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二2018060801120.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24734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WPS 页数:12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二2018060801120.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二2018060801120.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二2018060801120.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二2018060801120.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二2018060801120.wps(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 20182018 届高考化学模拟试题(二) 7纳米材料是指颗粒直径在 1100 nm 范围内的材料。纳米技术所带动的技术革命及其对人 类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子技术。下列关于纳米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可制得液溶胶 B用纳米级金属颗粒粉剂作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C“将单质铜制成 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但并不能说 “”明 纳米铜 比铜片更易失电子 D银器能抑菌、杀菌,纳米银粒子填入内衣织物中,有奇异的抑菌、杀菌效果 8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 NA的 NO2和

2、 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 B28g 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2NA C常温常压下,22.4L 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D常温常压下,92g 的 NO2和 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6NA 9忍冬花又名金银花,其有效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杀菌消炎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 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有机物中一个碳原子同时连接 4 个不同基团时,该碳 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A1 个该分子中含有 4 个手性碳原子 B该物质能够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可以证明分子 中含有羧基 C1 mol 该有机物最多与 7 mol NaOH

3、反应 D该分子中有 1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10短周期元素 X、Y、Z、W、Q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其中 X 与 W 处于 同一主族,Z 元素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稀有气体除外)。Z 与 W、W 与 Q 的原子序数之差均 为 3,五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 的氢化物的沸点可能比水的沸点高 B自然界中的 W 的储量丰富,高纯度的 W 的氧化物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C一定条件下,Q 单质可把 Y 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QYWX 11Cl2O 是一种黄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一种

4、强氧化剂,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反 - 1 - 应生成次氯酸,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或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并爆炸。一种制取 Cl2O 的装置如 图所示。 已知:Cl2O 的熔点为-116,沸点为 3.8,Cl2的沸点为-34.6; HgO+2Cl2 HgCl2+Cl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依次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B通入干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 Cl2O 稀释减少爆炸危险 C从装置中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Cl2O D装置与之间不用橡皮管连接,是为了防止橡皮管燃烧和爆炸 12第三代混合动力车,可以用电动机、内燃机或 二者结合推动车轮。汽车上坡或加速时, 电动机提供推动力,降低汽油的消耗;

5、在刹车或下坡时,电池处于充 电状态。混合动力车目前一般使用镍氢电池,该电池中镍的化合物为 正极,储氢金属(以 M 表示)为负极。碱液(主要为 KOH)为电解质溶液。镍 氢电池充放电原理如图所示,其总反应式为 H2+2NiOOH 2Ni(OH)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乙电极为负极 B混合动力车在刹车或下坡时,乙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Ni(OH)2+OH-e- NiOOH+H2O C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电解质溶液中的 OH-向乙电极周围移动 D混合动力车上坡或加速时,乙电极周围溶液的 pH 减小 13pC类似于 pH,是指极稀溶液中的溶质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如某溶液中

6、某溶质的浓度为 110-3 molL-1,则该溶液中该溶质的 pC=-lg(110-3)=3。下图为 25 时 H2CO3溶液的 pC-pH 图(若离子浓度小于 10-5 molL-1,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 A向 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至 pH 等于 11时,溶液中: c(Na+)+c(H+)=2c(CO32)+c(OH)+c(HCO3)+c(Cl) B25 时,H2CO3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 Ka1=10-6 1 C25 时,CO2饱和溶液的浓度是 0.05 molL-1,其中 的 CO2转变为 H2CO3,若 5 此时溶液的 pH 约为 5,据此可得该温度下

7、 CO2饱和溶液中 H2CO3的电离度约为 1% D整个反应过程中,c( )/ c( )一直在减小 HCO CO 2 3 3 26(15分)实验小组探究 KI 与 Cu(NO3)2 的反应,进行实验一: 实验一: 滴加 1mL 1mol L-1 静置 Cu(NO3)2 溶液 (硝酸酸化,pH=1.5) 棕黄色清液 2mL 1mol L-1 KI 溶液 棕黑色浊液 棕黑色沉淀 注: 本实验忽略 Cu2+在此条件下的水解。 (1)取棕黄色清液,加入少量_溶液(试剂 a),清液变为_色,说明生成了 I2。 (2)探究生成 I2的原因。 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向 2mL 1mol/LKI 溶液中加入

