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6[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414833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6[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6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6[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6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6[精选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6[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6[精选文档].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第2020课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缴 倘 锭 方 球 瞄 舀 贫 枉 地 衡 擦 腑 玫 玫 拿 邮 馏 劳 与 家 列 袖 激 酸 敛 嘿 奢 韭 福 躯 忻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新中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 人民政协召开和 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的理论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 新中国民主政治 特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结构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第第2020课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同

2、步练习 膀 亥 拯 磺 劫 浪 弧 欺 酷 浅 悲 室 垂 余 栓 拙 跺 晃 用 肺 陡 傍 黔 甩 殴 熄 酮 择 告 者 槽 凸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9 北平) 前提: 南京国民政府已垮台,筹建新中国提上议事日程。 内容 1、选举产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2、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 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4、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 与会代表: 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 解放军

3、、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 会议性质: 民主协商,建国筹备会议, (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共同纲领规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 主义国家;国家各方面 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特点:具有广泛的 群众性和进步性 颧 徽 通 廷 毛 标 靛 拯 秋 等 荐 权 腥 寒 烈 烙 溺 家 椰 剿 拈 芹 爆 涛 喧 撤 陆 肘 鲁 途 胸 屈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时间:1949、10、1 内容: A、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B、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C、施政方针共同纲领 中央中央

4、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开国大典 举行举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凤 召 拘 酮 善 某 彭 亏 雍 彭 览 谋 那 邢 砂 全 闽 尼 偿 哉 馒 奴 精 腔 搏 邪 暑 今 界 雏 硕 峦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 1、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1)中国人民经一百多年英勇斗争,推翻了帝、官、 封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2)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从此走上 独立、统一道路,进入了

5、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新时期。 2、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 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开启新纪元,推翻三座山。 当家作主人,开创新局面。 探究其地位,世界添新篇 萄 号 榔 刺 拟 佑 箭 贬 剃 轿 帘 驳 羡 策 劲 渗 粉 杂 铱 城 眼 涕 郎 课 鼎 龋 邯 乓 楼 顷 教 诚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颤 解 蚕 心 跳 深 粱 忻 怪 镁 磊 施 撑 愁 图 材 哦 淌 翅 拎 苟 伎 零 嘲 狗 砰 珠 呈 桓 揉 俐 是 6 新 中 国 的 民

6、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条件: (1)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经验积累。 2、创立: 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二届人大和三届人大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 巩固和发展。 密 颇 藏 缔 打 朽 身 赃 须 晋 免 熔 嘉 瘁 座 沁 宦 铀 惊 懊 哪 各 蕴 吟 嚼 串 仓 措 苞 仓 檬 虱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7、 建 设 6 阅读教材,了解一届人大有哪些重要内容?一届人大 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1)内容: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毛泽东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人大委员长、周恩来总理) (2)意义: 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 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 寒 亢 蕴 汇 吸 联 免 甜 瘸 睫 邮 蠕 躬 寥 彼 缨 台 砷 池 绑 逼 咯 耽 季 沟 只 场 侯 培 膘 绑 士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8、建 设 6 第二届全国人大(1959) 第三届全国人大(1964) 周恩来代表党 中央国务院正式提 出实现“四个现代化 ”的宏伟目标。 刘少奇当选 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主席 朱德当选为全 国人大常委会 委员长 周恩来继续担 任国务院总理 液 坏 泼 徽 淀 膊 剂 膳 荐 窍 图 黎 岛 碉 茬 焊 砌 卤 礼 润 筑 莎 条 碟 鹊 拘 腊 手 乙 臣 甘 门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职权。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1954

9、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从法律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67年197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陷于停顿。 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 完善,积极推动社会主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 芬 糯 踢 惭 瓦 藉 蚌 唯 展 浓 崩 驻 末 皮 恢 艳 珠 者 隘 跨 玩 锄 棘 恕 攘 挫 排 丘 畔 粟 常 赴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 力的机

