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04457 上传时间:2022-0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科学精神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之影响近现代以来, 科学精神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探讨话题, 根本原因是科学精神对科学事业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科学不仅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创新, 也包含科学精神的弘扬。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厘清科学精神的内涵与特征、要素与表现、结构与功能等问题以及与社会进步的内在关联, 对于繁荣科学文化和发展科学事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今时代, 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深刻交融, 科学已体现为一种社会建制体系, 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科学精神贯穿于科学体系的全过程,它是科学的灵魂, 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科学精神体现在科学探索

2、活动中, 内化在科学主体的科学意识中, 渗透在科学研究方法中,凝结在科学思想体系中。在综合分析中外学者关于科学精神概念基础上 , 本文将科学精神的现代解释定义为: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以理性精神追求真理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规范, 是质疑、实证、创新、自由、平等、包容等科学态度和精神气质凝结在人的意识和行为层面的精神面貌。科学精神作为追求真理的思想源泉, 本文不仅在狭义上研究了科学系统的科学精神, 还在广义上探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智能发展中的科学精神。科学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 科学精神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引领和智力支撑作用。科学精神具有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

3、性和时代性。传统意义上的科学精神, 是源自于科学探索活动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气质和坚定信念 , 现代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认识层次的理性精神、功能层次, 其实质是求真、求善、求美的和谐统一。所以, 科学精神的社会功能包括为科学探索提供原动力、为人类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发展人文精神与先进文化。本文认为科学精神与社会进步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首先, 科学精神直接影响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发展观念;其次, 科学精神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 赋予了人类文化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实现了人类文化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最后 , 科学精神通过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智力素质, 其目的和归宿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 人

4、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培育与普及。对于中国, 近现代科学和科学精神属于外发型的, 因此 , 科学精神对于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影响具有特殊性。 首先 , 科学精神在中国逐步传播, 引导了科学方法的启蒙和科学观念的革新。其次 , 随着西方科学的植入, 科学精神推动了科学本土化的实践 ,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大科学体制下的科学成就和精神气质是难能可贵的,“科学救国”、“向科学进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 , 是符合中国社会实情的 , 是理性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正是如此 , 中国社会进步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特别是实事求是思想的建立、生产力

5、标准的确立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证明了科学精神在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中发挥了进步引领作用。科学精神在中国传播与孕育已取得了基本成效, 但在总体上是缺乏科学精神的, 特别是科学研究中科学精神普遍失范, 在公民素养、科学管理、学校教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科学精神缺失现象。近现代中国, 由于科学精神的缺失而阻碍社会进步的历史教训比比皆是, 最为突出的就是科学主义的盛行和科学政治化的畸形发展。科学精神缺失的根源是多方面的, 既有特定时期的历史局限性,又有传统文化的内在缺陷性, 既有现实社会的功利性, 又有制度体系的不合理性。科学精神的形成与培育并非一蹴而就, 是有其自身的条件和规律的, 需要科

6、学主体、文化环境、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培育条件。本文尝试从理论上提出塑造科学精神的构建逻辑。同时, 客观分析有利于培育科学精神的现实条件, 比如 , 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规模发展和全社会共同愿景等, 都是当前培育科学精神的有利因素。弘扬和培育科学精神 , 需要正确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提出了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变革科学教育模式、构建完善的科学制度规范体系、增强科学普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科学家群体加强修养和自我约束、营造民主自由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条件等培育途径, 对如何培育科学精神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最后, 本文把弘扬科学精神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 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紧密结合, 强调培养和普及科学精神的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申科学精神是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思想动力, 也是反映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觉和生动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