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生物高考知识点+高考必备:高三生物知识点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3731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生物高考知识点+高考必备:高三生物知识点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最新高三生物高考知识点+高考必备:高三生物知识点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最新高三生物高考知识点+高考必备:高三生物知识点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生物高考知识点+高考必备:高三生物知识点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生物高考知识点+高考必备:高三生物知识点大全优秀名师资料.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高考知识点 高考必备:高三生物知识点大全高三生物知识点汇编(全套77页) 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第1章 走进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 织、细胞。 3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核膜,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核)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硝化细菌 4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水绵-绿藻/伞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蛔虫 6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视野亮)?移动视野中央(偏左移左)?高倍物镜观察(视野暗):?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7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

2、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1 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含量不同。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微量元素有Fe Mn Zn Cu B Mo等(谐音:猛铁碰新木桶)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素中,C H O N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3、,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四、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P17 2 水 无机化合物 :葡萄糖)脱氧核糖)糖原等; :卵磷脂)性激素)胆固醇等; :胰岛素)抗体)血红蛋白等; 有机化合物 :)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第二节: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

4、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 中心碳上连接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和一个氢 。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 ,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 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3 化 、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 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2)信息传

5、递,如 胰岛素(3)免疫功能,如抗体;(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5)细胞识别,如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有关计算: ?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肽链数 ?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第三节:核 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 生物合成 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 (RNA) 两大类,基本组

6、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 )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 4 组成。组 成核酸的碱基有5 种,五碳糖有2 种,核苷酸有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烟草花叶病毒、HIV等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 水解的糖, 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

7、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 是动物糖 ,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 , 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组成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 脂质主要是由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 (如磷5 脂)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 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 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

8、别是单糖(葡 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不同 ;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同。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结合水与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4.5,;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是细胞的良好溶剂 ,也可以直接参 与生物化学反应,还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总而言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6 都离不开水。 细胞内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其含

9、量虽然很少 ,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 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也很重要。 细胞内有机物质的鉴定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 可以被苏丹III或苏丹?染成橘黄色或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在还原糖的检测中,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 ,并且要水裕加热;在蛋白质的检测中,在组织样液中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

10、液 4滴,不需加热。 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利用这两种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此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进入细胞 。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此实验的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7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的化学成分为:DNA和蛋白质 或 RNA和蛋白质 一、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壁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有一层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和,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除去。细胞壁作用为支持和保护

11、。 (二)细胞膜 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 脂质最多,约占50,;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细胞质 在细胞膜以内,核膜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8 酸、多种酶,在细胞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2、细胞器 (1)线粒体 线粒体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被喻为 “动力车间”。 光镜下线粒

12、体为椭球形,电镜下观察,它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外膜使它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内膜 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这种结构使线粒体内的膜面积 增加。在线粒体内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还含有少量的DNA 。 (2)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中,进行的细胞器,被称为 “养料制造车间” 和“能量转换站” 。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外面有双层膜,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由囊状的结构堆叠成的基粒 ,其间充满了基质 。这些囊状结构被称为类囊体,其上含有叶绿素。 (3)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 和

13、加工有关,也是脂质 合成的“车间”。 (4)核糖体 9 细胞中的核糖体是颗粒状小体,它除了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之外,还有一部分游离在 细胞质中。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 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5)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液泡 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 ,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保持膨胀状态。 (7)中心体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

14、物质组成。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8)溶酶体 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 单层膜 结构的细胞器,它含有多种水解酶 ,能分解多种物质。 (四)细胞核 每个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 细胞核,而有的细胞有两个以上的细胞核,如人的肌肉细胞,有的细胞却没有细胞核,如10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细胞。 1、结构 在电镜下观察经过固定、染色的有丝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知其细胞核主要结构有。 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 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的孔道。 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核仁与某种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主

15、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丝状,并交织成网;在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化,缩短变粗,变成一条圆柱状或杆状的 染色体,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 (五)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在上述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有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它们都由生物膜构成,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1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16、用。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 运输、能量转换 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 有利条件。 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的三幅图片(见课本P60)。 正常生活着的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到膜外吗,不会 根据现象判

