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有机物推断型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37560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化学+有机物推断型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化学+有机物推断型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化学+有机物推断型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化学+有机物推断型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化学+有机物推断型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化学 有机物推断型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有机物推断型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推断,既可考查学生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还可考查学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是一类综合性很强的试题,所以难度很大。 现次这类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方法简介如下: 首先,要认真全面审题,牢记有机物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有机物的性质反映有机物的结构。 例1,化学式为CHO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质:?A+Na?慢慢产生气泡 810浓HSO24?A+RCOOH有香味的产物 ,KMO/H,n4,?A苯甲酸 ?其催化脱氢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脱水反应的产物,经聚合反应中可制得一

2、种塑料制品(它是目前主要的“白色污染”源之一)。 试回答:(1)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 (多选扣分)。 A、苯环上直接连有羟基 B肯定有醇羟基 C苯环侧链末端有甲基 D 肯定是芳香烃 (2)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 (3)A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分析:性质?说明化合物A有羟基。性质?A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说明A有醇羟基。性质?说明A有苯环结构并且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性质?A脱氢(即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羰基不在链端,不是醛,所以A中羟基在碳链中间,链端有甲基。性质?说明A有脱水产物(即消去反应产物)是不饱和的,可以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结合A的化学式CHO810对化合物

3、A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b、c。 答案:(1)b、c (2) CHCH 3OH (3)2 CHCH3 + 2Na? OH 2 CHCH 3+ H? 2ONa 第二,审题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如化学式、式量,特别注意反应类型、反应条件。 例2,化合物C和E都是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且有相同的元素百分组成,均可由化合物A(CHO)制得,如下图所示。B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 483D 浓HSO24 HO C462 五原子环化合物 A B C 浓HSO 一定条件下 24CHO483 HOC 462 HO) (C具有酸性 462n可使溴水褪色 一定条件下 E HO) (C462n试写出:化学方程式A?D B

4、?C 反应类型 A?B B?C A?F E的结构简式 A的同分异构体(同类别且有支链)的结构简式: 及 思路分析:化合物A具有酸性,可能为羧酸,在存在浓硫酸的条件下,化合物A转化为化合物D,分子组成减少一分子HO,且生成五原子环化合物,说明A发生分子内酯化2反应;D为内酯,进而推断A为含有一个羟基的直链的羧酸,且羟基位于碳链末端。化合物A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转化为化合物B,且B可使溴水褪色,说明化合物B为不饱和的,对比A、B分子组成,B比A少一分子水,说明B为不饱和羧酸,双键位于碳链末端,进而推断C为加聚反应产物。由化合物A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合物E(CHO),说明化合462n物A发生缩聚反应,

5、A分子中的羧基与另一分子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聚酯。 ,浓HSO24答案: A?D:CHCHCHOH |,222COH ,CH |2CO + HO 2CHCH 2,一定条件下B?C:CH,CHCHOH |,22CCHCH 2nCHCOOH 2反应类型A?B:消去反应,B?C:加聚反应,A?E:缩聚反应。 ,E: OCHCHCH |222nCA的同分异构体 HC 3,CHCHOH及CHCOH |23CCOH CHOH 3 第三、分析时注意利用已知条件中的式量进行定量的推断或讨论。 例3: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molA水解得到1molB和1mol醋酸。A、B的分子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生

6、成CO和HO。且B分子中碳和氢元素总的质量百分含量22为65.2%(即质量分数为0.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溶液显色。 3(1)A、B分子量之差为 。 (2)1个B分子中应该有 个氧原子。 (3)A的分子式是 。 (4)B可能的三种结构简式是 。 思路分析:据题意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都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lmolA水解得到lmolB和lmol醋酸,所以A为醋酸酯,A、B分子量之差为42。B中必有一个羟基,又由于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溶液显色,说明A中另有一个羧基(COOH),3而没有酚羟基,所以B分子至少有3个氧原子。B中含氧的质量分数为165.2%(即为3

7、4.8%)。若B中只有三个氧原子则分子量为163?34.8%=138,A分子量则为180(均小于200,符合题意),若B含四个氧原子则B分子量为184、A分子量为226,结果与已知条件不符,说明1个B分子中就应该有3个氧原子。根据以上分析,A中应有一个羟基与醋酸酯化,另有一个羧基,所以A的分子式为CHO,与分子量180相符合。 984答案:(1)42(2)3(3)CHO984 OH (4) OH COOH COOH HO COOH 第四,对于试题中所给的新信息要作分析,区分出哪些是有用的,哪些与解题无关。更要找新信息与题目要求及旧知识的联系,对新的化学反应,要通过对比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断

8、裂和化学键的形成来判断反应的类型。然后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应用新知识(新信息)回答问题。 例4,化合物A(CHB)经NaOH醇溶液处理生成两种烯烃B和B。B(CH)817r122816经过(1)用臭氧处理,(2)在Zn存在下水解,只生成一种化合物C。C经催化氢化吸收lmol氢气生成醇D(CHO),用浓硫酸处理D只生成一种无侧链的烯烃E(CH)。 41048已知 RRRR1313(1)O3CCCOOC ,,, (2)/ZnHO2RRRR2424 注:R、R可为H或其它烃基 13试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 B 2C E 思路分析:首先学习新知识,据已知一种烯烃经过(1用臭氧处理,(