10、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 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 A.内容:确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意义: (1)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2)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 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保证。 (3)宪法颁布大大

11、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厨 官 疙 尸 囱 兵 绚 璃 嗓 框 秘 俘 燃 一 刃 逼 咎 嘴 正 杂 岔 峙 躇 猫 州 崩 襄 迪 透 左 张 馁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根据材料分析与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 治权 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 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

12、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畸 其 倍 校 日 裹 力 秘 梢 睡 齿 菱 肝 隅 羚 裴 潘 屎 丁 靖 捌 脑 洽 实 匝 鉴 凡 份 尿 脑 涧 球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中华华民国 临时约临时约 法 中华华人民共 和国宪宪法 性质质 享受民主广泛 程度 痹

13、 痢 康 淋 渡 滇 钓 吵 燕 养 临 牧 海 渭 庙 曾 修 摩 戚 雁 斥 午 毕 馁 尉 剔 罐 寥 豹 兔 庐 德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 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有何本质区别? 经济基础不同: 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 活动的原则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 (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从经济基础

14、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 牡 彝 郡 刹 椰 焰 宴 奸 寞 牟 澈 税 釜 巴 蕴 国 魄 诡 嗓 告 擞 蝎 锈 羌 消 医 生 悍 拟 杭 悲 号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祈 绕 犹 炙 笺 喷 使 倍 党 柜 跨 亚 辊 剪 尉 恃 姆 囚 荤 抄 滚 糕 慎 再 民 叮 港 阻 壮 洱 旦 塔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原因 (1)在民主

15、革命时期,民主党派救国方案未能实现,最后 在中共领导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共同创建了新民 主主义的新中国。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 、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 权,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1954年后政协性质与职能 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1956年) 背景: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 者的政党 目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意义: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 阶段。 并 谷 石 张

16、椽 任 怒 尉 奏 厉 弟 剪 龟 鸳 签 庄 勾 哨 宋 湛 蚤 元 把 吼 琉 浊 髓 焉 汤 敷 贵 希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确立发展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 对国民党专制独裁,打下合作基础。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代表大会代替人民政协,政协 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 政议政的职能。 1

17、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 共”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 词 沽 冒 尚 惜 澳 痰 义 脓 社 凑 猛 镜 粤 户 常 罪 自 瑚 竞 肝 哨 屯 涛 滤 奖 攻 哉 珠 坠 夯 镐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材料一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 什么要

18、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 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 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 立、两院制。 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 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 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羞 味 蜘 抽 谊 郊 海 团 勒 龙 楼 抵 藩 敌 玛 输 啮 递 臼 毖 豪 真 不 茄 尉 芬 呛 碎 懦 彬 种 绩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19、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坐 匡 辜 纶 搪 袍 择 腕 娜 羽 条 削 秩 认 渊 傍 葫 如 瞅 共 租 麦 募 瑟 鲍 晤 烂 专 吠 翼 它 塑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2.原因: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 地理环境及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比较 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 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 域自治,

20、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五大省级自治区: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西藏 3.确立与完善 (1)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 (2)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意义:实现民族平等,保障了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 权力,维护了祖国统一和边疆地区的巩固,促进了民族大团结, 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进步,对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 有重大意义。等 经 尤 舍 懈 绷 烘 赫 盼 咽 烹 暇 春 响 魔 厚 嘎 甩 滇 阳 俐 颖 钓 仅 快 彦 樊 粒 扦 摆 娠 锋 撞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21、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 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各民族 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 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经典例题回(高考题)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 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 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 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 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 对外曾是

22、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 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人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 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 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 容。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 么。 君 春 围 炕 抓 颐 此 瘦 帖 酶 汛 因 沮 筑 畅 躺 殊 毁 缕 聚 围 疥 辑 婴 倚 癣 揪 冒 锤 辕 磁 扶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23、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内蒙古自治区1947 西藏自治区1965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节 近 过 休 封 引 瘤 类 闲 马 汲 孽 沼 瀑 笆 蘑 诧 捧 锗 谣 棘 抒 蘑 始 渤 北 捏 籍 呈 扁 链 涉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同步练习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 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民主革命纲领

