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精神,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安监人的演讲稿).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440766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昌精神,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安监人的演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许昌精神,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安监人的演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许昌精神,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安监人的演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许昌精神,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安监人的演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昌精神,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安监人的演讲稿).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许昌精神,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安监人的演讲稿) 各位领导,朋友们: 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许昌精神,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近段以来,报纸上、电视上,广播中、报告中都在谈、都在说许昌精神,许昌精神已成为我们许昌媒体和群众议论的热点。那么,究竟何为许昌精神,如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明晰的答案,可见许昌精神是无形的、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靠我们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去总结、去实践! 我认为,许昌精神作为城市精神,是促进我们许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它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面旗帜,更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它为我们许昌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我们

2、安监人员,是许昌发展的守护神,要牢记使命,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公正执法,在平凡的岗位上提炼和弘扬许昌精神! 我们要尊重自己的职业,专心致力于安全监管工作,用自己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来维护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隐患消除,让事故不再! 我们要敬业,要爱岗,敬业必须从爱岗做起,敬业是爱岗情感的升华和体现,不爱岗就做不到敬业,不敬业就没有真正的爱岗。我们安监工作者,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岗位,无论条件是多么的差,工作阻力是如何的大,我们都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热爱它,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安全监管工作中去,让许昌精神我们平凡的工作中凝结! 我爱我们美丽的家乡,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3、,我们应该为家乡的和谐发展而贡献力量!作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既照顾好自己的小家,但更应该守护好大家,把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把国家、集体、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我们勤勤恳恳工作来回报信任我们的家乡父老、衣食父母,让许昌精神在我们平凡的工作中升华! 我爱家乡的人民,希望他们生活富足、幸福安康!亲爱的朋友们,生命因安全而美丽,安全是人民群众幸福快乐的源泉,每一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都会带来企业财产的严重损失,都会带来广大职工群众一条条生命的终结。死者永远地走了,带走了亲人脸上的笑容,留下的是年迈的父母,伤心的妻子,孤苦的孩子,和那永远失去了欢乐

4、的家! 我们安监人,要努力奉献自己的青春,自觉自愿地为人民、为社会贡献力量,不漠视任何一个小小的隐患,不放过一次小小的违章,我们要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弹凑人世间最美的旋律,谱写生命最美妙的乐曲,让生命绽放更绚丽的色彩!让许昌精神在安监战线上闪光! 回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收获中,凝聚着我们的心血;欢笑时,饱含着我们的深情! 亲爱的朋友们,许昌精神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让我们高举许昌精神的伟大旗帜,爱岗敬业、努力工作,诚实守信、服务人民,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扎实做好安全监管工作,让鄢陵又好又快发展,我们鄢陵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 春华秋实,时间

5、在机械的重复中走得很快。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周刚降下帷幕。新的一年已悄悄的来到。我们知道每个要求进步的同学都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起色。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犹如为了寻找理想而步入一片森林。有人会走得顺利,这些同学对生活节奏把握得很好,知道什么时候紧张什么时候放松,有张有弛。他们会为做作业而专心致志,会为漫步校园、活跃运动场而感到生活充实。有人会迷了方向,因为这些同学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不善于把握时间,拖拖拉拉,毫无节奏,松垮懒散的现象使这些学生的生活变得紊乱无章。有人终拾梦果,有人空手而返。在这片森林里如何才能避免迷失方向呢?

6、 我们不妨来看看奥运冠军的成功奥秘。中国女子速滑运动健将叶乔波,先后共获得过100多枚奖牌,她有句名言是:用荆棘编织桂冠。正是因为她先踏遍了荆棘,所以她才获得桂冠。她是如何为美丽的桂冠做编织工作的呢,在作家鲁平所著的志趣·抉择·奋斗一书中,有这样三个镜头: 镜头一:7月流火,热得人透不过气。叶乔波练滑板,地上即刻甩下一滩汗水。别人做这个课目,血乳酸能达到6至7个摩尔就算不错,叶乔波却常常超过15个。累得实在受不了,她便靠哭来平衡自己。 镜头二:叶乔波宿舍的训练计划周表,每张上面都有一句警言: 距冬奥会还有222天,明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练出来的。 距冬奥会还

