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各派别观点.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379815 上传时间:2022-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各派别观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各派别观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各派别观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各派别观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各派别观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各派别观点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防御机制理论:自我为摆脱由不可接受的性驱力和攻击驱力的威胁所引起的焦虑和其他消 极情感的手段。可以按照对现实的歪曲程度或出现的先后、同心理障碍间的联 系,加以分类。关于心理障碍的理论解释与治疗主张:在人的内心深处经常存在着本我、自我和超我间的斗争,人的所有行为都 是由不合理性的本能冲动激发的和驱动的。正常人和异常者间的区别基本上是 程度上的,正常同异常是连续的。正常人三种人格结构是平衡的,而心理失常 者是失衡的。人的大多数心理障碍有童年期的根源。病人的症状是有深刻含义 的,症状仅仅是一种伪装。必须揭穿症状的真面目,为此可采用催眠、自由联 想、释梦、错误分析、阻抗和

2、移情分析等手段。通过解释修通 ”过程,使病人领 悟心理分析疗法。后弗洛伊德思想家及其对经典心理分析理论的修正1、由强调本我转向强调自我的作用,由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2、由强调性驱力或力比多,转向重视个人实现与社会关系3、由注意童年期的精神创伤转向当事人的现状和进行中的发展人本主义观点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与治疗主张:自我实现的需要或驱力受阻所致。受阻的原因,一是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同 其真实的自我之间不一致,二是因为不能满足基本需要。人有自我指导能力。 只要真诚地对待,通感地理解和无条件地积极关心与尊重来访者,耐心地加以 引导,访者,来访者便能恢复自我指导能力。心理治疗家不仅要帮助心灵受到 伤害的

3、人,而且应当帮助功能正常的人过上更丰富的生活。存在主义心理学观点1、R.May的本体论:不能依据强加于人的理论观点来了解人而只能依据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主 观感觉来了解他,变态行为往往是个人为防范知觉到的威胁伤害这种主观自我 感觉的策略。2、V. Frankl的意义疗法:人行动的主要的意义疗法目的不是为了寻求快乐或权利,而是寻求意只有 通过估价,人才能发现意义。人过工作、爱他人、爱世界,通过面对自己的痛 苦才能发现价值。3、Lai ng的假我与真我关于心理干预的基本主张1 、采用现象学方法:心理学家必须进、采用现象学方法: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为此必须怀着最大通感 ”(empathy倾听,通过来访

4、者 的眼睛看待他的内心世界。2、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由于每个人都强调个体的独特性:用特殊的方式看世界并投入自己的自我创造活动中,因此每个人都是独特 的。3、重视人的潜力:人生是通过经验而成长的过程,个体有能力成为他理想中的人,实现其能 力。4、强调自由与责任: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人有自我意识,这使人能驾驭冲动和自主作出选 择。如此,人便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不管真实不真实,我们的生活都是我们 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人际与社会文化观点人际对心理障碍的理论解释和治疗主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一半在于个人,在许多心理障碍者的后边,往往有一 个病态的家庭。至于造成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则又有不同的理论解释。有人

5、 强调不良沟通,有人注重家庭结构方面的问题。寻求治疗的人只是被人视作有 病的人,而实际上有病的是人际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指配偶或家庭)。因 此,心理治疗应将重点转向这个病态的人际结构。社会文化观点1、心理障碍同社会病态密切相关:基于流行病学研究,提出 “心理病态是社会病态的结果 ”的论断,主张探讨 心理障碍的社会文化原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社经地位同心理障碍的患病率 及严重程度有关。2、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治疗方式和预后。有些心理障 碍仅见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3、精神疾病诊断标签可以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心理学家对于给有心理障碍的人作出诊断并给出一个诊断学名称或标签的 做法持审

6、慎态度,因为这种做法有可能变成 “自我实现的预言 ”,将一个其问题 本来不甚严重的人推入重病的深渊或者使他难以摆脱社会强加于他的病人角 色、恢复病前的生活。4、社会阶层和民族影响精神疾病的诊断:异常行为的定义依定义者而变。同一场合、同一时间发生的同一行为,在 甲看来是完全正常的,而在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乙看来却是异常的。例如,幻觉。贫穷居民患病率高且重病率也高,可能同医生诊断标准的不 一致有关。 New Haven( 1958,1968)和 Luepnitz(1982)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行为心理学观点对异常或适应不良行为的解释:习得论行为理论家在人性问题上采取自然主义的哲学观点,将人的行为视

7、作是由环境控制的。他们将心理障碍症状看作适应不良行为( maladaptional behavior)。人的异常行为是人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结果;不是缺乏适当的学习, 便是有毛病的学习得来的。人类获得异常行为的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条件反射和 观察模仿。治疗主张:1、再学习或再条件作用( relearn,reconditioning) :帮助求助者学习新的技能或行为2、废学( unlearn) :帮助求助者通过学习来减少或消除先前所习得的适应不良行为。3、对抗性学习( counter-learn):通过学会一种新的行为来对抗适应不良行为。认知心理学观点核心主张:人的行动与其说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如说是

8、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 工的结果;异常行为是适应不良认知的产物。主张采用各种认知疗法来帮助病 人摆脱心理障碍。A.EIIis ABC理论 不合理信念的重要作用理论不合理信念的重要作用治疗主张 RET 治疗主张A.T.Beck认知歪曲一一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例如选择性概括,武断推论,过 度普遍化,以及夸大和缩小等。认知疗法信息加工与注意:认知理论家将人的信息加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动加工,另一种为控制加 工。许多心理障碍可以视作不适当的自动加工的结果。有些心理障碍可能是选 择性注意的失败(例如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生物学观点心理障碍的遗传因素:家族、双生子、寄养子遗传因素调查及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发

9、现,许多 心理障碍具有遗传倾向。血缘关系愈近,心理障碍同病率越高。同卵双生子心 理障碍的同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细胞或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绝大多数 心理障碍属多基因遗传方式,并且已发现了某些心理障碍的易变基因位点。脑损伤与心理障碍: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脑,脑在先天或后天受到损伤后,会表现出异常行 为或异常心理变化,且不同部位或性质的脑损异常心理表现也会有所不同。神经生化与心理障碍:1、乙酰胆碱( Ach):脑内 Ach 浓度异常可引起运动、本能行为、情绪、学习与记忆及睡眠障 碍,也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及攻击行为等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关。2、多巴胺( DA):是生物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DA和DA

10、受体在脑内有广泛分布。DA能系统 广泛参与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精神分裂症的DA学说是精神分裂症主要发病学说3、 5-羟色胺( 5-HT):中枢与外周的5-HT系统相互独立。5-HT参与个体本能行为、睡眠调节,与 情绪活动关系尤为密切,抑郁时脑内 5-HT含量降低。4、去甲肾上腺素( NA):NA参与个体睡眠与觉醒、学习记忆、情绪等心理活动,NA系统活动增强时可出现躁狂症状,减弱时可导致抑郁。5、y氨基丁酸(GABA :系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心理功能方面主要有抗焦虑作用。6、脑啡呔:具有神经活性的多肽类神经递质。与情绪活动、学习记忆过程有密切关 系。神经内分泌与心理功能:大脑本身就是一个内分泌器官,机体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相互调节,统 一支配,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异常可导致许多心理障 碍,心理障碍也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异常。神经内分泌系统在应激调节 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