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无声处为梦而奔跑.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65911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在无声处为梦而奔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在无声处为梦而奔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爱在无声处为梦而奔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在无声处为梦而奔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在无声处为梦而奔跑.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爱在无声处为梦而奔跑叶的事业也许永远不会惊天动地,但正是这渺 小的,不起眼的叶,成就了花的绚丽,果的辉煌。于 是,我带着这样一份崇敬走进了教师的队伍。当我穿 过了它面前的光环,走进了它的内核时,也渐渐地理 解了它的内涵。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文化是教师工作的精神 底色,一个好教师会腾出一片心灵的空间安放文化。 读书是使人“文化”化的过程,所以我选择了读书, 教育的很多智慧,大多可以在古老的经典中找到,历 久弥新。读书的教师,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懂得引导 学生交流,进行心灵的沟通,激起智慧火花的碰撞, 让学生体会山穷水尽后的豁然开朗,使教学异彩纷呈。 所以我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书中的文化营养,希

2、 望通过我的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文化的气息,让我的 课堂成为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园地。我不断为梦想而奔 跑。读书中我知道了一位外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如 果你让学生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那么这个教育可能 会是失败的。”一位中国的教育家也说过:“不露痕迹 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德育在无 痕我想这应该是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吧。“德育无 痕”描绘的是德育的一种境界,它不是简单说教,也 不是批评责备,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 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智慧,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 情境中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体验和感悟的教 育。在上一年级我和小伙伴一课时,第一个环节 是介绍被请出的小伙伴,学生伴

3、着找朋友的歌曲, 都很希望被请出来,一个个扬着头,坐得直直的,那 焦急的目光一直随着找朋友的同学移动。但所有的学 生不能都参加,这时我想到能不能让学生可以走出座 位,自由地和自己所有的朋友在一起?其实这样做有 一个弊端是课堂比较乱,难以控制,学生爱说话。不 过我还是大胆地尝试了一次,结果也如我所预料的一 样。但是同样的一课,在上到一年三班时,我发现有 一个叫张某的学生没有伙伴请他,我问学生:怎么 办?”马上有学生去请他,看到这种情况,我欣喜地 笑了,想这回学生都能体验到朋友多,快乐多的感受 了。但是情况又有所变化,其中有两个学生不喜欢张 某参加他们那组,原因是张某打过他们。张某很单纯, 可爱,

4、但力气大,管不住自己,爱动手打人,每一次 对他的教育都看不到很好的结果。我想这一次可要利 用这个机会好好地教育教育他。此时,如果我来说服 另外两个学生,他们不会真正地服气,我态度和蔼地 告诉张某,让他自己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张某一 直是对谁都不在乎,突然在大家面前感受到了“自己 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很孤单,脸急得通红,马上向 同学承认错误,但是两个同学却不肯原谅他。他转过 头看着我,一脸无奈的表情。我还是问他怎么办呢? 他又去承认错误,还没有得到原谅。他有些恼怒,面 子上有些过不去了。我马上对所有的同学说:“我们相 信张某一定有办法,拥有朋友的。”这时下课铃响了, 课下我把张某叫到身边,告诉

5、他伙伴还要自己去找, 知道怎么找吗?他小声地说:“和同学要好好玩,不打 人。”“对呀,这样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这回真正地 看到了张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后来我发现张某会 和同学相处了,渐渐交了很多好朋友。对老师来说,煞费苦心的“教育”不如潜移默化 的“感染”,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老师在 学生没有面子时,要为他们留住面子,在学生失面子 时,要帮他们挽回面子。“面子”是一个人上进的“保 护膜”,爱面子的学生才能把老师的要求内化为对自己 的要求,才可能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面子的窗 纸一旦被捅破,就很难恢复,伤口在暴露无遗时往往 会恶化,在洁布的遮掩下才容易愈合,老师在教育学 生的时候

6、,更多地采用“点到为止”的处理方法,这 样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一个“面子”。呵护 学生脆弱的情感,让他们“体面”地下台,可以说是 一门艺术、一种能量、一种人格的力度。德育就是在这“不经意间” “于无声处” “润物细 无声”地达到了它有效的效果。有人说过德育是盐不 能直接吃,必须把它放在饭菜里才味道鲜美,我想就 是这个道理。将爱的教育渗透在生活细节之中,渗透 在每一件小事中,让学生在小事情中明白大道理。这 也是我为梦想而奔跑的追求所在。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事业是常青的。 读书让我具有理性精神,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其 博大的爱,惠及与之接触的每一个学生,获得职业与 人生的双重的幸福。这个我们赖以生存,又拥有巨大 价值的职业,与我们,或许是一种千古之约吧!(作者单位:哈尔滨市育红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