肿势甚 全身性 一身面目洪肿 发病缓慢 不恶风不兼风邪 其腹如鼓脾失运化,水湿阻滞 脾络及气机,水气病第十四, 水停皮中,尚未影响津液上承不渴 里无郁热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小便不利 肺虚不能通调水道,水气病第十四,病位:脾、肺病机:脾肺气虚,健运失职,治节失 权, 水气妄行,溢于肌肤。,水气病第十四,风水与皮水异同,水气病第十四,

10、(3)正水 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沉里阳不足 其脉 迟寒水 外证自喘水气犯肺,肺失宣降 正水:其本在脾肾,其标在肺 腹满(省文)脾肾阳虚,运化无权,脾肾阳虚水湿停蓄,水气病第十四,(4)石水 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其脉自沉水气沉结于下 外证腹满水气结于少腹 不喘水聚于下,未波及于上 病机:肾阳衰微,阴寒水湿之邪 凝结下焦,水气病第十四,正水与石水的异同,水气病第十四,(5)黄汗 脉沉迟水湿内郁,营气被阻症状 身发热卫郁营热 胸 满脾虚湿停而上犯 四肢头面肿水湿泛溢肌肤,水气病第十四,病机:营卫郁热,湿热交蒸 治法: 卫郁营热 调和营卫 芪芍桂酒汤 固表祛湿 表虚湿遏 兼泄营热气虚湿盛阳郁桂

11、枝加黄芪汤 补气调和营卫 宣阳逐湿,水气病第十四,2.五脏水 (经络辨证)(1)心水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 烦而燥,其人阴肿。 病机:心阳虚,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 得制约,溢于前阴而为肿。,水气病第十四,(2)肝水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 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病机:胁为肝之府,肝气通于腹,水气阻 于肝络,肝经气血郁滞。(3)肺水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 溏。 病机:肺气不行则大肠传化失调。,水气病第十四,(4)脾水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 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病机: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四肢 为脾所困。(5)肾水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 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 足逆冷,面反瘦。 病

12、机:肾虚阳气不能下达。,水气病第十四,三、治法1、利小便,发汗:【原文】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 愈。(18),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腰以下肿在下在里利小便 腰以上肿在上在表发汗,因势利导法,水气病第十四,2、攻下逐水【原文】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 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 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 沉绝者,有水,可下之。(11),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夫水病人 目下有卧蚕 阳水,实证 面目鲜泽 脉伏里水已成,水肿加重, 脉由沉转伏。,水气病第十四,阳气被阻,津不上承其人消渴 郁热伤津病水腹大 水积腹内小便不利 气化不行脉沉绝里水甚,脉气沉伏难外达。可下之

13、可攻之峻下逐水法,水气病第十四,【解析】案例式:(1)水气病 形成 过程,年轻时水寒之气结聚下焦,但邪轻体壮未发。,中年阳气渐衰,阴寒渐盛,下焦伏饮挟肾气上冲,症见喉咽塞噎,胁下急痛,水气病第十四,(2)误治 误下伤阳 变化 误吐伤中 过利 + 食饮不节 复肿(3)复杂病症治宜先后缓急 先治冲气 再治咳 后治水气本病,阳气虚,水饮不化,面目手足浮肿,水气病第十四,四、证治 1、风水(1)风水挟热【原文】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 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 主之。 (23),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风水恶风 脉 浮 一身悉肿因风致水,风水相激 泛溢肌肤 而 渴风邪伤津,表邪化热,风邪袭表,表证

14、,水气病第十四,风性疏泄续自汗出 热迫汗出 肌表无大热无大热 但可有轻度发热 热随汗泄,水气病第十四,治法:发汗行水清热方药:越婢汤 麻黄六两 生姜三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大枣12枚,发汗解表,散水发越水气,清热和中益胃,水气病第十四,加减: 恶风者恶风甚者,乃卫阳虚,加 炮附子,助阳实表 风水加术水湿太盛,加白术 健脾燥湿,水气病第十四,(2)风水表虚【原文】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 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腹痛加芍药。(22),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脉 浮风邪袭表 身 重水湿淫表 风水表虚 汗出恶风表虚不固治法:固表利水方药:防己黄芪汤,水气病第十四,黄芪一两一分益气固表防己一两祛风行水

15、白术七钱半 健脾祛湿甘草半两 和中生姜四片、大枣一枚 调和营卫腹痛者肺虚不制木,木无所制而乘土加芍药缓急止痛利水,利水消肿,助黄芪固表助防己利水,水气病第十四,越婢汤与防己黄芪汤鉴别,水气病第十四,2、皮水(1)皮水挟热【原文】里水者,一身面目洪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5),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里水即皮水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一身面目洪肿 肺气不宣,失于通调 其脉沉水气内盛 小便不利水不下输膀胱,水气病第十四,治法: 发汗行水,清热除湿方药: 越婢加术汤 “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倒装、插笔,水气病第十四,(2)皮水表实

16、【原文】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 甘草麻黄汤亦主之。(25),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里水病在于里,非外感而来。 当见:一身面目洪肿,脉沉等症。,水气病第十四,治法: 越婢加术汤挟里热有汗口渴 发汗行水,兼清里热 甘草麻黄汤无里热无汗口不渴 发汗行水,水气病第十四,(3)皮水阳郁【原文】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 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 苓汤主之。(24),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皮水为病即第一条; 四肢肿脾病则水湿潴留于四肢皮肤 水气在皮肤中 四肢聂聂动者,卫阳被郁正邪交争,水气病第十四,治法:助卫通阳化气,分消水湿方药:防己茯苓汤 防己三两 茯苓六两 桂枝三两 黄芪三两 甘草二两,利水通

17、阳利水益气助卫通阳利水益气健脾,水气病第十四,防己黄芪汤与防己茯苓汤鉴别,水气病第十四,(4)皮水厥逆【原文】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27),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水气阻遏阳气 厥四肢厥逆 不能达于四肢 皮水见第一条,水气病第十四,治法:利水通阳,清热化瘀方药:蒲灰散 蒲黄半分利水消瘀 滑石三分清热利湿,清里热利小便,水气病第十四,3、正水与风水【原文】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 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 者,为气。水,发其汗即 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 浮者宜杏子汤。(26),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水之为病 其脉沉小 属少阴 浮者为风,风水,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正水,水气病第十四,水发其汗

18、即已脉沉者兼喘为正水肾阳虚: 发汗温经 顾护肾阳脉浮者兼咳为风水 发汗宣肺 除风祛水,水气在表,可用汗法,麻黄附子汤杏子汤,水气病第十四,4、气分病 (1)阳虚阴凝【原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 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 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31),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心下坚 大如盘 水饮之邪与气结于胃脘 边如旋杯病机:寒凝气滞治法:温经通阳,宣散水气,水气病第十四,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 温经散寒 细辛二两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12枚,通阳化气调中,水气病第十四,(2)脾虚气滞【原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 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 之。(32),水气病第十四,【解析】 心下坚 大如盘 水饮散漫,脘腹痞满而胀 边如旋盘 病机: 脾虚气滞,失于转输 水饮内聚,结于心下,水气病第十四,治法:行气散结,健脾利水方药:枳术汤 枳实七枚消痞利水 白术二两健脾祛湿,行气散结健脾利水,水气病第十四,全 篇 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