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67657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家庭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家庭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家庭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家庭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家庭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家庭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家庭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村家庭资本投入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摘要:文章利用甘肃1990-2008年的统计数据,在对甘肃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生产要素统 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ECX,研究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实证分析表明, 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据此对甘肃现代农业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协整;ECM一、引言甘肃省是落后的传统农业大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 山地、高原、平原、河谷、沙漠和戈壁交错分布,形成了陇南山地,陇中黄上高原,甘南高原, 河西走廊等四大农业板块,而且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干旱,人多地少。甘肃发展农业的自然条 件概括起来

2、讲具有如下特征:上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气候类型差异较大;水资源贫乏, 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业生产地域差别较大。针对这种情况,要因地制宜改变甘肃农业落后而 貌,关键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实现由粗放式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根本转变,就是要用现 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 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 力。从而有效促进甘肃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是经济持续发 展的基本要求。本文拟

3、对1990年以来甘肃农业投入要素在发展甘肃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 增长中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作定量分析和测算,对农业要素投入及匹配状况及发展关系进行研 究,希望能为甘肃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并对甘肃农业发展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一定的 借鉴。二、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一)现代农业的含义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现代 农业是指按照现代经营理念的要求,用现代经营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和现代物 质装备条件武装起来的,集市场化、科学化、组织化、设施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社 会化等诸多特性为一体的农业发展。(二)现代农业的特点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

4、,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它所表现出来 的特点,是与传统农业相对而言的。第一,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 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宽和延伸,农业 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农业的领域通过拓宽,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第二,突破了 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线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 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合。第三,突破了 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 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

5、、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第四,突破了传统农业 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 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 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发展现代农业对加快农村基础建设,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开发和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培养 现代农业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出率,增加农民收益,控制和缩小城乡发展 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甘肃现代农业发展与要素投入的统计分析与因果关系分析本文采用4个指标来分析生产要素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与拉动效果。所建立的模型方 程为:Y

6、t=AK tLBtTyt式中:Y表示农业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A为技术进步;K为农村家庭固定资产投资,单位 为亿元;L为农村劳动力,单位为万人;T为技术创新;为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系数;B为劳动对 产出的贡献系数;丫为技术创新对产出的贡献系数。对式两边求对数:logYt=logAt+ a logKt+B logLt+ y logTt+e t指标说明:Y为甘肃省调整后的第一产业总值,单位为亿元。1990年二1(用商品零售价格 指数修正);K为甘肃省农村家庭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为亿元。由于原始数据为增量投资,所以 运用单豪杰(2008)的方法换算为固定资本存量,再用1990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7、 平减;T为甘肃省三项专利年人均申请数。本文所采有数据来自于19902009年的甘肃省统 计年鉴。(一)描述性分析(二)单位根检验按照协整的定义,若两个变量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它们必须是同阶单整的,故在 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要首先进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这里对甘肃省农业总产值Y,农村家庭 固定资产投资K,农村劳动力L,甘肃省三项专利年人均申请数T的平稳性的检验采用ADF法,: A Xt= + P T+ y Xt-1+ 0 1 A Xt-1+ 0 2 A Xt-2+-+ 0 p A Xt-p+ e to 彳限定原彳民 设为HO: 丫=0,备择假设为Hl: 丫 0。接受HO意味着序列非平稳,拒

8、绝HO说明序列平稳利 用Eviews6. 0经济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其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时间序列log、logK. logL. logT经过一阶差分平稳,所以是一阶单整序列。(三)协整检验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先用传统的回归方法得到回归方程:logY=l. 07241ogK+l. 55381ogL+(6.2114)(15. 2580)0. 37381ogT(2. 5894)R2=O.9379回归方程残差记为RESID1, ADF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回归模型所反映的序列之间的协整关系成立,说明甘肃省农业总产值和农村 家庭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劳动力以及技术创新之间存在

9、长期稳定的关系,且二者可以互相解 释。(四)误差修正模型根据格兰杰表示定理,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这些变量必有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式 存在。它能够将变量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包含在同一方程内。模型由非均衡误差、原变量 的差分变量以及随机误差项组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下:dlogYt=O. 9765dlogKt+2. 5577dlogLt+(3. 9884) (3. 8265)0. 2895dlogTt-0. 5735ecmt-l(4)(-2. 2241 ) (-2. 4241)R2=-0. 4362D.W=1.63且经验证,各项检验均通过。由误差修正模型可知,资本、劳动力的投入及技术创新在农业

10、中的推广应用与农业总产 值的提高是正相关的,而且劳动力的投入对提高农业总产值的贡献最大,资本对提高农业总产 值的贡献次之,技术的贡献最小。表明甘肃省当前农业经济还是粗放式的增长,没有充分发挥 资本和技术创新在想对农业发展中的效能。(五)协整分析评价自1990年以来,甘肃省生产要素的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较大贡献,农业总产值的年 均增长速度为5. 17%,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甘肃农业产值基数相对较低,保持相对较高经济增 长速度的空间较大。第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日益紧张, 而甘肃发展现代农业的资源环境较优越,甘肃水上光热丰富且资源组合状况良好,诸如甘肃人 均耕地多

11、于全国(甘肃人均耕地1. 8hm,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多)受自然影响较小,资源条件 为甘肃农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外部环境。从长期来看,甘肃省农村家庭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大力投入,技术创 新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对甘肃现代农业发展贡的献很大,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拉动了甘肃 现代农的发展。从长期来看,由协整模型可知,系数1. 0724表示应变量Y对自变量K的弹 性,也就是说甘肃省资本投入额每变动 遥个单位,农业总产值将变动1. 0724%个单位,而且两 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系数1. 5538表示应变量Y对自变量L的弹性,即甘肃 省劳动力投入K个单位,农业总产值将变动1