9、2在Zn存在下水解,原来的碳碳双键断裂,原双键上的碳原子与氧原子结合形成碳氧双键,生成酮或醛(R、1R为H时)。两步处理的总结果为氧化反应。据题意,烯烃B经过氧化处理后只生成一种32化合物C,说明在B中双键位于碳键中间,且碳链的排列是对称的,否则不可能只生成一2种化合物C。醇D(CHO)用浓硫酸脱水只生成一种无侧链的烯烃E(CH),说明醇D41048中羟基位于碳链的一端,否则脱水应生成两种烯烃1丁烯和2丁烯。所以E为1丁烯,D为1丁醇。化合物C为正丁醛,进一步逆推烯烃B为4辛烯。由于卤代烃A(CHB)2817r消去溴化氢生成两种烯烃B和B,所以A中碳链为直链,该原子位于第4位碳原子上。 12答

10、案:A:CHCHCH CHCHCHCHCH 3222223Br B:CHCHCHCH=CHCHCHCH 2322223C:CHCHCHCHO 322E:CHCHCH=CH322 电子守恒在高考中的应用 山东省平邑一中(273300)李秀丽 范增民 一、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例1、(1997、24)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 A、NO B、NO C、NO D、N222 解析:设想金属单质由零价上升到+1、+2、+3价;题设耗去硝酸的物

11、质的量是1/2,由电子得失相等,硝酸中一个氮原子应该由+5价降到+3、+1或1,查遍选项,只有NO中2N为+1价。故选C。 例2、(1999、23)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NO43HNO+N+N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322A、 5:3 B、5:4 C、1:1 D、3:5 ,解析:?被氧化的氮原子为?N得,生成lmolN失去6mol电子。?被还原的氮,224,原子为中氮原子,则2?N得,生成lmolN得到10mol电子。?由得失电子NONO2233数相等,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5:3,故选A。 O+HBr?例3,(1998、28)高

12、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下列反应:KMn4Br+MnBr+KBr+HO其中还原剂是 。若消耗0.1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222mol。 原剂的物质的归是,5e2+,解析:氧化剂在反应中所发生的变化KMnOMn,还原剂在反应中所发生的变4,2e,化2BrBr,由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相等可得关系式:KMnO5HBr,24因此消耗0.1mol氧化剂需要消耗0.5mol还原剂。 答案:HBr;0.5 二、原电池(或电解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或电解池)实际也发生氧化还原反就,因此,在同一时间内,正极(或阴极)上微粒得电子数目等于负极(或阳极)上失电子数目。 例4、(1996、21)实验

13、室用铅蓄电池做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2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负极Pb+SO=PbSO+2HO 442+2正极PbO+4H+SO+2e=PbSO+2HO 2442分别制得C10.050mol,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SO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 224A、0.025mol B、0.050mol C、0.10mol D、0.20mol 解析:在电解池中,由阳极上的电极反应:2CI2e=CI,得知要制0.050moICI,在22电解池中得失电子为0.10mol。由于电解池与原电池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因此,原电池+中得失电子数也为0.10mol。抓住电池内HSO的消耗实质上是H的消耗这一关键,用

14、24+正极反应式得关系式:2e4H2HSO,故转移0.10mol电子,要消耗0.10molHSO。2424故选C。 例5、(1999、24)用惰性电极电解M(NO)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g时,在阳3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 5.6ax2.5ax11.2ax22.4axA、 B、 C、 D、 bbbb解析:在电解池中,阳极上的电极反应为:4OH4e=O?+2HO,阴极上的电极反应22x+为:M+xe=M,由阴阳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得关系式:xO4M,因此,M的原子量:222.4x,a5.6ax,故选C。 ,4bb用守恒法巧解化学计算题 北师大燕化附中(102500)

15、曾辉 应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夫律,常能使一些化学计算题迅速求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数例,加以说明。 例1(2000年春季高考招生试题25) 12-用1升1.0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所得溶液中的CO和HCO的物质的233量浓度之比约是 (A)1:3 (B)2:1 (C)2:3 (D)3:2 +解析:设反应生成NaCO为ymol,则利用反应前后碳原子和Na的质量不变有: 23+2x+y=1 (Na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x+y=0.8 (碳原子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求出x=0.2,y=0.6 2则CO:HCO=1:3 33故选择答案为A。 练习1,把7、8gNaO和

16、7、9gNHHCO装入密闭容器中加热至150?,充分反应后2243排出气体,冷却至常温,取出全部残留固体,加水溶解并定容至250mL,求所得溶液中NaCO物质的量的浓度。 23+1提示:利用Na质量守恒,求出NaCO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4mol?L。 23+、常温下,在CHCOONa溶液中滴加CHCOOH,当溶液中CHCOOH= Na例2333时,则溶液的PH值为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判断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的原则,溶液中阳离子带的电量等于阳离子带的电量 +?Na+ H= CHCOOH+OH 3+又已知CHCOOH= Na, 3+求出H= OH,故溶液的pH值为7,选择

