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1解题技巧总结.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04534 上传时间:2022-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力学1解题技巧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理论力学1解题技巧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理论力学1解题技巧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论力学1解题技巧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力学1解题技巧总结.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静力学总结1,必须牢记各种约束及对应的约束力及其画法。2,弄清楚题目的待求量,首先优选整体法进行力分析,再根据已知条件次选已知力较多的一个或多个刚体组成的系统进行力分析。3,对某个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时,尽量不要出现新的未知参数,该点在列力矩方程中对点的选择尤为明显。4,要第一时间找到二力杆、三力平衡汇交等便于快速解题的线索并加以充分利用。5,牢记均布载荷和线性载荷的力的大小和作用点。6,力偶或外力矩可在该刚体上任意移动,但是不可以移动到其他刚体上去。7,在不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情况下,可将力分解为坐标轴方向的力,方向设为正,并视计算结果最终确定该力的真实作用方向。8,

2、注意销钉在受力分析中的处理,尤其是销钉上作用有外力、销钉连接3 个以上刚体的情况的处理,牢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运动学总结(一点二系三运动)两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只能用合成运动分析它们之间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vavevraaaraeacac2wevr其中,如果某种运动为曲线运动,则该加速度可分解为aana同一构件上的两点做平面运动,用基点法分析其速度和加速度。vBvA vBAna B AaB aA aB A1,首先分析题目中所有物体的运动形式;2,速度和加速度的分析思路是一脉相承的;3,分析加速度, 一般情况下必须先分析速度,因为加速度分析中的向心加速度,必须由速度分析中提供角速度信息;4

3、,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方向在不知道具体方向的情况下,可以假设,但是经后续分析可以确定的情况下,必须按真实方向重新给定和计算。5,根据题目的待求量,要清楚地知道对应的物理量,如角速度,角加速度。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6,从一个方向如果无法求解 (矢量方程中多于2 个未知量),应考虑多个矢量方程联立求解。动力学总结1,求解动力学问题, 第一步是分析各个刚体的整周期的运动状态(平移、绕定轴转动、一般平面运动) ,第二步是进行受力分析。2,与静力学、运动学比较,动力学解决问题的途径可能不止一条!m acFi (e),dLcM c (Fi (e) ), dTPi上述三个公式是每个部分dtdt

4、(动量、动量矩、动能)的核心公式,当然必须记住一些相关的公式。这 3 个公式都是瞬时表达式, 但是功率方程积分后得到的动能定理表达式可以表达一个时间段的能量转换。前 2 个公式在求解加速度时要求知道所有的力(外力和约束力) ,而第 3 个公式只需要知道做功的力, 一般理想约束不做功, 所以第 3 个公式中一般不会出现约束力,这是该公式有别于其他 2 个公式求解加速度的优越性。要注意动量矩定理的公式 2,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约束力对某点的矩为 0 即力臂为 0 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应用该公式一样可以求解部分力未知时的加速度问题。公式 1 一般用于已知加速度的情况下求解力的问题。3,动力学分析的公式

5、如果具有任意时刻性,则可以对其进行求导或积分,获得所要求解的量。4,要注意分析转动刚体与平移刚体的角速度与速度、角加速度与线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若题目要求角加速度,列动能定理时用角速度,若题目要求线加速度,则列动能定理时用线速度。5,注意摩擦力做功有正有负,纯滚动的摩擦力不做功。判断一个力做功大小,可从该力与作用线的同方向,或该力的分力沿作用线的同方向的位移来确定。功率方程中要求每个做功的力的瞬时功率,此时要注意做功的力与该刚体的速度之间的角度问题。6,注意纯滚动的时候瞬心判定: 如一边是绳索一边是地面, 瞬心在绳索接触点;如一边是弹簧一边是地面,瞬心在地面接触点;只与地面接触作纯滚动,则瞬心在

6、地面接触点。7,当方程数量少于未知量时,可考虑运动学中的速度、加速度关系,增加相应的方程数量解题。8,注意利用质心定理(哪个方向的质心不变) 、动量守恒或动量矩守恒,作为已知条件辅助解题。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9,绳索两端拉力相等的条件: 1,若两个力直接作用在中间无任何物体的绳索上,且绳索无质量,则该绳索两端的力大小相等; 2,绳索绕定滑轮两端,若定滑轮不计质量或不转动,则两端拉力相等。10,用达朗贝尔定理求解力的时候,一定要记住 3 种运动状态下惯性力主矢和主矩的定义和计算表达式。再结合静力学求解方法进行解答。11,用虚功原理求解力的问题,往往比直接用静力学方法求解简便的多。

7、关键在于多刚体数学模型的转化、外力做功的虚位移的确定、各个虚位移之间的关联关系。动量定理 -质心的运动变化t 2P2 P1Fdt公式t 1对质心:m acFi ( e)可取投影式,如直角坐标系或自然坐标系,注意结合运动学知识和其它点动量矩定理 -绕质心或绕定点的运动变化动量矩定理:dLoM o ( Fi ( e) )dt(可求解加速度)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JzJcmd2动能定理 -质心运动及相对质心运动中动能的变化变力做功:M 2W12(Fxdx Fydy Fzdz)M 1重力和弹性力做功公式定轴转动刚体作用力的功任意运动刚体上力做功:W12c22FR drcM cdc11动能定理:T2T1

8、 W12建立加速度关系。刚体对任一点的动功率方程:量矩:dT(可求解加速度,PidtLo rcmvc Lc注意该公式不需要考虑理想约束力)质心动量矩定理:dLcM c ( Fi ( e) )dt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m aF ( e)ciJcM c ( Fi ( e) )加速度上述 3 个方向都可以求解加速度, 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通过对质心列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可求解加速度,前提条件是要获得所有的力的大小。用功率方程求解加速度, 从能量的角度, 不需要考虑理想约束, 但是需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要知道在该时刻所有刚体的速度关系。速度用动能定理可求解刚体的速度, 转动物体的速度可以通过已知力和加速度求解。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