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策略.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59190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古诗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古诗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古诗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策略.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古诗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策略记伯牙绝弦“一课两上”课例研究 主题 小学古诗文课堂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课例背景古诗文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历尽千百年仍光彩夺目。但在我们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也有的将目光紧紧跟随教师,把老师的讲解一句不落的记在书本上,但对其不感兴趣,根本不会自己去解决文章中碰到的问题,更不用说自己主动去思考文章的内容。在他们的印象中,学习古文或者古诗的方法就是老师讲授,满本笔记,死记硬背,无需理解。这种呆板的模式,仅仅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不会鉴赏的层面上,以致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钝化,只会消极等

2、待,被动学习。日复一日,让学生去享受古诗文乐趣的目标就渐行渐远。如何在古诗文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意识,提高阅读水平,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我选定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伯牙绝弦一课,针对 “小学古诗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研究策略”一问题展开“一课两上”活动。这是一篇文言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尽管短小,但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有难度的。由于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文字晦涩难懂,加之学生古诗文学习的基础不是太深,就使得他们对它望而却步。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创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3、!第一次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主要讲了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极大的音乐鉴赏水平。伯牙把感情融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的感受,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能成为他的知音,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课文层次清晰,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全文共用77个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教学目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

4、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预设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协助。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但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一、导入: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是交朋结友的

5、千古楷模,它就是我们大家今天将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设计意图: 导入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强调“弦”的读音。3解题质疑.教学设计的主线要简明。课始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查资料的情况,又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还起到了牵问题而统领全篇的作用二、读通课文,感知文意1检查读书情况。2指导重点句子的朗读 。设计意图: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检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节省了

6、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即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预习落实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三、读懂课文,领会文境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一)整体感知:1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二)细学课文: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2生找相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3、读文,理解知己情谊。四、配乐朗诵 升华感情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背诵课文。第一次授课片段一:开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我说“清风徐徐”,你能照样子说些吗?生:明月皎皎生:流水淙

7、淙生:春雨绵绵师再出示一些:炊烟袅袅、白雪皑皑 生读。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协助的。片段二:师: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生: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体会到。师:怎么理解?生: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你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吗?生: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当中

8、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真好。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这里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生:好啊!师:在古代就说成生:善哉!师: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生读得很有韵味)师: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读得好!你这个“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泰山,显得很巍峨。师:巍峨高耸的泰山,请你再读,读出这种画面来。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

9、了高耸人云的、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师:体会得真好,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男生齐读,很豪迈、很有感觉。)师: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第二句谁来读?师:不错,你的朗读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呼应着上边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是有特指的,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肯定能猜出来。生:我认为这里的“江河”是指长江和黄河。师:你的古文底子真厚。这里的“江”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江长江,“河”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河黄河。想到这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生: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生:我想到了一句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

10、(生朗读)师: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齐读)片段三:师:伯牙是个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家,他除了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他的琴声里还会表现什么景物呢?生1:有清风;生2:有明月;生3:有白云;生4:有雷声;)师:这些景物,如果像课文中一样,用叠词来形容,怎么形容?如“洋洋的江河”。假如你变成了善听的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的时候,你怎么赞美他?生1: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师:伯牙鼓琴,志在春雨生2:钟子期曰:“善哉,沙沙兮若春雨!”师:伯牙鼓琴,志在雷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生答:知音。第一

11、次反思课结束了,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我觉得,这次的教学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艰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对文章的感悟也较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拨动了学生心弦。主要有如下精彩点:一、课前铺垫,激活思维,化难为易课前我进行词语铺垫,带领学生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清风徐徐”,让他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再出示几个这样的词让学生读。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活了课堂,增加了语言积累,又为后面教学的拓展说话做好了铺垫,分解了教学难点,便于实现教学目标。二、激情满怀,真情演绎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伯牙子期的故事令我感慨颇多,为之震撼。因此,我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融入

12、到课堂中,整节课激情满怀,饱含深情的范读,饱含热情地介绍了伯牙与钟子期相识相知的始末,饱满热情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学生的情感也极大地调动了起来,整个课堂激情昂扬。三、以读代讲,步步提升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文言文应该说是很有难度的。因此,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感悟,必须进行反复的朗读,要读正确,读流利。整堂课,我多次引导学生读文。鉴于学生有一点古文基础,故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看该怎么读,老师再介入,加以指导,有针对性地指导,既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初步理解了古文意思后,我引导学生品味二人的知音之情,主要也是通过感情朗

13、读来感受的。朗读时指导非常重要,重点是2、3句,这两句要读出钟子期由衷的赞叹之情,所以我进行了细致的指导,生个别读,齐读,师生分角色读,生生分角色读,于是学生也从读得一般到渐渐读好,经历了这样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过程,学生的感情理解便自然加深。四、评价激励, 增加自信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它就像调节器,传递给学生学习上的节奏感。“你会联系上下文学,真好。”“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读得好!你这个“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真好啊!“真好,你的朗读好像

