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物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必修1~3,选修3_0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16061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生物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必修1~3,选修3_0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最新生物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必修1~3,选修3_0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最新生物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必修1~3,选修3_0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生物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必修1~3,选修3_0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生物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必修1~3,选修3_0优秀名师资料.doc(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郸城二高生物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整理:崔永廷 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 (2)形式:自由水、结

2、合水 自由水:是以形式存在,可以的水。作用有?生化反应;?物质运输;?维持细胞的形态;?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的水。作用是组成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种元素组成。 1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

3、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麦芽糖?2葡萄糖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 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 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 (1)淀粉遇变 (2)还原性糖(、和与在条件下,能够生成 斐林试剂: 配制:0.1g/mL的NaOH-5滴) 使用:后使用,且。 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2、分类:(如磷脂)、(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4、。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4、 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 氨基酸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判断: ?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3(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形成肽键()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

5、成的肽链。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 ( 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 4(计算: 2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 肽链条数。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 5(功能:生命活动的(注意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及举例) 6(蛋白质鉴定:与产生 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 使用: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四、核酸 1、元素组成:由种元素构成 2、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

6、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1脱氧核糖 4种) 1A、T、G、C) 1核糖 (4种) 1A、U、G、C) 4、生理功能: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第三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 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3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 的基本单

7、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方法: 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 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 (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 “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 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第二节一、细胞的类型 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

8、。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二、细胞的结构 1(细胞膜 (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糖蛋白(在膜的外侧)。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3)功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2(细胞壁:主要成分是,有和 3(细胞质:和 (1)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 线粒体(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 含少量DNA。 叶绿体(膜):只存在于植物的中。类囊体上

9、有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内质网(膜):是“车间”,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 有关。 液泡(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营养、色素等)、保持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核糖体(膜结构):合成的场所。 4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小结: ?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动、植物细胞的区

10、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4(细胞核 (1)组成:核膜、核仁、染色质 (2)核膜: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 (3)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周期性的消失(前期)和重建(末期) (4)染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5)功能:是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5(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三节

11、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 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 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 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 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 5 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

12、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第一节 ATP和酶 一、ATP 1、功能: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13、物质 注: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 2、结构: 中文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P,P 简式: A-P,(A :腺嘌呤核苷; T :3; P:磷酸基团; : 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相当 DP的相互转化: 3、ATP与A酶 Pi,能量 注: (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14、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二、酶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特性: 6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PH: 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PH过高或过低,酶活性丧失) (2)温度: 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 会明显降低。(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 另外:还受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的影响。 第二节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比

15、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英国,普利斯特莱:。 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 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 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 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16、,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过程:(见书P61) 3、结果: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 最快(溶解度 叶黄素 (黄 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最宽() 叶绿素b (黄绿色) 最慢(溶解度) 4、注意: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 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碳酸钙的作用是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5、色素的位置和功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及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伤害的作用。 是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

17、元素。 三、光合作用 7 1、概念: 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过程: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 水的光解: ? ATP的合成: (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 3、总反应式: 光能 CO2 + H2 + O2 叶绿体 4、实质:把转变成转变成有机物中的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温度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 如:合理密植、

18、套种 ),阴生植物() 效率 2浓度:施农家肥 适当提高白天 细胞呼吸 第三节一、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三个阶段 ? C6H12O6 (少)+ 能量(少) 细胞质基质 ? 丙酮酸 + H2O 能量(少) 线粒体 ? H + O2 酶 线粒体 (注: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3、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6O2 2O + 能量 4、意义:是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

19、胞在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化碳或乳酸, 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二个阶段 ?: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细胞质基质 ? 丙酮酸 酶(酒精),CO2 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或 丙酮酸 酶 (和 3、总反应式: 9 C6H12O6 酶(酒精)+2CO2+能量 C6H12O6 O3(乳酸)+能量 4、意义: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 精和二氧化碳, 释放出能量以适应缺氧环境条件。(酒精会毒害根细胞,产生烂根现象)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 以无氧呼吸的方 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

