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06110144.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24169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06110144.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06110144.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06110144.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06110144.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201806110144.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滁州市民办高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 1.1. 本卷分第 I I 卷(选择题)和第 IIII卷(非选择题),满分 100100分,考试时间 9090分钟。 2.2.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3.3.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4.4. 本次考题主要范围:选修 1 1 等 第 I I 卷(选择题 565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828小题,每小题 2 2 分,满分 5656分。) 1.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

2、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2.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保甲法,其作用不包括 A.增加了财政收入 B.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C.抵御了少数民族的进攻 D.减少了军费开支 3.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 ) A.贫苦农民 B.鲜卑贵族 C.汉族地主 D.封建国家 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 B. C. D. 5.20世纪初,日本完成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它充分利用的国际条件是( ) A.清政府在战争中战败 B.朝鲜逐渐被日本吞并 C.欧美国家间矛盾重重

3、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6.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 历史经验是( ) A. 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 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 1 - C. 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D. 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 7.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 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 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A. B. C. D. 8.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以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 “”历史转折。这里的 脱亚入欧 是指( )

4、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 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 9.下列关于 19 世纪末清政府统治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强鸦片税的征收 C.清政府采取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挽救了其统治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到来 10.“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 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 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 ”制度 当指( ) A.科举考试

5、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 11.“一位西班牙官员曾这样描述中世纪的教会,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 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对材料 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天主教会积聚了大量的财富 B.教士和僧侣奢侈腐化 C.天主教会的思想统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世纪的人们对教会的统治不满 12.17世纪末,中国的康熙帝和俄国的彼得大帝都善于吸收新鲜知识。与康熙相比,彼得大帝 改革的突出特点是( ) A.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专制统治 B.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 2 - C.采取重商主义鼓励工商业发展 D.发展农业,改

6、革土地政策 13.商鞅在商君书.说民中指出:“故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治国之 ”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 商鞅意在强调( ) A.人民富裕有利于国家稳定 B.抑制商业发展的合理性 C.统治者应以严刑峻法治国 D.维持贫富均衡的重要性 14.梭伦之所以出走他乡,离开雅典,主要原因是( ) A.建立僭主政治未获成功 B.想去外邦漫游 C.未能消除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D.改革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15.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对汉制总的态度是( ) A.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B.持怀疑态度,对于是否学习犹豫不决 C.逐渐受其影响,有限地学习、接受 D.对其大加赞赏,决定全面学习 16.

7、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 ”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 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重要背景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主思想的传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民族危机深重 17.“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 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 。这是对雅典哪次改革的评价( )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苏格拉底改革 18.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梭伦按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标志着雅典民主制

8、最终确立 并享有相应权利 B “亚历山大二师签署 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 - 3 - 和一般公民权 劳动力 C 凯末尔下令废除苏丹 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 标志着土耳其的社会生活走向了 世俗化 D 甘地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来对抗 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符合时代 西方工业文明 发展潮流 A.A B.B C.C D.D 19.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 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 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和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国家体制以 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方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

9、地,察其形势,深 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 实谋求进步发展。材料显示该使团出访的目的有( ) 收回主权,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争取西方列强对新政权的支持 学习西方技术,殖兴民族产业 学习西方制度,实现富国强兵 A. B. C. D. 20.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大量“书社”组织,“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 “”计和登记。 书社 的大量出现说明齐国( ) A. 井田制最早瓦解 B. 管仲改革效果显现 C. 建立起郡县制度 D. 率先使用铁犁牛耕 21.“亚里士多德说: 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

10、 ”依归。 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 A“”颁布 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设立 四百人会议 22.从 17世纪到 19 世纪上半期,俄国同西欧国家相比一直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 ) A. 改革不彻底 B.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 农奴制未废除 D. 对外扩张影响经济发展 23.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 - 4 - 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 宗教的虚伪 B. 灵魂得救的途径 C. 权力的产生 D. 生命的起源 24.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

11、归魏的南 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 “”“”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 馆里 定名。此举旨在( ) A. 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 B.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C.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25.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最根本的不同是( ) A.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 B.是否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 C.是否限制了贵族和地主的特权 D.“”是否实行 重农抑商 政策 26.宋史“范仲淹传记载: 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增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 ”“”平论者以为不可行。 由上述材料可知, 庆历新政 失败的主要原

12、因是( ) A.改革中用人不当 B.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改革涉及面太广 D.改革者优柔寡断 27.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28.穆罕默德阿里曾指示埃及国内的技术工匠“要记住从外国技师那里学来的东西,以便将 来能取代他们。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这表明阿里 ( ) A. 注重用西方技术来发展工业 B. 重视发挥外国技师的作用 C. 同西方列强保持着友好关系 D. 鼓励埃及工人的技术创新 第 IIII卷(非选择题 4444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满分 4444分。) -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