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做法与经验.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387586 上传时间:2022-0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做法与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做法与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做法与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做法与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做法与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做法与经验.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荣成市市农业局一、基本情况我市现有农村人口52(39.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0.7万个。现有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家庭经营的15.2万个,其中,第一产业1.06万个,占现有劳动力总数的5.1%。外出务工劳动力5.4万个,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8万个,占现有劳动力总数的8.6%。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10.5万人,其中,种植业8.63万人,牧业0.32万人,渔业及水产加工业1.55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5万人,其中工业5.04万人,建筑业2.46万人。按从业时间分,常年从事第一产业的14.72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2万人,季节性外出务工人员2.38万人。按

2、年龄分,35岁以下的7.89万人,3650岁的10.46万人,5159岁的3.95万人。全市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8.9万人,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37万人,占剩余劳动力的26.6%。镇办企业223个,村办企业519个,其中,镇办企业劳动力3.6万个,联办渔业公司劳动力1.7万个;劳动力*个。(2003.3.28)三年来,全市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多人,截止2003年底,全市通过二、三产业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达11.8万人,占从业人数的44%。二、主要做法和经验(一)通过外派劳务输出加快劳动力转移情况近年来,我市累计对外输出劳务人数在5000人以上,年期末在外人数为1000人左右,其中外

3、商独资企业每年以技术培训的形式派出人员约200人。主要做法:一是主动出击。市领导在对外交往中,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平行和交叉的关系主动与外方用工企业客商和组合(中小企业联合会协会)取得联系,加强沟通,促进外派劳务输出。二是突出服务。一方面抓好对在荣投资外商的服务。通过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加大外商投资荣成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抓好劳务输出服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部门,在日韩等主要外派劳务输出国设立专门办事机构,扩大业务往来。此外,为提高本地外派人员素质,提高研修生整体知名度,在外派人员出境前,由指定劳务输出公司对其外派出国人员集中进行3个月的语言强化培训,以高素质、高质量的劳务输出队伍满足外方劳务市场需要

4、。近年来,我市外派劳务输出领域已涵盖到水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加工、电子、建筑等行业,输出国家和地区已扩展到新加坡、中东、欧洲、北美及太平洋岛国,遍布五大洲。外派研修生平均在外工作时间为1年半,年纯收入在1万美元以上,仅劳务输出一项年可为我市增加外汇收入1500万美元。(二)通过外商投资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情况近年来我市每年审批外商投资企业120多家,每年实际开工企业60余家,按每个开工企业吸收劳动力200人计算,全市每年可新增就业岗位1万余个。主要做法:一是加快骨干企业培植。通过重点培植一批外商投资骨干龙头企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为产业工人,拓宽农村现有富余人员就业渠道。如位于市经

5、济技术开发区的双太电子、裕罗电器、飞尔可等外商企业,每个企业平均用工人数在200人左右,这样一来不但有效缓解了我市农业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压力,而且还吸引了大批河南、山西和我省西部地区的外来民工就业。二是加快现有企业转型。随着近海捕捞资源的日益衰竭,加快渔业企业转型转轨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大势所趋。市里明确提出了“大、名、深”海洋渔业战略,力促渔业经济由传统捕捞型向近海养殖加工型转轨。并抓住我市石材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发展石材加工业,目前我市以水产品加工业、石材加工和韩资电子产业为主导的三大产业投资比重为4:2:4,并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三是提速行政效能。市里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

6、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国家上级政策允许范围内制订和出台鼓励招商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如在外商投资开发区实行“三通一平”及时配齐配套硬件设施,设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推行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为外商投资打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在劳动力转移方面港西镇做的较为成功。该镇现有外商投资企业34家,其中韩商独资企业32家,投资领域以电子和食品加工为主,是远近闻名的外商独资镇。在吸引外商投资工作中,该镇委、镇政府充当主角多方联络亲情招商,以商招商,政府各部门树立超前服务意识,为外商投资置业配齐水、电等基础设施,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一切便利。该镇外资企业80%以上为以电子为主的高新技

7、术产业,带动吸收从业人员6000多人,其中本地劳动力所占比例为三分之一。 (三)通过落实政策加快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情况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劳动力转移。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严格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取消农村外出务工就业户口限制,及时为农民工办理招工就业手续及相关就业保险,加大就业岗前培训力度,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通过劳动就业部门办理就业手续等正常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为2000多人,占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的26.2%。二是土地流转带动劳动力转移。近年来,以社会各界和工商资本为主体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投资开发农业,已成为加快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8、主要推动力量。农户自发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其中以土地租赁方式流转呈上升势头,农户通过有组织地成方成片地租赁承包地,从事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截止2003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1.8万亩,占农户承包耕地面积的3.1。其中,农户自发流转土地面积1148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4;村集体组织流转土地面积634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6。在投资主体方面,国内工商企业租赁土地4809亩,城镇居民租赁土地4789亩,外商租赁农村土地从事种养经营530亩,其余为农户间分散流转。全市因出让土地经营权转而外出务工或者变为产业工人的农户近1.1万人。例如:夏庄镇江林庄村31户农民于2000年春将58亩承包地出租,承租人与农户签订了20年的租赁合同,每亩租金400元。租地者建了21个蔬菜大棚,吸纳该村常年劳动力20多个,并季节性地使用该村闲散劳动力。据调查,仅此一项该村的男女劳力每年可获得810万元劳务收入,人均增收4000多元;并由此带动本村5户农民新建6个大棚,从事蔬菜和蘑菇种养。大棚蔬菜每年亩收入40005000元,养蘑菇每年亩收入800010000元。泰祥食品有限公司在崖头镇宁家村为中心的3个村,一期工程租赁土地500亩,由市农业局协助进行土地规划,实行标准化种植,并由此带动周边农户3000多人成为产业工人,年可增加农户收入500元。 二四年六月十六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