17、断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什么膜,答: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吸水而涨破吗,答:不是 12 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答:两边溶液中水的相对含量的差值。 2、对于植物细胞来说水分要进出细胞必须要通过,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P61)他们具有与红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上述的事例与红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很相似。 4、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如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使人们终于看到了膜的存在;冰冻蚀刻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膜的内外两侧并不对称;荧光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又证明了膜的流动性等。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人类的认

18、识便不能发展。 5.阐述。 主动运输的意义是害物质。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实验证实酶是一类具有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总之,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不能说所有的蛋白质和,才称为酶。酶的特性有 需要适宜的条件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和重复实验。 13 3、ATP中文名叫直接来自ADP合成ATP 和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转化很快,熟悉89页图。 4、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内部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9、同时也就伴随有能量的 释放_和储存_。故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着的“通用货币”。 5、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呼吸93页图。, 6、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 丙酮酸 、氢 、 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 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 线粒体内膜进行,原料是 氢 和 氧 ,产物是 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KJ,可 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 KJ( 38molATP),以热能散失 1709 KJ,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 7、写出2条无氧呼吸反应式 个阶段酸 ,第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

20、 2个阶段,第一与 有氧 呼吸的相同,是由 葡萄糖分解为 丙酮 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分解成熟悉95页图。 8、影响呼14 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 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 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

21、,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9、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10、光合作用的的探究历程 ?、1648年海尔蒙脱(比利时),把一棵2.3kg的柳树苗种植在一桶90.8kg的土壤中,然 后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柳树增重15 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57g。指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

22、密闭的玻璃 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 是二氧化碳。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 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 物进行光合作

23、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 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16 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11、叶绿体色素吸收光,主要吸收和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反应的场所是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因为所有色素和所有光反应的酶都在囊状结构上),原料是 水,ADP、Pi ,动力是 光 能 ,产物是 氧、氢和ATP ,暗反应场所是 叶绿体基质 水解释放的能量 ,产物是有机物(CH,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

24、量),CO2被还原前先要进行固定 ,C3化合物一部分 被还原为有机物 ,另一部分 又变成 五碳化合物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CO2+H2O(CH2O)+O2。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能量代谢是光合作用 O来自 CO。光合作用的意义: 生向陆生进化。熟悉103页图。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13、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要提高农作物的 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 17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影响光合作用速度的曲线分析及应用 CO2的含量很低时,绿色植物不能制造有机物,随CO2的含量的提高,光

25、合作用逐渐 高 ;当CO2的含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CO2的含量的提高而 提高 。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14、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 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14、请自行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细胞增殖 细胞增殖是生物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方式增殖,通过它,单细胞生物能产生后代,多细胞生物则可

26、以由一个 受精卵 经过 分裂 和 分化 ,最终发育为一个多细胞个体。在增殖过程中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分配到两个子 细胞中去,可见,细胞增殖是 生物体生长、发育、18 繁殖、遗传 的基础。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和 减数分裂 。 一、有丝分裂 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 完成 时为止, 包括分裂间期 期和分裂期。 1、 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同时细胞有适度的增 为分裂期作准备的2、 分裂期 (1)前期 最明显的变化是 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此时每条染

27、色体都含有两条 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称为 姐妹染色单体 。同时, 核仁 解体, 核 膜消失,纺锤丝形成 纺锤体 。 (2)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 一个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 比较稳定,数目 比较清晰,便于 观察。 (3)后期 每个 着丝点 一分为二, 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19 形成两条 子染色体 ,在 纺锤丝的 牵引下向细胞 两极 运动。 (4)末期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 染色质,同时 纺锤体 消失, 核仁 、核膜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 子细胞 ,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无丝分裂比较简单,一般是 细胞核 延长,

28、从 核的中部 向内凹进,分裂 为两个 细胞核 ,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细胞。此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 染色体 ,故名无丝分裂,如 蛙的红细胞 的分裂。 二、 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 一、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指在 个体发育 中, 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 的后代在 形态、 结构 生理功能稳定性持久性物体的 整个生命过程 中,但在 胚胎 时期达到最大限度。经过细胞分化,生物体内会形成各种不同的 细胞 和 组织 ,这种稳定性的差异是 不可逆的 。细胞分化程度:体细胞,胚胎细胞,受精卵 但科学研究证实,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 完整植株 的能力,即保持着 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20 是指生

