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工作思路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04900 上传时间:2022-02-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工作思路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某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工作思路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某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工作思路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某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工作思路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工作思路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工作思路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谢谢你的观赏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工作思路靠科技 帮助农民致富调研报告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创新工作思路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 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是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承担着全市 蔬菜新技术研究推广、技术人员培训的职能。近年来,为适应现 代农业的发展,满足农民群众渴望依靠科学技术致富的需求,他们克服经费不足、技术人员少等困难,积极创新推广模式,不断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为农民提供多层次技术服务, 取得了明显成 效。先后实施科技攻关项目 21项,其中3项获省科技成果奖, 15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试验推广蔬菜新技术65项,新品种110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市10个县(市)区50多个乡镇,带动 了 10万多户农

2、民增收,促进了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一、发挥优势,积极搞好新技术的推广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过去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一套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技术推广体系,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对 新技术、新品种的需求不断加大,市里将他们改为差额拨款事业 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针对这种情况,他们认为,这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只要坚持服务农民这个中心, 充分尊重市场在技术推 广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巩固好长期以来在技术推广中形成的组织 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就一定能实现成功转型。为此,中心确立 了以高新技术占领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的经营思路, 先后与国内 多家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形成了长

3、期合作关系,建立了联结全国的技术信息网络,并不断完善科技推广网络, 真正发挥在技术推广中的龙头作用。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 成功引进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浅池藕秸秆栽培技术等 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成熟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农民 增收,受到广大农民的赞誉和欢迎。同时,也为中心自身的发展 增加了活力,走出了一条蔬菜技术推广的新路。二、做好示范,引导农民自觉采用新技术 为做好新技术推广工作,中心坚持 先 搞试验再建基地,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推广方法,做给农民看, 引导农民干,通过扎扎实实地工作,使一批批农民脱贫致富,被 农民群众誉为架起科技与农民之间桥梁的使者。XX年,中心在

4、实验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浅池藕秸秆栽培技术过程中,针对该技术科技含量高、操作规程细、种植要求严的特点,为使农 民群众尽快掌握这项技术,先后在商河、长清、济阳、天桥等县 区建立了 15个科技示范大棚,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试验种 植黄瓜、樱桃番茄、小型西瓜、香瓜等20多个蔬菜品种,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商河县杨庄铺乡王尔玉村王洪胜将该项技术 用于日光温室甜椒生产后, 节省化肥50%,减少农药70%,节约 投入300多元,成熟上市期提前15天,而且甜椒个头、色泽及 口感均好于其他未采用该技术的农户,亩增产量3000公斤,亩增效益5000元;长清区孝里镇米庄村利用作物秸秆栽种浅池藕, 平均亩产6

5、100公斤,比传统栽种模式增产一倍多,节省人工50多个。这些示范户的成功,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应用新技术的 积极性。中心因势利导,扩大推广范围,在槐荫、商河、济阳、 章丘等县(市)区先后建设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基地,在长清 建设了浅水藕秸秆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XX年4月在商河县召开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现场会,XX年11月在长清区召开了浅池藕秸秆栽培技术推广现场会,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使这两项技术在全市得以迅速推广。目前已推广生物反应堆技术面积 5000亩,浅水藕秸秆栽培面积 500 亩,采用该技术的农户户均增收 3000元以上。中心计划在 23 年内推广秸秆生物反应

6、堆技术 8万亩,消化秸秆50万亩,其中 沿济南地区高速公路两侧和机场周围推广2万亩;推广浅池藕秸秆栽培4万亩,消化秸秆100万亩,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污染 环境、阻碍交通的问题。三、抓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针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的实际, 中心坚 持走技术推广与科技培训一体化的路子,做好三个结合”,切实搞好技术培训。一是分散指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科技人员常年 深入到田间地头、温室大棚,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农民使用新 技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致 富带头人。对于一些共性问题,采取分乡镇集中组织培训的办法, 及时解难释疑,把好经验传授给农民。

7、 二是办班培训与召开现场 交流会相结合。根据农民对不同季节、不同蔬菜品种的技术需求, 中心定期不定期举办不同范围和层次的技术培训班,以科技示范户为例,讲解实际操作知识,培训基层技术服务人员。每年有重 点地选择2-3项投资少、见效快、发展前景好的成熟技术,以召 开现场会的形式予以重点宣传推广,有效地加快了新技术推广步 伐。三是 科技热线”和 科技下乡”相结合。中心设立了 蔬菜科 技服务热线工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形成了连接科技人员和 农民朋友的知心线、连心桥。每年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省、市组织 的科技下乡”活动,发放宣传材料,接受农民咨询,提供技术服 务。XX年,共组织培训班10余次,培训基层科技人

8、员及科技 示范户XX多人;选派技术骨干到各县(市)区组织培训班150场(次),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 8000余份。通过下基层搞培训、搞服务,不仅树立了中心良好的社会形象,也锻 炼了一支技术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技术队伍,先后有4名科技 工作者分别被评为市拔尖人才,1人被授予市劳动模范。四、创新服务,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由于过去技术推广单纯以创造社会 效益为主要目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还缺乏市场激励机制,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科研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许多推广工作也就难免流于形式,不能让农民满意。从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来看, 都要求中心走出一条市场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为此,中 心多年来坚持

9、用市场化思维开展工作, 努力探索促进农民增收与 中心自身发展实现双赢的新途径。一是探索技术有偿服务模式。与农民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对经过试验阶段已经被农民广泛认可 的新技术和常规性技术服务,实行有偿服务。近年来,中心发挥 技术优势,先后在章丘、历城、济阳、商河等县(市)区的 20 多个乡镇,开展了以提供技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承包,科 技人员常年深入农村联系菜农 3万多户,指导种植大棚4万多个, 平均亩产值达万元以上。 二是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由过去单纯提 供技术服务向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拓展。为让农民用上放心优质种苗,中心依托种苗公司实施了工厂化育 苗项目,并在长清农高区租用了温室育苗, 去年共育苗200多万 株,增加收入20万元,不仅使种苗公司走出了困境,也增强了 中心自身造血功能。三是建立利益激励机制。 中心实行了按岗位 定酬、按任务定酬、按绩效定酬的分配制度,调动了技术人员的 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质量,走上 了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促服务的良性发展轨道 谢谢你的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