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排烟有关问题的探讨.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49211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排烟有关问题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排烟有关问题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排烟有关问题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排烟有关问题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排烟有关问题的探讨.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全技术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防排烟有关问题的探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 是为了防止和削减高层民用建筑(以下简称高层建筑) 火灾的危害、爱护人身和财产的平安而制定的,在高规第1. 0. 2 条中已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需遵循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纳牢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平安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这就是说,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必需遵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针对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从全局动身,结合实际状况,乐观采纳牢靠的防火措施,保障消防平安。 但是,在高规中有关防排问题的一些条文

2、规定,条文解释消失与高规第1. 0. 2 条规定似有冲突及模糊不清之处,故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高规中有关规定的理解与看法: 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是堵截烟气扩散的咽喉要道,只应在该前室和合用前室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为集中使用加压送风,本文所争论的前室和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为常闭型。 1. 1 平安牢靠,从根本上避开了烟气窜入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井内的隐患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防烟楼梯间是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唯一的垂直疏散通道,消防电梯是消防人员进行扑救的主要垂直运输工具。为了疏散和扑救的需要,必需确保在疏散和扑救过程中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井内无烟。 如何才能确保在疏散和

3、扑救过程中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井内无烟呢? 烟气的流淌是从着火点窜到内走道,再通过前室或合用前室方能窜到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井内。也就是说,烟气要想窜入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井内的必经之路是其前室及合用前室。只要在该前室和合用前室把好关口,就能确保在疏散和扑救过程中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井内无烟。 如何才能把好该前室和合用前室不让烟气窜入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井内这道关口呢? 这就只有在该前室和合用前室设置机械防烟设施最为平安牢靠。 而高规第8. 2. 1 条与第8. 2. 3 条规定:除建筑高度超过50 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 m 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

4、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纳自然排烟方式、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放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因受室外风向、风速和建筑本身的密封性或热压作用的影响,自然排烟效果不太稳定。如遇火灾时,很难避开烟气通过该前室和合用前室、阳台及凹廊而不窜入防烟楼梯间或消防电梯井内。一旦自然排效果到影响,对整个建筑的人员将受到严峻威逼,而且对消防队电进行扑救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而在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不论其前室、合用前室是否具备自然排烟条件) 设置机械防烟设施时,就能从根本上避开烟气窜入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井内。因此笔者认为高规第8. 2.

5、1 条与第8. 2. 3 条规定欠妥当。 1. 2 节约投资,避开了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均设机械防烟施或只防烟楼梯间设机械防烟设施时所造成的铺张 目前国内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进行加压送风的做法有三种:第一种,只对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其前室或合用前室不送风;其次种,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或合用前室分别设置两个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进行加压送风;第三种,对防烟楼梯间设置一套加压送风系统的同时,又从该加压送风系统伸出一支管分别对其各层前室或合用前室进行加压送风。 上述三种方法均可行,但均存在风机风量大、投资高的弊病。因防烟楼梯间所相通的疏散口多,不仅要考虑首层疏散门

6、的开启,还需考虑向屋顶疏散门的开启;不仅要考虑采光窗缝的漏风,还要考虑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门的漏风;不仅要考虑着火层人员疏散与扑救时防烟楼间前室门和合用前室门的开启,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层人员疏散时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门的开启。这样,在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会很大,投资会很高。其次、第三种方法,其不仅有防烟楼梯间的送风,而且又增加了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送风,因此投资会更高。若只在其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加压送风时,其送风量大大减小,故可大量节约投资。 而高规第8. 3. 6 条中规定: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 及高规第8. 3. 1 条中规定:下列部位应设置独

7、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8. 3. 1. 1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这样,不利于节约投资。 1. 3 可合理、集中使用加压送风 在前一个问题中所述的三种加压送风做法,其加压送风量均大量地消耗在与烟气无关的门洞及门窗缝的漏风上,只有少部分是真正用到了堵截烟气的流窜上。而且,当不同楼层的防烟楼梯间与其前室或合用前室之间的门以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与内走道之间的门同时开启或部分开启时、首层疏散门及屋顶疏散门的同时开启或部分开启时,气流风量安排与走向非常简单,以致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风量掌握是很难实现的。若只在其前室或合用前室设加压送风时,则可以合理、集