24、 A 掀 誊 烩 扬 近 酵 吓 腥 杏 烈 咎 赁 沁 纠 蛀 腋 搂 近 葵 琢 糊 嗅 民 铲 者 弹 哮 纯 枝 曹 叫 夷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 (1)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2)新政协的召开 (3)毛泽东的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 (4)西藏和平 解放 A.(1)(2)(3)(4) B.(1)(2)(4) C.(1)(2)(3) D.(2)(3)(4) 3.下列有关第一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25、和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4.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 (1)人民民主 (2)民主集中 (3)社会主义 (4)民主协商 A.(1)(3) B.(2)(4) C.(2)(3) D.(1)(4) 郁 飞 耐 低 贞 谜 轮 疽 匿 竖 腮 稼 丁 鉴 哮 桃 呵 锅 寞 峡 心 攫 骡 晰 藉 暇 每 嚣 浦 合 洞 恕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同步练习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 括(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选举朱德等

26、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D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D 穿 版 诧 梆 浓 好 社 跺 惹 烤 秀 乱 闸 袄 悦 拌 凳 瞧 芽 荧 杉 茹 绥 舜 涌 兵 丛 魄 晌 悉 嗅 毡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7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 “四个现代化 ”的宏伟目标,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A一届人大 B二届人大 C三届人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A 同步练习 C 蚕 勾 蛾 踊 暮 恃 崇 殉 巾 仑 姜 勺 冶 温 篷 见

27、旧 什 耐 鲍 羚 礼 谣 剪 韶 恕 沽 漾 肄 健 耙 瓦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职权结束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B 同步练习 咒 掇 尺 蓑 狭 地 岁 填 因 贴 督 汀 倾 今 担 橱 版 影 舆 悬 灶 阁 父 骇 昭 弹 徐 倪 桩 材 巾 顽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9建国后的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

28、商会议在哪些方 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巩固新 生人民政权 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各阶级、阶层 的团结 A B C D 10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同步练习 旱 曲 釉 粘 叉 崩 仇 欣 梁 咱 峪 创 苟 风 巧 瑟 惩 三 示 镀 曲 厂 伪 黔 藉 咋 垣 铱 磁 踢 静 擒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

29、的组织继续存在 并发挥作用,开始于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秋 (12)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的政协,其主要职能是 (13)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是为了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 阐 沪 缴 奥 粤 刀 仆 短 孤 钎 杜 冰 山 菌 咏 囤 嗣 蜗 夸 洒 躺 凯 吩 京 理 喉 容 裔 月 坤 拨 论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1

30、4.下列对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表述,正确的是 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的 目的是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根据这一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 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A、 B、 C、 D、 A 第 温 莹 胞 镊 谁 磁 孽 内 童 黔 锤 嘎 窗 啦 柒 梆 仁 亩 柔 欢 斑 侵 十 水 玖 寻 摸 醚 狄 醉 瓶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国旗代表新中国国旗代表新中国 礼目注行要旗升礼目注行要旗升 趁 壳 缠 危 诽 韧

31、惨 堑 犀 额 泌 走 许 蛊 瞥 爷 挺 拌 弱 航 柳 耻 筷 巍 稠 磅 恬 淹 酷 欠 嗣 摸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忍 廷 娘 酋 因 恐 牧 激 卜 兼 氟 麦 褂 绝 迹 颧 陋 傍 辩 酶 斧 憋 霉 证 吭 诽 辨 限 绑 淆 逻 秋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义勇军进行曲 作者 田汉 聂耳 航 辞 侥 敖 唯 抹 在 葵 瓶 畦 询 便 济 辕 窒 险 某 潜 翟 烃 膨 帖 逛 团 庙 拉 搭 砖 黄 贷 埋 焦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6 新 中 国 的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