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刍议——近几年高考试题引发的思索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3895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刍议——近几年高考试题引发的思索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刍议——近几年高考试题引发的思索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刍议——近几年高考试题引发的思索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刍议——近几年高考试题引发的思索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刍议——近几年高考试题引发的思索优秀名师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刍议近几年高考试题引发的思索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刍议近几年高考试题引发的思索 2009年第7期 No.7,2009 历史教学 HistoryTeaching 总第572期 SumNo.572 高中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刍议 近几年高考试题引发的思索 章国好 (武义第一中学,浙江武义321200) 关键词】史学研究,高考试题,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1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7-004405 近几年一些高考试题乍看出人意料,实在情理之中. 指导学生的高中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史学专业素养才能 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只有扩大文化视野,加深对 社会

2、生活的理解,才能适应和胜任现代高中历史教育,才 能凸显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特性. 高考试题中所反映的专业素养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一 ,扎实的专业知识 现代高中历史教育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用科学的历史 观整合学科体系,扎实掌握历史主干知识,这就需要了解 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动态. (一)史学观念的更新 高中历史教师须了解史学研究范式并尝试用科学的 历史观整合学科体系.现今,史学界出现史论本位的多 元化局面:以唯物史观为主导,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 球史观,社会史观等并存,且力求兼容.历史研究的两 组文章明显反映了这一趋势:其中2007年第1期刊登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朱佳木,山东大学的王学典,清

3、华大学 的张岂之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廖学盛等4位先生的一组笔 谈,强调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而2008年第2期刊登的 一 组笔谈则是学术争鸣,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俞金尧,北京 大学的钱乘旦,中国人民大学的李世安,南开大学的陈志 强,武汉大学的向荣和浙江大学的包伟民等6位先生围 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体系的议题各抒己见,涉及 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等.上述史观已明显渗透于近年的高考试题中: 【例1】(2008年文综全国卷一)1920年,梁启超在 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 【收稿日期】20090211 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

4、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答案:C 本题以唯物史观立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科学 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又能祸害人类. 【例21(2008年文综全国卷二)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 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 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 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 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 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

5、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答案:D 此题凸显文明史观,立足现实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 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 【例31(2007年文综全国卷二)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 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 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 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 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 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高考研究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答案:D 本题体现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

6、的历史作为一个整 体来看待,重在阐述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历史的联系与 影响. 【例41(2007年历史上海卷)新礼服兴,翎顶补服 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 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 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J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 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 答案:C 该题以社会史观为命题视角.社会史观通常以平民 视角感知历史,关注许多看似琐屑细小,却与普通大众的 生活,生存环境汲汲相连的事物. 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还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 院张海鹏,赵庆云所写题为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 究的文章,

7、认为胡绳先生在晚年将现代化视角融入他 所构建的宏大而缜密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没有简单 地否定现代化史观,而是从唯物史观的高度阐明如何看 待中国近代史上的现代化问题.2007年广东历史鲞第 29题的命题思路可能脱胎于此. 【例51(2007年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 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 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 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 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 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 社会向

8、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 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 能会对l84o-_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的影响. 此题将唯物史观的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这两个史 学研究角度巧妙地结合起来加以命制:其中材料一的研 究角度即革命史观;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则是现代化史观. 上例说明,史学观念的更新对高中历史教学和高考 备考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二)学科知识的拓展

9、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些素材是教材中主干知识 的拓展延伸,以下举例说明: 1.抗战时期美英苏援华问题 这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苏,美,英先后向 中国提供借款,援助中国坚持抗战,据统计,抗日战争期 间,国民政府共计从外国获取了25笔借款,其中主要有: 美国对华借款6笔,借款金额共计6.7亿美元;苏联3笔 易货借款,共计2.5亿美元;英国5笔,约为3.4亿美元. 2008年文综全国卷二第39题和2007年文综全国卷一 第37题都涉及此问题. 2008年文综全国卷二第39题主要考查美苏英援华 物资的运输(陆运,空运)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 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则通过香港

10、,越 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1942年至1945 年,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至中国的空中航 线驼峰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 出了巨大代价. 2007年文综全国卷一第37题也考查了美国修改中 立法援助中国,英国等内容,参见其中的材料三和相应的 第(4)小问. 2.历史常识性问题 干支纪年法始于汉代沿用至今.运用干支纪年法记 载的史事在历史教材中ILl:t,皆是,如辛酉政变,甲午战 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等,对干支纪年法的考 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例61(2008历史海南卷)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 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

11、,辛,壬,癸,地支是子, 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甲午战争发生于 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 答案:B 【例71(2008文综宁夏卷)中国古代用l2种动物与 子,丑,寅,卵,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 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 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B.癸卯年C.甲辰年D.乙酉年 答案:D 上述试题都是以干支纪年法创设问题情境,所考查 的同样是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对考生 高考研究45 终生发展有用的常识知识. 历史教师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台历,挂历 等