8、中地使用加压送风。 1. 4 可保证有效、合理、精确地计算加压送风量 对保证加压送风真正合理地起作用,则必需有效、合理、精确地计算加压送风量,而目前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繁多,至今尚无统一。究其缘由,主要在是高规编者在防排烟问题上的思路欠合理。而在此思路的引导下,消失了影响加压送风量计算简单,且各种计算公式在讨论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时动身点不全都等因素。因而在工程设计中,往往存在着肯定的差别,尤其是同一条件的工程,因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差别很大。还有的是某些计算公式缺乏系统、全面的介绍,特殊是假设参数选择不当,也简单造成设计计算的错误。 上述缘由使得当前在加压送风量的设计计算中存在着肯定的

9、盲目性和可变性,尤其是上下疏散门的开启个数准时间长短是根本无法精确确定的,这就带来计算风量与实际需要风量的可变性与不稳定性,从而发生很大的误差。为避开计算发生误差太大, 高规第8. 3. 2 条规定: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8. 3. 2 - 1 至表8. 3. 2 - 4 的规定确定。当计算值和本表不全都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有此规定比无此规定要好一些,只解决了保险问题,而未真正解决避开计算发生误差太大的问题,因较大值不肯定是合理值,有时往往较大值与合理值会悬殊很大。此规定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合理、精确的计算问题,当只计算防烟楼梯间

10、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时,其影响因素会精确地确定下来,从而能合理、有效、精确地计算加压送风量,避开了盲目性、可变性、误差太大等问题。 2 抑制、减缓火势扩散速度至关重要,综观全局,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灾损失 高层建筑火势扩散快,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等竖井均像一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快速扩散的途径。一旦起火,燃烧猛烈、简单扩散。依据高规第1. 0. 2 条条文解释所述:据测定,在火灾初起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集中速度为0. 3 m/ s ;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集中速度为0. 53 m/ s ;烟气沿楼梯井或其他竖井

11、集中速度为34 m/ s。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要尽快地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这才能大大减小火灾对人员平安的威逼,使火灾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小空气流淌的快慢直接影响火势扩散的快慢,而新风涌入的多少不仅影响空气流淌的快慢,同时新风中的氧还直接影响火是着还是灭、是旺还是衰的问题。对于扑救火灾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失掉时间,赢得时间就等于赢得成功,失掉时间就等于失掉成功。这样,如何能想方法赢得时间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新风的涌入,对火势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会使火势扩散加速,不利于抑制、减缓火势的扩散,从而缩短了疏散与扑救的珍贵时间。而机械排烟与加压送风又不行避开地要使新风涌入,这对抑制火势相当不利,因此合

12、理、有效地掌握机械排烟量与加压送风量对保证人员平安疏散与扑救特别重要。假如机械排烟量与加压送风量过大,将加速火势扩散,对人员疏散与扑救不利;假如机械排烟量与加压送风量过小,将直接影响人员的平安疏散与扑救。这就要求机械排烟量与加压送风量正确合理,达到既能保证人员平安疏散、又能在不影响人员平安疏散的同时赢得有利时间,在火势扩散速度小的状况下尽快疏散与扑救,从而使火灾损失降低到最小。 而高规第8. 3. 2 条规定:.机械加压送风量.。当计算值和本表不全都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在高规第8. 4. 2 条中有这样的规定:.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 m3/ h 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

13、00 m3/h) 、 .,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 m3/h 计算等提法。这就给人们造成一个误导:总认为机械排烟量与加压送风量愈大愈好。其实不然,假如机械排烟量与加压送风量过大,反使火势扩散速度加快;火势扩散速度的加快,等于疏散有利时间削减,若疏导不当或慌乱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的可能性就加大;同时又给扑救带来困难,因时间短扑救不当造成的财产损失就加大;反之,抑制、减缓火势的扩散,会使人员作伤亡减小、财产损失削减。合理、正确地掌握机械排烟量与加压送风量,才是既能有效保证人员的平安疏散,又能赢得有利时间对火灾进行扑救的万全之策,从而使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达到最小。 3 正确、合理地计算及

14、掌握机械烟量与加压送风量 为避开计算工作中消失由盲目性、可变性而引起的误差太大,为避开机械排烟量与加压送风量不当而造成的损失,特提出机械排烟量与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及掌握措施的建议。 3. 1 机械排烟量的计算 在同一防火分区内,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 00 m的房间,是采纳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 50 m 的梁划分防烟分区。这样,在同一防火分区内,由于受机械排烟的抽风、机械防烟的送风、火灾引起的空气对流、室外风速、建筑物热效应、人员疏散与扑救等因素影响,不行避开的造成空气流淌。因此,在同一防火分区内,不行避开地要有烟气的流窜,这就很难有效保证把火灾限制在某一防