20、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 四、应用: 1、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2、储存粮食时,要注意降低, 3、果蔬保鲜时,采用降低等方法,细胞呼吸,注意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过程(见书p69) 2、结论:酵母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第五章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第一节 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二、细胞分裂方式: (生物 )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

21、为一个细胞周期 注:?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间期长,分裂期短; ?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有丝分裂的过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0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植物细胞的

22、有丝分裂 4、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5、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子细胞具有和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 这保证了亲代与子代细胞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四、无丝分裂 11 1、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但) 2、举例:等。 第二节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由同一种类型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和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原因:是 3、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分化

23、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指植物体中单个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发育成完整新植株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3、细胞全能性实例: 胡萝卜根细胞离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后长成一棵胡萝卜。 三、细胞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 ?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细胞内色素沉

24、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2、决定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 细胞的增殖能力是有限的,体细胞的衰老是由细胞自身的因素决定的 四、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由胞程序化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2、细胞凋亡的意义:对生物的、机体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关注癌症 一、细胞癌变原因: 和的变异 二、癌细胞的特征: (1)无限增殖 (2)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3)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 (4)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12 三、我国的肿瘤防治 1、肿瘤的“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

25、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二级预防:防止致癌物影响 三级预防: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2、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手术切除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第一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

26、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 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 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 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 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 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 13 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三、精

27、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14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

28、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对于生物的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姐妹分家只看一极)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或减?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

29、分家减?后期 姐妹分家减?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减?前期 减?前期 减?前期 减?末期 有丝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 15 答案:有丝前期 减?中期 减?后期 减?中期 减?前期 减?后期 减?中期 有丝中期 第二节 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或,经过和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和两个阶段。 3(在有性生殖中,由于细胞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因此,由合子发育成的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第一节 基因的

30、分离定律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 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

31、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16 AA的个体) 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32、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五、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 ):n 纯合子(AA+aa):n (注:AA=aa) 例:小麦抗

33、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 17 _。 (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表现型是(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这种现象称为_。 (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其中基因型为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 _ 答案:(1)Tt 抗锈病(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性状分离(3)TT或Tt Tt 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 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

34、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 答案:Aa、Aa 1/4 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 答案:DD或Dd 100%或1/2 第二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二、自由组合定律两种基本题型:共同思路:“先分开、再组合”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

35、(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 _ 18 附:杂交育种 方法:杂交 原理:基因重组 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 2、导医学实践: 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控制),问: ?该孩子的基因型为_,父亲的基因型为_,母亲的基因型为_。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则 只患多指的占_, 只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 既患多指又患先天性聋

36、哑的占_, 完全正常的占_ 答案:?ddpp DdPp ddPp ?3/8, 1/8, 1/8, 3/8 四、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XX 性比:一般 1 : 1 常见生物: 2、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 男 , 女 ?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 ? 连续发病 ?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女,男(3)伴Y遗传的特点: ?男病女不病 ?父?子?孙 19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 伴 X 伴XD佝偻病

37、 (并)指 第三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任意一种染色体条数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

38、:3 2 5 1 4 ?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 (2)AaBb _ AAa _ (4)AaaBbb _ (3)(5)AAAaBBbb _ (6)ABCD _ 答案:2 2 3 3 4 1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20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9、。 (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 ,应该怎么做, _ _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附:育种方法小结 21 第四章 遗传的分子基

40、础 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型细菌:菌落 ,菌体 型细菌:菌落,菌体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 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 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 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

41、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遗传的。(即:)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22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核苷酸(3、DNA的结构: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23 n种) 10、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n复制出DNA数 =2(n为复制次数)

42、含亲代链的DNA数 =2 第三节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种) 3、结构:一般为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

43、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 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 24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计划:完成人体24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 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