17、答案C。 练习2,酸雨是因过度燃烧煤和石油,生成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生成了HSO和24HNO的缘故。分析某次雨水的数据如下: 361+NH=2.010mol?L 4+61Na=310mol?L 61CI=610mol?L 512SO=2.810mol?L 451NO=2.310mol?L 3则此次降雨雨水的pH值接近于 (A)3 (B)4 (C)5 (D)6 +2提示:根据电荷守恒的原则,有H+NH+Na=CI+NO+2SO,求出H=843451510mol?L,pH= Ig8104。 ,2+例3,将铁粉5.2Ig溶于过量的稀HSO中,在加热下用2.53gKNO去氧化溶液中Fe,2432+1

18、待反应完全后,剩余的Fe尚需12.00mL 0.3mol?L 的KMnO溶液方能完全氧化,42+已知MnO的还原产物为Mn,计算确定KNO的还原产物。 43解析:用通常解法相当麻烦,现用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来快速解答。设每2+molNO得电子为xmol,氧化剂是MnO、NO,还原剂为Fe,根据电荷守恒有: 3435.212.53gg,1,求出x=3,即KNO的10.30.0125,,mol,L,L,x3,1,156101g,molg,mol还原产物为NO。 巧用数轴解一类化学试题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432100)夏琴 有一类化学反应,由于反应的条件(如温度)或反应物之间配比的

19、不同,导致产物也不相同。这类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或讨论比较复杂。若能巧妙地运用数轴来求解,不仅能够做到化难为易,且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运用数轴解师的步骤:(一)写出所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二)取水平数轴表示瓜在物间质量或物质的量的比值,并在数轴上描出上述各反应恰好发生的点;(三)依点所划分的区间范围进行讨论或求解。 例1、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用高温电炉加热由lmol石英砂和a mol炭粉组成的混和物。当a的取值不同时可能发生下面一种或两种反应:?SiO+2C=Si+2CO;?2SiO+3C=SiC+2CO反应完全后冷却并排走气体,得到残留固体。试讨论a的取值范围2和残留固体

20、的成份,并将结果填入下表(有几种填几种)。 编号 ? ? ? ? ? ? A值 残留固体 解:步骤(一)写方程式 题目中已经给出了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 ?SiO+2C=Si+2CO n:nsiQ=2:1=2 2c?SiO+2C=SiC+2CO n:nsiQ=3:1=3 2c步骤(二)取数轴并描点 nc用水平数轴表示的值,并描点。如图所示: nsio2? ? nc 2 3 nsio2步骤(三)依区间范围讨论 nca依题意知=a,则结合方程式和数轴的意义,易知: nlsio2A、在a=2这一点,表明二者恰好完全发生反应?,固体产物为Si,故残留固体为Si; B、在a=3这一点,表明二者恰好完全发生

21、反应?,固体产物为SiC,故残留固体为SiC; 上述两特点将数轴划分为三个区间,即 C、在0,a,2时,表明二者仅发生反应?且SiO过量,故残留固体为Si和SiC; 22D、在2,a,3时,表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且部分发生反应?部分发生反应?,固体产物为Si和SiC,故残留固体为Si和SiC; E、在a,3时,表明二者仅发生反应?且C过量,故残留固体为SiC和C。 这样上述表格中各情形为: 编号 ? ? ? ? ? A=2 A=3 A值 0,a,2 2,a,3 a,3 Si SiC 残留固体 Si、SiOSi、SiC SiC、C 2 例2、含ngHNO的稀溶液恰好与mg铁粉完全反应,若HNO只被

22、还原为NO,则n:33m可能为 ?5:1 ?9:2 ?3:1 ?2:1 ?4:1 A、?或?或?者说 B、?或?或? 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推出第三个.C、?或? D、?或? 解:依题意易写出HNO和Fe粉的可能反应为 2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1) 3Fe+8HNO=Fe(NO)+2NO?+4HO 33224.二次函数的应用: 几何方面MHNO:MFe=863:356=3:1 3=0 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2)Fe+4HNO=Fe(NO)+NO?+2HO 3332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

23、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MHNO:MFe=463:56=9:2 3对称轴:x=nMHNOMGNO2取水平数轴表示则有= 3mMFMFe故得图下所示。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1) (2) (mHNOn 3,MmFe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1 9/2 23.53.11加与减(一)4 P4-123m9易知在?时,HNO和Fe恰好完全反应。 31n2(2)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故正确选项为A。 综上所述,运用数轴能更简单准确地巧解一类难度较大的化学试题,而这类试题在中学化学中出现较多。如HS、P、Fe与O的反应;AICI与NaOH的反应;NaAIO与HCI2232的反应;HS、CO、SO、HPO等与NaOH的反应;FeBr与氯水的反应,等等。只222342要掌握了运用数轴解题的三步曲,这类题目就迎刃而解。同时,运用数轴解题能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