8、1mL_溶液( 硝酸酸化,pH=1.5 ),再加入少量试剂 a,观察到与(1)相同的现象。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实验一中生成 I2 的原 因是酸性条件下,NO3 氧化了 I。 乙同学认为仅由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得出相应结论。他的理由是该实验没有排除_ 氧化 I-的可能性。 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 NO3-氧化了 I,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检验_的实验。 - 3 - (3)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组成。 查阅资料得知: CuI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于是对棕黑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两种假设: a.CuI吸附 I2; b._吸附 I2。 为证明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取棕黑色沉淀进行实验二: 实验二: 滴加 x ml 1mo

9、lL-1 Na2S2O3 溶液 现象 i: 现象 ii: x x 1 0.5 时, 时, 沉淀变为白色,沉淀消失, 振荡,静置 上层清液无色 溶液仍为无色 分成两份 现象 iii 滴加 1mLCCl4 棕黑色沉淀 振荡,静置 已知: CuI 难溶于 CCl4;I2+2S2O32-=2I-+S4O62-(无色);Cu+2S2O32-=Cu(S2O3)23-(无色)。 由实验二得出结论:棕黑色沉淀是 CuI吸附 I2 形成的。 现象 为_。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现象 ii 的原因:_。 由实验二可推知,Cu(NO3)2 与 KI 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 4 - 2

10、7(14分)利用酸解法制钛白粉产生的废液含有大量 FeSO4、H2SO4和少量 Fe2(SO4)3、TiOSO4, 生产铁红和补血剂乳酸亚铁。其生产步骤如下: 已知:TiOSO4可溶于水,在水中可以电离为 TiO2+和 SO42-,TiOSO4水解成 TiO2xH2O 沉淀 为可逆反应;乳酸结构简式为 CH3CH(OH)COOH。 请回答: (1)步骤中分离硫酸亚铁溶液和滤渣的操作是 。 (2)加入铁屑的目的一是还原少量 Fe2(SO4)3;二是使少量 TiOSO4转化为 TiO2xH2O 滤渣, 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得到滤渣的原因 。 (3)硫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生成铁红和三氧化硫,该反应中氧

11、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 。 (4)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中加乳酸能得到乳酸亚铁的原因 。 (5)步骤的离子方程式是 。 (6)步骤必须控制一定的真空度,原因是有利于蒸发水以及 。 (7)为测定步骤中所得晶体中 FeSO47H2O 的质量分数,取晶体样品 ag,溶于稀硫酸配成 100.00 mL溶液,取出 20.00 mL溶液,用 KMnO4溶液滴定(杂质与 KMnO4不反应)。若消耗 0.1000 molL-1 KMnO4溶液 20.00 mL,所得晶体中 FeSO47H2O 的质量分数为 (用 a 表示)。 28(14分)“”近年科学家提出 绿色自由 构想。把含有大量 CO2的空气吹入

12、 K2CO3溶液中,再 把 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与 H2反应生成可再生能源甲醇。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 5 - (1)分解池中主要物质是_。 (2)在合成塔中,若有 4400gCO2与足量 H2反应,生成气态的 H2O 和甲醇,可放出 5370kJ的 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3“”“”)该工艺体现了 绿色自由 构想的 绿色 理念的方面有_(写出两点)。 - 6 - (4)一定条件下,往 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CO2和 3mol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 应 I、反应 II与反应 III,相同时间内 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中 c 点的转化

13、率为 66.67%,即转化了 2/3) 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 “(填 反应 I”、“反应 II”、“反应 III”)。 b 点 v(正) v(逆)“(填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K=16/3(或 K=5.3) (5)CO2+2H+2e=CO +H2O 35. (15分) 35.(1)3d64s2 (1 分) 4:3:2 (1 分) (2)三角锥形(1 分) sp3 (1 分) (3)分子(1 分) 配位键、共价键(2 分) (4) (1 分) 相同电荷的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越大,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2 分) 3 8232 (5)21(2 分) 50%(1 分) 1010(2 分) 5.186.0210 23 36. (15分) (1)2-甲基-1-丙醇(2 分) (2) (CH3)2CHCOOH(2 分) (3)消去反应、中和反应;(2 分)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1 分) (4) +2Cl2 +2HCl (2 分) 一定 (5) (CH3)2CHCOOH + + H2O (2 分) 条件 (6)18 (2 分) - 11 - (2 分) -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