12、历书中都可以发现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等内容.中国 的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浙江日报等重要 新闻媒体都采用双重纪年法:公元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如公元2009年即农历己丑年,若生肖纪年则为牛年. 避讳,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等都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尤其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衍生物,均属 历史常识陛知识. 避讳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臣属或晚辈在文章或言谈中, 无论谈及的是古事还是今事,都要避免直呼君主或尊长的 名字,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同音的字也要避免使用,如必 须使用这些字时,要采用改动本字的方式表示.对初学中 国古代史,近代史的学生而言,避讳制度应有所了解,有利 于阅读和鉴别历史文献,更有利于

13、研究古代中国.对避讳 制度适度的探究学习有益无害,能提升人文素养. 【例81(2007文综宁夏卷)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 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 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答案:A 上例确指西汉初为避汉高祖刘邦讳,将相邦改为 相国.避讳之制在史书中也有体现,如宋书?百官志 中就有为避讳在东汉初改秀才为茂才的明确记载: 汉武元封四年,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后汉避光武讳, 改茂才. 史学家陈垣先生曾着史讳举例一书,专门介绍避 讳制度及其在各朝实例. 【例91(200

14、7文综全国卷一)帝王主要依据其生前行 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 C.唐太宗D.清康熙帝 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学的基本常识:谥号,庙号,年号 和尊号.此类知识在Et常教学中较少涉及,却在高考中现 身,着实让考生和教师深感突兀.本题虽显冷僻,却有启 示作用:除做好课内功,还要兼修课外功,加强史学素养. 要解答此题,先要了解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谥号是古 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前行为给予一种 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 祀时特起的名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 名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奖之词所组成的特 殊称号.唐

15、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 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 祖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谥号题的面世决非偶然,它与 近年热播的康熙王朝少年包青天等历史剧有关.孝 庄是清朝布木布泰死后由康熙皇帝钦定的谥号,在电视 剧中却是另一番情景:这位太皇太后在生前常自称我孝 庄?!包青天包拯时处北宋仁宗年间,仁宗是赵祯死 后的庙号,皇帝还没死就有人叫他的庙号当今仁宗皇 帝了?!误导视听似乎事小,歪曲历史就是大笑话了. 除此之外,从史学研究成果中选择适于中学历史水 平的试题也偶尔出现,如2007年文综全国卷一的选择题 考查了民教冲突问题.近代以来,教案的频频发生凸显了 民族危

16、机的加深,这是华中师大章开沅等先生研究的结 论.李约瑟难题也是史学界曾经热门的话题,2006年高 考以此设计了一道大题. 值得注意的是,现行历史教材未直接论述李约瑟难 题,但对回答这一问题教材有一定的支撑,在教材的中国 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部分都有零星的介绍.若在日常教 学中将李约瑟难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那么回答本 题可能会出现动人的情景. 二,初步的国际视野 处于全球化时代要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那么高中 历史教师就应具有初步的国际视野.想要深入理解一些 历史问题,需多倾听外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学术观点. 1.十月革命问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出现一股否定十月革命的社 会思潮.在十月革命九十周

17、年纪念之际,历史研究 (2007年第5期)刊发了一组俄罗斯学者评价十月革命 的笔谈,包括俄罗斯科学院院士B.B.阿列克谢耶夫的俄 罗斯革命与现代化:同一抑或对立,俄罗斯科学院世界 历史研究所亚历山大?舒宾的1917年的选择:列宁的对 手是如何丧失人民支持的,莫斯科大学历史系JI.C.列奥 诺娃的(路标转换)中的十月革命问题.此外还有中国 学者的笔谈:中国社会科学院吴恩远的十月革命与俄国 现代化进程和湖南师范大学赵士国的沙皇制度的崩溃 与列宁的选择.上述论文主要从现代化的视角评析十月 革命问题. 【例10】(2006文综全国卷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 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

18、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高考研究 B.提出了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答案:A 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在于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 式,以俄为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 新的革命道路,通过革命取得民族独立,以社会主义现代 化方式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 2.欧洲统一问题 这是西方历史研究的热门话题.法国和德国是推进 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国家.2006年文综全国卷一考查了有 关欧洲和平与安全的一组试题. 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地区性组织欧盟,代 表了一种特殊的,新型的安全治理模式,它的经

