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47737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 之。自是疗旨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 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2、,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 受之大,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常识积累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 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 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三、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

3、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 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 不变色离席(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3、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4、(稍稍 宾客其父(5、泯然(众人矣(五、重点句子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六、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 屑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A .未尝识书具 忽 啼求之。B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 .其文理皆有

4、可观 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世隶耕”的意思是 世代以种田为业B .世隶耕”铺垫 朱尝识书具”衬 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 .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 同时为下文的 不使学”埋下伏笔。D .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 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 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3 .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4 .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 看,“其三,从作者的看法

5、来看,“。”(引号内填原文5 .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6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从个人情况看:从道理上讲:7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答:8 .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 ,请各用两个字概括?9 籍贯姓名身世家世9.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10 .仲永之通悟,受之大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观点?答:11 .从最后一段分析,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重要 裕:七、句式积累1 .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解释:2 .省略句,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

6、,可补充为“”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可补充为“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可补充为省略介词:受之大”可补充为借旁近与之”可补充为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八、解题,本文用 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之情。九、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C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 .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

7、 .父其然也D .余闻之也/久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明道中,从先人还家(4、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答:5、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怎中看待?答:6、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答:木兰诗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 市买骏马,西市买鞍格,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

8、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 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本文选自宋代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汗 (燕山(胡骑(辔头(3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万里 赴戎机(赴:出郭相扶将(郭:策勋十二转(策:著我旧时裳(著:关山度若飞(度:4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意思是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意思是5 .翻译下列句子。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6 .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答:7 .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答:8 .且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答:9 .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有哪些动词?

10、答:10 .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出了11 .两组 且辞”暮宿(至,,”写出了12 .两组 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13 .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4 .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彳f么特点?15 .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16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答:17 .回答下歹【问题:(1 .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 .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

11、处。18 .按要求默写:(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 胡”字,其 意思与 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描写边塞夜景的诗 句:(5、王翰的凉州词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 似诗句: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蹄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t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12、/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豫曰:壬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时期的家、家。主持编写 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2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初(当初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B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 辞(推托C .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历史过(到D .见事(认清事物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3 .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 .翻译句子。权谓吕蒙曰:卿

13、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 .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方法:目的:6 .本文主要通过 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吕蒙是。7 .鲁肃的话表现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更进一步表现了 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8 .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9 .写出自本课的成语:答:10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11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具作用是什么?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 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

14、一 下,满坐寂然,无瞰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吃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 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 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鼻句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 像中 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未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 求救声

15、,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 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 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断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而 已。一阅读全文回答:1、本文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作者字人2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会宾客大宴(A .适逢,正赶上B .会议C开会D .会合(2众妙毕备(A .毕生B .毕业C全、都D .完了(3宾客意少舒(A .少量B .稍微C减少D .年轻(4不能名其一处也(A .名字B .名声C .出名D .说出3

16、.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4 .上时齐发”指文中5 .本文写到了 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6 .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是7 .文中用写声之远,用、和写声之近,用写声之大,用写声之小、夜之静。8 .文章正面描写了,都是为了突出。9.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 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10. 口技人在表演时, 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二阅读第二段

17、回答: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妇抚儿乳()(2)既而儿醒()(3) 一时齐发()(4)众妙毕备()2.用“阳号本文段分成两 层,并概括段意。第一层:第二层: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 主要运用了、的描写方法。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答: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 妙所在的词语是;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 足的词语是;说明听众为之折 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 是。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三阅读第 四段回答: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不能名其一处()2.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18、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3.直接表现 火势凶猛的句子是4.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 5.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 6.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2)虽人有百手(4)两股战战();0 0 0 0 7.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是、;文 中表示不同声音的动词是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大 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2.解释下列加 点的词语。与日逐走()河渭不足()北饮大泽(3.翻译下列句子。 6;文中拟声的叠音词。;河、渭不足,北饮)弃其杖()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4.怎么看待夸 父敢于 与日逐走”? 5.对于夸父临死时

19、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 有何感想?答: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 答: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 请简述理由。答:8.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 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 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1.翻译下列句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大柱折,地维绝译: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 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 怒”字表现了 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

20、句话?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 争”,你是怎么看的? 6.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屠惧, 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 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 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

21、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 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一第一组习题:7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缀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敌()(3)其一犬坐于前()(4) 一狼洞其中 ()3.下列 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 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恐前后 受其敌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其一犬坐于前A.B. C.D.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5.本文段反映屠户 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6.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22、以攻其后也。译文: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译文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二第二组习题: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 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目似瞑,意暇甚D.止增笑耳 意将 隧入以攻其后也.止有剩骨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 久之,目似瞑 又数刀毙之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A.与相同, 与不同B.与不同,与相同 C.与相同,与也相同 D.与 不同,与也不同3.我能用“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1其一犬坐于前。(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 一项(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B.乃悟前 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1狼一文中表现狼 黠”的本性的句子有、(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2写出四个带 狼”字的成语:、。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 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我认为:7.阐述本文主旨。8.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