12、. 553战个单位,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长期 稳定的关系;系数0. 3738表示应变量Y对自变量T的弹性,也就是说,甘肃省技术创新每变动 提个单位,农业总产值将变动0. 3738/个单位,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 这就意味着,除传统的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外,技术创新对甘肃省农业经济增长也起着巨大 的推动作用,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甘肃省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从短期来看,甘肃省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农业总产值的变动可能会出现不一致,这时可用误 差修正模型来解释。从模型来看,生产要素的投入对甘肃现代农业的发展有较强的促进作 用。短期内甘肃省资本投入对数的一阶差分每变化集,甘肃省农业总产值对数

13、的一阶差分将 变化0. 9765%,劳动投入对数的一阶差分每变化1%甘肃省农业总产值对数的一阶差分将变化 2. 557%,技术创新对数的一阶差分每变化遥,甘肃省农业总产值对数的一阶差分将变0. 2895%, 可见生产要素的投入波动对甘肃省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劳动力的投入影响 最大,表明甘肃省农业总产值仍然是粗放式的增长。ECMt-1的系数反映了修正项对偏离长期 均衡的调整力度,也就是说如果上期农业总产值低于长期均衡水平,即ECMt-11,本期的农业 总产值将会降低,从而保证农业总产值与其生产要素的投入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生产要 素的投入及合理配置将大大提高农业总产值的增加,从

14、而将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型 中ECMt-1的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近20年农业要素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劳动力最高(7. 03%,资本次之(4. 97蛤,技术创新 最低(1. 19$),表明:甘肃农业发展依然是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资源的大量投入引致的,科 学技术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尚未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劳动力变动很大,表明劳动 力变动成为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影响力较显著的因素,这与现代农业发展用现代经营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和现代物质装备条件武装起来的,集市场化、科学化、组织化、 设施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社会化等诸多特性为一体的农业发

15、展理念相违背。可见,虽然从表面上看,劳动力和投资是农业增长的最大贡献因素,而实际上,由于技术进 步速度较慢的制约,投资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而甘肃省劳动者普遍受教育水平 相对比较低,所掌握的农业技术技能也相应比较低,因此,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甘肃现代农 业今后发展的关键是技术进步与投资增长相适应,甘肃必须适时地实现增长方式从粗放的传 统农业到集约的现代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以科学技术为强大支柱,现代农业是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扩散和应用,资本的投入才能 有效发挥其最大效能,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带来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甘肃省虽然 发展

16、现代农业的潜力较大,但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水资源相对缺乏,相比我国其他 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对投资和技术创新的要求更高。而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要依赖投资与技 术创新的共同拉动,二者的协调与联动已成为甘肃省现代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总之,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在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条件下,必须有相对较高的技 术创新水平与之相适应。否则,投资的效率必然被技术创新水平的不匹配所制约,从这个意义 上讲,技术创新与投资适度增长、农业投资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改善为主导方向, 已成为甘肃省现代农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第二,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 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

17、的制度创新因素,其促进农业发展的刺激作用经长期发挥已不 明显。因此,农业产业化将成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制度创新的突破点。第三, 劳动力变动已成为甘肃省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效率最低的投入要素,由此可见,尽快实现土地规 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及产品结构战略调整,降低上地对劳动力的 束缚,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政策建议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切实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安全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人多地少、自然环境复杂、地

18、形种类繁多、经济发展水平 各异是甘肃的省情。这就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应始终把握粮食生产安全为前提,从基本省情、 县情、乡情、村情出发,依托资源、因地制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 路。城郊地区,人多地少,土地非农化速度快且不可逆转,但地方政府乃至村级组织的财力以 及相应的以工哺农能力很强,农业生产的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应充分发挥交通、信 息优势,采取集约型发展模式,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安全、无污染的现代农业。重 点培育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专业村(如无公害蔬菜、百合、木耳、黑美人上豆、中药 材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带)。旱区要发挥气候适宜、农田行水滴灌设施基

19、本配套且高产稳 产农田比例高的优势,积极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重点培育设施农业,种、养殖专业村、专 业小区。低热河谷地区,要发挥热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玉米,优质时鲜果菜等特色农产品专 业村。山区、半山区要发挥上地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毛栗子、核桃、黑美人上豆等专业村,变 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提升竞争优势。综合实际省情和以上的研究结论,对甘肃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 要加强财政惠农政,发展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相结合的模式;加快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增 加低息贷款;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 路。因此,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20、逐步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的多元 化投入C第二,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和应用,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推广节水灌溉、 抗旱增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效增产技术,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 活经营性服务、建立综合性农业服务站(所)的思路和要求,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改善农技推广条件,提高农技人员素 质,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千百万”工程,形成以技术指导 为纽带、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带动农户普遍提高科技水平。积极推 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第三,优化农业结构,

2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当前,甘肃省在生产内 容上要重点抓好:一是巩固提升业已成型的产业区域布局。以“突破加工、打造品牌、实现提质增效”为重点的巩固提升工作。二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 求,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走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三是加快发展农产品 加工业。实现由农业资源性产品生产向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的转变,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和经济优势。第四,加强农业培训I,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及农业专 业人才培养,从农民科技培训和创业培训两个层次上全力推进农民培训I,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参考文献:1、刘润萍等.关于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5).2、张晓莉,李金叶.农业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关系研究J.新疆财经,2001(4).3、丁一.优势特色农业:西部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7 (5).4、单豪杰.我国各地区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