19、验与教训 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具有借鉴作用.南开学报与南京大 学学报联合主办了一期有关当代西方研究的学术栏目, 主题为欧盟治理与欧洲认同,约写了一组论文欧盟安 全治理的挑战走向多层治理的欧洲与民族国家的未 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认同问题,由英国和中国 学者撰写.一线高中历史教师若读过这组既有现实价值 又具前瞻意义的文章,对上述高考题的理解可能会更加 到位. 3.大国的兴衰问题 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研究课题,美 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先生着的大国的兴衰即是该 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十二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 起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 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20、,注重历史带给现 实的思考,以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 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中外百余位来自历史 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 不同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及前政要的访谈,使大国崛 起得以反映出各国专家对于国家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 和对世界历史与现实的认知程度. 高考天津卷曾以大国兴衰为主题设计了4道选择 题.大国的兴衰有规律可循,其中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 能使国家勃兴;而因循守旧,扩张无度等因素则会让强国 走向衰落. 4.全球化问题 一 般认为,全球化是在生产力推动下人类社会横向 发展的表现,与整体世界的概念的含义基本一致.全球化 表现为世界各国各

21、族人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 依存.全球化始于新航路开辟,至20世纪整体世界形成, 但到20世纪上半期,全球化仍处于自发阶段,二战后整 体世界开始制度化,诞生了联合国,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 织,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全球化迅猛发展.我国历史学 家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和美国历史学家斯塔 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此都作过精彩论述. 【例11】(2008文综宁夏卷)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 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蒂芬森的机车,富 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 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

22、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答案:A 全球化的发展具有两重性,尤其表现在经济全球化 上.参见下例: 【例12(2004文综全国卷一)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 问题. 材料三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 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 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 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但在经 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 发展中国家应该趋利避害,积极适应全球化的大趋势

23、. 5.中美关系问题 中美关系是最为特殊的大国关系,因为中国是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则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对世 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中国 国际战略观察家刘建飞的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 美国的拳击等对此都有精彩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例13(2008文综全国卷二)驼峰航线增进了中 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但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由 于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政府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有了长足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既接触又 遏制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

24、重 - 9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回答: 中美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依据我国的外交 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美关系? 高考研究47 中美两国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 要是由两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在中美关系 中努力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美国的合作关 系,努力化解分歧,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发展,体现 了我国和谐世界的战略理念. 三,一定的生活文化视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追 求的目标,旨在提高自身素养,此中包涵历史文化的谙熟 和生活阅历的累积.试结合高考试题略加阐释. 1.阴阳

25、五行说 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先民在接触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实 践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而建立的一种影响很大的哲学思 想观念.它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论,并具有辩证法初 步思想因素.一阴一阳谓之道是阴阳学说的精髓.阴阳 五行,是我国人民所独创的一种学说,广泛渗透于中国古 代科技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风水学的各个方面均遵循 这一原则.阴阳与五行是两个基本概念.2008文综全国 卷一,卷二的第12题主要考查了阴阳这一概念. 【例14】(2008文综卷一)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 阳往往体现了该地-9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D 【例1

26、5(2oo8文综卷二)古人云:日之所照日阳. 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A 上题所考查的是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 及对考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历史知识的掌握. 2.历史地理学 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交叉 处诞生,具有明显边缘陛质的一门新兴学科.正是由于历 史地理学的这一特点,使它在追求历史和地理有机渗透 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大显身手! 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除理论和方 法论的探讨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历史人文地理, 历史自然地理,区域历史地理和历史政治地理.其中,历 史

27、自然地理侧重于历史时期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灾害的 研究. 【例16(2007文综北京卷)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 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读图5,完成l一2 题. 48 1.在图中I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 A.山戎B.匈奴C.突厥D.回纥 答案:B 2.在图?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 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羔 : 矗 2茹m,年l|.肇代 嘲5巾圈烈).年来的气噩变化曲线示意圈 A-j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2)扇形定义: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B.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若a0,则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C.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

28、统治 周 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 (2)中心角、边心距:中心角是正多边形相邻两对角线所夹的角,边心距是正多边形的边到圆心的距离.答案:D 本题组可运用历史自然地理知识作答,考查历史时 期气候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中I期处于秦汉前期 (公元前221年一元年),虽是气候史上的温暖期,但气温 3.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待定系数法)变化已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惟有匈奴才是此期南下进攻 的民族.图中II期属于寒冷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 女真族建立金朝,继而控制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 广大地区;蒙古族建立元朝并逐步统一全国. 3.史学名着名篇的研读 点在圆上 d=r;史

29、学名着的一些观点近年来也成为高考命题的素 材,如: 【例17(2007年文综全国卷一)史学家陈寅恪在评 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 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答案:C 本题材料摘自历史学家陈舒恪先生的史学名着唐 代政治史述论稿,台湾清华大学的张元先生对本题有过 精彩评述,并强调考生即便答不出此题,知道有陈费恪这 位史学家也是好的. 11.弧长及扇形的面积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应努力更新史学观念,扩大学术 视野.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保障,而学生素 养的提高是新高考和新课改的努力方向,是素质教育的 宗旨所在,不可等闲视之. sin【作者简介】章国好,男,1969年生,浙江省武义 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历 B、当a0时史教学和高考试题评价. 176.186.24期末总复习【责任编辑:任世江】 高考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