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美学特点论文.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388076 上传时间:2022-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音乐美学特点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音乐美学特点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音乐美学特点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音乐美学特点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音乐美学特点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摘要西方的现当代艺术种类繁多,错综复杂,晦涩难懂。凯奇则更是把非音乐因素介入音乐, 以无声之乐的形式来表现音 乐,从而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以此来表达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 的美学思想。然而,这种美学思想是值得商榷的, 无声音乐严重的影响了音乐 的发展,甚至改变了艺术的发展轨迹,本文通过对音乐本质的研究, 来重新诠释无声音乐。关键词现代音乐美学 ;4 分 33秒; 无声之乐在 20世纪这个新的音 乐思潮竞相涌现的年代里, 音乐美学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音乐的自 律和他律依然是美学界议论的焦点。音乐自律论也被称之为形式主义音乐理论, 它是 18 世纪和 19 世 纪西方音乐美学理论中的两大流派之一

2、。这一流派以奥地利音乐理论家爱德华 ? 汉斯立克为代表,他在 论音乐的美 一书中认为音乐的美是一种不依附、 不需要外来内容 的美,音乐只是乐音的运动形式,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音乐 也不是必须以情感为对象,音乐不描写任何情感。实际上,汉斯立克主张音乐的美来自于音乐本身, 与其表达的情 感和内容无关。音乐的原始要素是和谐的声音,它的本质是节奏。 音乐他律论也可以称作音乐的情感论, 这一流派认为音乐是人类 情感的表现,它受某种外在规律人的情感的制约。情感是音乐表现的主要内容。这两种流派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 情感论的音乐家数不胜 数,比如浪漫时期的诸多音乐家,而到了二十世纪,自律论的影响迅

3、 速膨胀,他们的代表是表现主义音乐时期的音乐家及在其后出现的序 列音乐、偶然音乐,拼贴音乐等。本文就偶然音乐及其代表人物做一下浅显的讨论。在二十世纪末, 偶然性音乐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 它摆脱了序列 式的控制走向了更大的自由, 然而就在这自由中, 它形成了一系列的 偶然创作原则,这些原则生动地体现在了对偶然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 作曲家作品中。约翰 ? 凯奇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先锋派作曲家。1952 年,约翰 ? 凯奇上演了他的两部惊世之作在纽约上演 的无声音乐 4 分 33 秒和在黑山大学举行的集体行为艺术,开始 声名大噪。4 分 33 秒是一段虚无的演奏时间,但设计得有板有眼演奏家走 上台,在钢琴

4、前坐下,打开琴盖,静坐,过了 33 秒,关上琴盖又迅 速打开,静坐,再过 2 分 40秒,再次关上琴盖又迅速打开, 仍静坐, 再过了 1 分 20秒之后,演奏结束。虽然在当时已见怪不怪的纽约, 人们的反应还是如预料中一样异 常激烈。观众在前 33秒保持安静,在之后的 2 分 40 秒开始礼貌得低声嘀 咕,最后的 1 分 20 秒是绝对的热闹,响起一波一波的愤怒喧哗,然 后闹翻了天。大部分现场观众的反应是被耍弄, 上当了,有一小部分则冷眼旁 观,还有更小部分似乎有些领悟。从来没有玩世椰偷的行为波及到庄重的音乐厅里, 即使在约翰 ? 凯奇之后也没有发生过。演出的轰动效应令 4 分 33 秒成为二十

5、品世纪一首众所周知 的音乐作品。即便是在如今的回顾中, 4 分 33 秒也早已被认为是二十世 纪的文化里程碑了。一、音乐的存在方式首先,音乐是一门音响艺术,从古希腊到古 罗马,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 然后再到音乐发展的高峰时代 古典和浪漫时期, 音乐形式也从它的一度创作到三度创作从乐谱、 演 奏到欣赏, 都是通过一定有组织的乐音诉诸人们的听觉, 使欣赏者获 得某种审美享受, 从而完成它特定的表达意图, 这条规则千百年来一 度如此,甚至到了 20 世纪上半叶,音乐发展的轨迹虽然有些改变, 但是其基本的音响形式还是保持不变。凯奇创作了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的文化里程碑的无声音乐 4 分 33 秒,