14、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你读书的声音很大,每个字读得很准,可有个问题要注意(等待学生说)对,句子内部停顿不要完全断开,一字一顿不好听,要有意断气不断的感觉。” “你读得真好,很有气势,老师问你,你为什么读得如此高昂有气势?”这是朗读指导,巧妙引导学生感悟朗读技巧和情感的融合应自然合一,让全班学习这位同学的朗读。“真棒!你能根据洋洋江河的语言形式说类似的词语,这叫触类旁通。”这是学习方法的点拨,这样的点拨建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是随机生成的,因而渗透得自然,也更容易为学生接受。五、课外拓展,画龙点睛教学本课,为了让学生体会伯牙子期的真知己的境界,我多次引用课外资料。伯牙先前的境遇,伯牙子

15、期的相遇相识,伯牙悼子期的短歌加上我饱含深情的介绍,则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感人肺腑的功效。对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难舍知音”的感情再不能抑制。诚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理解文言文时,我让学生读懂了哪一句就说哪一句的意思,这样会有点乱,因此最好请一个学生梳理一下,从头到尾把故事讲一次,但我担心时间不够,没有这样做,应该说这是一个败笔。还有,设计不够新颖,导入不够精美,没有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兴趣。摸索中前进:第二次设计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我又精心修改教学方案,深度挖掘文本,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能力。我试图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设计,对课件修改调试。设计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

16、趣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首非常优美的乐曲,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跨越时空,来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来感受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播放音乐)二、导入课文,读题质疑1、刚才听到的曲子就是高山流水,这首曲子与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俞伯牙有关。(播放课件)当时,伯牙是楚国的宫廷乐师,他的琴声优美动听,高山为之俯首,流水为之动容,虽然得到过许多人的赞美,却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中所表达的情境,他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名为钟子期的樵夫,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言文所讲的故事。-板书伯牙绝弦。2、指名读。(注意“弦”字的正确读音)齐读(来,一起读课题伯牙绝弦。)3、解

17、题,了解题目意思。4、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2、读准。(一)读准字音。(1)指名读,注意听是否读正确。(2)出示课文生字(哉、兮),指名读。(试着读长一些,读慢些(3)出示带生字的两句话。请两位同学各读一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二)读准节奏。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三)读全文。四、读懂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课件)(1)学习文言文,不仅要会读,而且还要能读懂。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

18、文,争取把课文读懂了。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也可以翻翻词语手册。(2)生默读,师巡视。(3)都读懂了吗?老师来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读懂了。小组汇报,都读懂了哪些?五、品读课文,体会伯牙善鼓、子期善听。师:读懂了课文内容,我们还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下面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体会伯牙善鼓、子期善听。(一)初知善鼓和善听。1、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 钟子期)2、伯牙何许人也?钟子期又何许人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懂音乐。你从那一句看出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指导朗读,注意两个“善”字要重读。(二)品味善鼓和善听1、文章的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

19、子期善听”?2、交流。用自己的话谈谈理解。A、伯牙作为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他的琴声除了表现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B、假如你现在就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 ,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怎么赞叹?3、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如何读出感情?(激动、欣喜)语调要高昂、激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伯牙和子期,一个善鼓,一个善听,心灵相通,真是知音哪!(板书:知音)六、补充拓展(一)痛失知音(二)高山流水话知音生试背全文(课件)第二次授课片段一: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首非常优美的乐曲,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跨越时空,来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来感受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播放音

20、乐)师:刚才听到的曲子就是高山流水,这首曲子与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俞伯牙有关(播放课件)。当时,伯牙是楚国的宫廷乐师,(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他的琴声优美动听,高山为之俯首,流水为之动容,虽然得到过许多人的赞美,却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中所表达的情境,他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名为钟子期的樵夫,(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钟子期),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篇文言文所讲的故事。-板书伯牙绝弦。片段二: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题目叫?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

21、“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xin)了。师:“绝”是什么意思?生:断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看注释。师: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绝弦”是什么意思呢?生:割断琴弦师:既然是割断琴弦,为什么不用伯牙断弦,而用绝弦呢?生:用“绝”字,表明割得更坚决。师:我们一起来追溯“绝”的小篆写法,(出示),右下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的是“刀”,左偏旁(糹)是一束丝(不是一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丝不剩。师:伯牙弹的是古琴,古琴有七根弦,七根弦全断了,才叫生:绝弦师:一根不剩,这就表明他绝不再弹琴了。现代汉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譬如: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

22、,叫做(生:绝交),著名作家金庸不再写文章了,叫生:绝笔。师:绝笔不是这个意思,是封笔,“封口”的封;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生:封影)不对,叫“息影”,休息的息所以,不再弹琴了,叫(生:绝弦)。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题。(生读题)片段三: 师:我们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读到这,你能根据伯牙和子期的关系选出课文中的一个词吗?(板书:知音)什么叫知音?生:就是朋友。师:朋友都是知音吗? 生:不是,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师:说得好!“知”字,我们现在一般指“知道不知道”,可是,在古文里,经常表示“熟悉”、“了解”的意思。“知音”就是相互了解很深。 师:还记得伯牙、子期何许人?(出