15、烟分区内。因此,横向上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各防烟分区应以其面积乘以0m3/ hm2 计算各自排烟量及排烟风口截面与支风管截面、并按风管所担负的各防烟分区面积顺次乘以60m3/ hm2 计算该防火分区的排烟量及风管截面(假如按每平方米60m3/ h 计算排烟量的数据正确与合理时) ;在竖向上应按风道所担负的各防火分区之排烟量最大值作为系统总排烟量来选择计算排烟风机及风道。 这样,不仅合乎实际状况,而且有利于合理选择计算风口、风管及风机,从而避开了风量、风管、风道及风机选择计算的不合理。这可通过图1 与图2 的比较,显而易见地能够得以说明。 3. 2 机械排烟量应范围,不应规定不小于 机械排烟量规定

16、范围,既可准时排走烟气满意疏散与扑救需要,还可做到经济合理。而不小于这类的规定则会产生误导,致使人们形成愈大愈好的错觉,这不但使投资增高形成铺张,而且还会因排烟量过大引发新风涌入量过大而造成火势扩散速度加快、火灾损失加重。 因此,机械排烟量的大小应规定范围,而不应规定不小于。为了慎重起见,机械排烟量的大小及上下限范围,应由公安消防讨论部门仔细讨论测试后给出。 3. 3 加压送风量的计算 在横向上,只考虑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不论其前室、合用前室是否具备自然排烟条件) 的加压送风量,计算时既要考虑前室或合用前室门缝的漏风。因其前室和合用前室门窗缝的漏风量比保证其前室门开启时其

17、洞处风速所需风量小得许多,故无需进行保证其前室室或合用前室正压值的风量计算。又因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门的开启是朝着防烟楼梯间方向,不存在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正压过高而影响开门的问题,故余压阀可不设。 在竖向上,只考虑一个着火层的加压送风量,且取其大值选择计算送风机。这样既合理,又与机械排烟相互呼应。惊奇的是,由于高规中没有明确提示加压送风系统总风量如何计算,故不少人不分青红皂白一提加压送风就按着火层加上一层或着火层加上下两层来计算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这是很不妥当、很不负责的,因烟气来自着火层,且机械排烟是按着火层考虑排烟量计算的;实实在在地讲,有烟则排、无烟则不排、有烟则防、无烟则不

18、防;故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也应按着火层考虑计算。 3. 4 精确、合理规定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加压送风时其门洞断面的风速及范围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门洞断面风速在有关手册及有关资料中均有一些推举值及范围,但数值不尽相同,而做为规范而言,仍应由公安消防部门仔细讨论测试后给出更为平安牢靠。 3. 5 采纳变频技术掌握,满意合理的机械排烟量与加压送风量 一个机械排烟系统或加压送风系统,由于受横向、竖向不同条件的影响,运行过程中各风口处的风速不行能就是计算风速。尤其是机械排烟系统在横向上,有的防烟分区大、有的防烟分区小;有的着火只在本防烟分区内有烟而未波

19、及其它防烟分区,这时排烟风机工作后其排烟量很大,且只为这一着火的防烟分区服务,这样该防烟分区的排烟口风速必定很大;排烟口风速愈大即该防烟分区排烟量愈大,排烟量愈大即新风补充愈大,新风补充愈大即对抑制、减缓火势的扩散就愈不利,火势扩散愈快即对疏散与扑救愈不利,造成的火灾损失也就愈大。因此,正确合理地掌握机械排烟量与加压送风量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现在,我国的变频调速已是成熟技术,速度信号远传也已在不少行业广泛使用。因此,在机械排烟口与加压送风口处装一风速探测器,将速度信号远传给风机,然后通过速度掌握变频调速至满意合理所需风量。 3. 6 精确、合理规定机械排烟口及加压送风口的风速及范围 要想合理掌握风口风速,首先应规定合理的机械排烟口与加压送风口的风速及范围。否则,合理掌握风口风速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建议公安消防部门仔细讨论测试后给出。 4 结束语 以上三方面的理解与看法,是笔者通过对高规的学习与工程设计所提出的一些体会,错误之处难免,敬请提出珍贵看法,以使高规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完善。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