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课件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420769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课件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宋明理学课件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宋明理学课件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课件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课件汇编.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推荐- 宋明理学课件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宋明理学课件,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教材整合】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刺激了中唐以后儒学的复兴。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 ,理学于宋代兴起,到明代掀起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绵延 700 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一、儒学受到挑战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

2、展出现了危机。同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时期。北方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大力崇儒兴教,如羯族建立的后赵和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北魏孝文帝时期大兴儒学。史书称当时儒学之盛况,“比隆周汉”。这样,经过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

3、纳渗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4、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为了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祟道的挑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弘扬积极人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二、形成过程:1、理学:又称“道学”,指宋及之后,以儒学为主、融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具体指在回应佛、道的挑战时,新兴的儒学思潮力图建立起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4、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即认定“理”先天地存在,把抽象的“理”(实指封建伦理准则)提到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新儒学 ,即程朱理学。2、创立“二程”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德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3、成熟朱熹(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简单理解,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道德观:强调“存天理,灭人

5、欲”。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明人画朱熹像4、程朱理学地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继承这一趋势,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外影响: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乃至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5、发展心学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表示不满。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陆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陆

6、九渊(心学创立者):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不是用逻辑的思辨来论证这个命题,而是用自己的体验来予以印证。他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不用学习也能体会)。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即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心”就是“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他的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

7、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王阳明发展心学的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心学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把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

8、响。地位: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三、历史影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具体表现: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具体表

9、现: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本课要旨】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思考:1、程朱理学的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了哲学理论体系。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就是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

10、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内容。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不同:理学思想:前者通过“天理”来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理”是万物的本原);后者通过“致良知”来恢复人固有的善性(“心”是万物的本原)。哲学(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天理”(客观唯心

11、主义);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人心”(主观唯心主义)修养论(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相同:实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纪约束社会,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遏制人自然的欲求。范畴:继承了孔孟“仁”、“礼”思想,同属儒学范畴。都属于宋明理学,认为理是世界本原,归于唯心主义。3、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儒学本身的缺陷: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4、宋明理学的“理”是什么?宇宙观世界的本原,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封建等级秩序;个人人性。5、从政治、文化和经济角度探讨与宋代理学产生的相关因素。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文化上:儒学的危机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佛、道盛行,挑战儒学;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道思想,逐步哲学化、系统化;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