23、示插图、出示资料)师: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 师:是呀,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生:是音乐。 生:是古琴。(板:琴) 师: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话是这个意思?(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这就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千里知音一“琴”牵,读 师:对音乐的共同理解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基础。 片段四:师:据记载,当年的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弹得忘情、投入。现在你们就是站在琴旁的子期,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师:伯牙的琴声幽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

24、)子期听懂了,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用上一个词形容。(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 生1:我仿佛看到了气势雄伟的泰山。生2:我好想看到了高大巍峨的泰山。 生3:我似乎看到了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泰山。 师:把你们想象到的、感受到的,带到句子中,各读各的,旁若无人地赞叹。开始。(生练习朗读) 师:谁来心领神会地赞叹?(一生读,“峨峨”读得重)“峨峨”读得高昂、激越,读出了气势,这是你的赞叹。(一生读,“若泰山”读得响亮) 师:好,强调了“五岳之尊的泰山”,而不是别的山,由衷地赞叹。(一生又读) 师:是这样的铿锵有力、是这样的激情满怀。(又指几名学生读)第二次反思这堂课的气氛始

25、终非常活跃,由于学生对内容能自觉去挖掘深入,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一、精心导课,激发兴趣这篇文言文因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因此我在导入时,播放了动情的曲子高山流水,再加上优美的画面,既悦心,悦耳,又悦目,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古诗文的氛围,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二、巧妙析词,提升思维古诗文教学中,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尤为重要,它使得对课文整体感悟有了基础和凭借。而对这些字词的教学如果巧妙,既能更便于教学,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中对“绝弦”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按注视翻译,而是利用“绝”的象形,解释其意,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同时

26、,还补充有关“绝”的词语的说法,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极大调动了学生好奇心,培养了思维。 三、书声朗朗,诗雨润心在教学中,我抑扬顿挫的朗读加上委婉凄迷的乐声,使学生马上进入情境,屏声静气,聚精会神,激起了学生对古代文化瑰宝的珍视与热爱,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诗词。学生通过多遍的诵读能更深刻地领会作品的语言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语言美的感染。我相信,在人生的某一时刻,有些诗句就会不自然的却上心头,给他们的人生增添一些诗意和感悟。这样,枯燥的文言文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复活”。四、电化设备,调动情趣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利用图示、投影、录像等增强视觉刺激的强度,调动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这篇课文时

27、,让学生在画面的视觉冲击下,聆听激越的朗诵,此时学生的思维已进入“愤”“悱”状态,教师若能适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重新回到课文的语言中去,他们就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吟诵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完成思维的突破。五、联想想象、拓展思维古诗文教学一定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了达成整个目标,开始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进一步感受“知音”时,我设计了一系列语言拓展训练,如根据“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说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看到了怎样的江河?又如引导学生想象,俞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哪些动人的的场景呢?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会有什么呢?学生说出了一些场景后,我又引导学

28、生模仿钟子期赞叹的语言形式说话,如“潇潇兮若春雨”“袅袅兮若轻烟”“皎皎兮若明月”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语言已积累。【研究所获】经过这两次上课,经过探究,学生觉得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如此枯燥乏味的,享受到了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感受了文言文本身的美,我也在小学古诗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方面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策略,具体如下:一、课前铺垫,激活思维古诗文教学课前铺垫很有必要,或作创设氛围铺垫,或作知识铺垫,或作情感铺垫,都有利于激活思维,更好实现教学目标。二、精心导课,激发兴趣好的导课,犹如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可以激发学生接触文本进而深入阅读的积极性,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文言文因时隔久远,且

29、内容深奥,这就要求在导入时就要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三、激情满怀,真情演绎教学需要感情,没有感情的教学,出不了彩。教师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融入到课堂中,整节课激情满怀,学生的情感才会极大地调动了起来,整个课堂才会精彩连连。四、巧妙析词,提升思维古诗文教学中,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尤为重要,它使得对课文整体感悟有了基础和凭借。而对这些字词的教学如果巧妙,既能更便于教学,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五、以读代讲,诗雨润心古诗文教学要重视朗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读懂,还要涉及用声音来活化语言文字,这就要读出意韵,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因此入情的示范朗读尤为重要。示范朗读可以是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也可以选用优秀的音像材料播放给学生听,还可以不时地穿插多种形式的朗读。六、联想想象、拓展思维古诗文教学一定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出情感,理解诗的意境。七、课外拓展,画龙点睛教学古诗词,多引用课外资料,则会起到画龙点睛、感人肺腑的功效,对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依然困惑的问题虽然经过这两次上课,我也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策略,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如:如何更好地激活更多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如何激活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关于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 作者:小雨儿小学教学研究1983年05期关于古诗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