29、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 完整 个体的 潜能 的特性。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 全部的遗传信息 ,都有发育成为 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遗传物质 。理论上,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 全能性。细胞全能性的大小:受精卵,胚胎细胞,体细胞 通常情况下,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 细胞 、组织,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二、细胞的癌变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能够正常分化。但是有些细胞在 致癌 因子的作用下,不能正常分化,而变成不受有机体控制的、 连续 进行分裂的 恶性增殖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 癌细胞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

30、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由于细胞膜上的 糖蛋白 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 黏着性 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 分散 和 转移 。 目前认为引起癌变的因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物理致癌因子 ,如辐射致癌;第二类是 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再一类是 病毒致癌因子 ,引起癌变的病毒叫做 21 致癌病毒 。另外,科学家已证实,癌细胞是由于 原癌基因 激活为 癌基因 而引起的。 三、 细胞的衰老 生物体内的细胞多数要经过未分化、 分裂 、分化 和死亡这几个阶段。因此,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 正常 的生命现象。衰老细

31、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 细胞内的水分减少 ,结果使细胞 萎缩 ,体积变小, 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2)衰老细胞内, 酶的活性减低 ,如人的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衰老时, 酪氨酸酶活性 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积累,影响细胞的物质交流和 信息传递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4)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物质运输能力 降低。 四、细胞凋亡: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细胞坏死:由于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细胞

32、非正常性死亡,不受基因控制。 必修,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22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如毛色)的不同表现类型(黄、白)。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 验中,杂合F1代自

33、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 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 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23 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4、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测交法 自交法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35、24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 DDDd 或 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

36、1 1/16 YYRr 2/16 Y_R_) YyRR 2/16 9/16 黄圆 4/16 yyrr)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 Y_rr) 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yyR_) yyRr 2/16 3/16 绿圆 25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 10/16 , 亲本类型为 6/16。 2.常见组合问题(先一对一对分析,再进行组合:都可以简化为用分离定理来解决,即先求一对相对性状的,最后把结果相乘,即进行组合,因此,要熟记分离定理的6种杂交结果) (1)配子类型问题 如:

37、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 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 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2

38、6 的基因自由组合。 ( 4.5(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为什么F2中出现3:1)提出假说(4点)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知识结构: 减数分裂 卵细胞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

39、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27 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即一个着丝点就代表一条染色体。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 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 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 一对染色体(有丝分裂中也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 减数分裂:是 3.减数分裂 特点:复制一次, 分裂两次。

40、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丝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精巢、卵巢内既有有丝分裂, 又有减数分裂) 过程: 28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

41、体(n) ?前期:(n) ?前期:(n) 中期:(n) 中期:(n)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 4个精细胞:(n) 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4个精子(n) 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29 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生物为例) 1.1 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1.2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2.1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 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解析,: 甲图细胞的每

42、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 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 30 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

43、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 性。 8.配子种类问题 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 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果蝇杂交实验分析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红眼基因 a白眼基因 X、Y果蝇的性染色体) P:红眼(雌) 白眼(雄) P: XX XY ? ? F1: 红眼 F1 : XAXa XAY ?F1雌31 雄交配 ? F2:红眼(雌雄) 白眼(雄) F2: XX

44、XX XY XY 3. 4.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产生配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具有分离性和独立性。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成对存在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AA Aa A a AA a 32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

45、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三节 伴性遗传 1.伴性(别)遗传的概念: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 联。 2.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遗传特点: ?交叉遗传。即男性(父亲)?女性(女儿携带者)?男性(儿子)。 ?一般为隔代遗传。 3. 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Xa

46、Xa 33 ?遗传特点: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代代相传。 ?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4(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5、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根据毛色辨别小鸡的雌、雄 6、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必为隐,生女有病为常隐;有中生无必为显,生女有病为常显。 解释: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父母有病,女儿无病常、显性遗传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 无显隐之分。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文科生掌握结论,理科掌握实验原理)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34 实验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标记噬菌体(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 353535 含S的细菌S 蛋白质外壳含S的噬菌体 含35S 的培养基 培养 培养 3232 含P的细菌 内部DNA含P的噬菌体 含32P的培养基 培养 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