6、其创新性无可置疑,但是它违背了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非自然性创造性我们认为,每一部音乐作品所发出的音响 都是经过作曲家静心思考所创作出来的, 而这些音响在自然界中是绝 对不存在,换句话说,音乐的音响都是非自然性的,是一种创造性的 音响。没有创造性的因素,任何声音都不可能变成音乐 4 分 33 秒具有创新性,演奏家静坐而不演奏,对此,观众 在前 33 秒保持安静, 不知所措的耐心等待, 在之后的 2 分 40 秒开始 低声嘀咕主要是出于礼貌的原因,后来就有人咳嗽,最后的 1 分 20 秒是绝对的热闹, 音乐厅里响起一波又一波的愤怒喧哗, 简直闹翻了 天,整个观众席充满了因迷惑不解而产生的各

7、种音响。而这部作品的音乐便是由观众制造出的各种噪音以及与此同时 观众席以外的所有声音构成。由此可见, 它违背了千百年来音乐必须具有乐音音响的材料, 完 全由各种噪音构成的音乐作品是立不住脚的。2、非语意性和非视觉性音乐和语言一样,它们都是用声音来表 达的,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却完全不同。语言具有一种约定性的语义,是一种约定俗成 ; 而音乐却不同, 它仅是限定在艺术的交往中, 其乐音本身没有明确的含义, 所以它是 非语义性的。同时,它又和舞蹈艺术不同,从它的物理形态来看,音乐仅仅是 具有一定的频率、 一定的振幅和一定的波形的声音在时间中先后或同 时发响的组合体。这个组合体没有可供视觉感受的形、色

8、、状,因此它是非视觉性 的,凯奇的 4 分 33 秒中,演奏家仅仅坐在钢琴旁,琴盖打开又 合上等动作,恰恰给了一种视觉的景象,这是不符合音乐逻辑的。二、偶然音乐带来的影响在现代的艺术领域中, 其种类可谓繁多, 但是还都是沿着欧洲艺术发展的逻辑而来的,但是受 4 分 33 秒 的影响,整个艺术界都受到了启发, 比如音乐界把一首多声部的经文 歌的曲调、歌词、内容,语言等毫不相干的东西拼贴在一起,绘画界 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出现了那些脱离了规定的绘画或雕塑的艺术, 如环境艺术、身体艺术、偶发艺术等,这些流派脱离了画布和通常做 雕塑的材料,从而成为了一种行为、 一个事件、一个姿势、一段文字, 或

9、随便拿任何东西如几根树枝、几张纸、一块石头随便拼凑如画,这 些作品可谓美轮美奂。又如在激进派的作品苹果中,演出者一人拿一个苹果上台对 着手里的麦克风大咬大嚼,扩音器里送来一片咀嚼声。在滴的音乐中,用一口大锅,把一杯水慢慢滴进去,大家坐 着听滴水声等,中国著名青年作曲家谭盾则也创造出了许多稀奇古怪 的音乐,可谓技法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但却不能给人以美感 ; 使气 氛荒诞诡秘,弥漫野气,远离现实人生,使听众不知所云。他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说现代音乐创作比的不 是作曲技巧,而是比音乐观念。他们的这些观念被认为是音乐向自然的回归, 但是如果艺术是这 样回归的,那么对艺术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三、结论尽管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创新也很有必要,但是, 脱离艺术的本体去谈创新是不理智的,他最终只会阻碍艺术的发展, 如果巴赫能够想到这些创新, 把音乐引向自然, 那么我们就再也听不 到美妙的音乐了, 也不会出现贝多芬和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家了, 我们 只能看到演奏家静静地坐在乐器的前面而不出任何声响, 或者只能听 到滴水声和鸟鸣了,看到的绘画也只是几只树枝和几块石头而已。参考文献 1、,第 1 卷,伦敦出版有限公司 1986年出版,第 336 页。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年版3、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