7、有206天,成功属于那些不吝(lin)惜自己汗水的人。 镜头三:速滑队一位男队员,某天有事起个大早。路过冰场时,发现叶乔波正在滑冰,心里好生纳闷:她今天不是出国比赛吗?怎么还上冰?一问顿生感慨:8点多的飞机,6点钟还要练练,真是练疯了! 我想,这三个镜头就足够说明问题的,如果没有比赛前的这些准备工作,成功的桂冠怎么可能戴在她的头上呢?她又怎么可能让国歌一次次在冰坛上响起呢? 运动员是在一次一次的大赛中经受考验、磨练意志、积累经验。而作为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再过半个月我们就要参加杭州市的期末统考。这次期末考试,对高一的同学来说是进校后的第一次大范围的考试,对高二同学来说是文理分科以后的第一次大范围

8、的考试,通过考试与兄弟学校比较,发现我们的优势学科与薄弱环节,为我们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策略提供信息;通过考试可以检测我们同学前一阶段的学习效率;通过考试可以较全面地考查我们的同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能否灵活运用知识、答题是否严谨仔细。所以期末考试对大家来说都很重要。我们必须做好积极的迎考工作。 有位作家做过这样的比喻:机遇犹如梯子两边的侧木,本人的拚搏奋斗犹如梯子中间的横木,两者兼有,才能成为攀向成功的梯子。我觉得这话说得真好。如果你希望在期末考试中获得成功,就快做准备吧,从现在开始。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可是,到底该为期末考试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呢? 我给同学们提四点建议。 第一,摒弃校园

9、不文明行为,形成一学习钻研气氛浓厚、舆论导向正确、进取意识强烈的班风,以这种优良的班风促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第二,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有一位教授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12年前,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了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对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教授曾对他的学生说过:不是说一定要站在最前、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中,你们一定

10、要积极坐在前排。 第三,学习要持之以恒。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是因他有持之以恒,不畏劳苦的精神。正如他说的那样:没有一天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神瞌睡,也只是为了使它醒了以后更加兴奋。 所以只有把想和做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然而我们有些同学有决心却无恒心,他们认为天天学习太单调乏味,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 第四,上课认真听讲,提高听课效益。因为我们老师是经过集体研究备课的,大家齐心协力,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凝结着集体的智慧。 第五,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因为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某些同学表现出消化不良症, 喜新厌旧,喜欢做老师新发的题目,不注重做过的练习中

11、有何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弥补,对教师批改后发回的练习,不屑一顾,甩在一边,这种不断做题,不断甩题的做法,其结果是舍本求末,效率低下。 同学们,还记得元旦前学校燃放的节日烟火吗? 当烟火腾空而上,在天空散发出五彩缤纷的礼花的一瞬间,似乎散发着一种对同学们新年的希望,希望大家学习进步,用实际行动对你自己、对老师、对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也预示着新的一年我们的老师生活、事业蒸蒸日上,预示着富阳中学来年兴旺发达。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人节约,社会和谐。 在党的16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

12、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该是物质文明和道德文明和谐的社会。节约型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倡导节约,树立节约意识,培养节约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有言克勤兴邦,克俭于家。对于勤俭节约,中国人自古有着深刻的认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朝诗人李商隐指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明代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多少年来,一滴水,一根火柴,一张纸的节约精神,辉映着一个民族的美德和灵魂。毛主席的被子、周总理的睡衣、朱总司令的扁担,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令我们为之感动,

13、为之景仰。上世纪60年代,节约更成为我国度过政治和经济难关的法宝之一。在物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政府把节约上升到政治高度,并以此安排物资的供应、生产,可以说,那个时代的中国就是节约型社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早就成为我国公民的一种道德标准。 近2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节约意识似乎渐行渐远,鼓励消费的宣传铺天盖地,什么首富、金领、豪宅、极品,等等等等。有的人为了紧跟时尚,不顾自己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超前消费;还有的人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节约即吝啬,既然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应该讲阔气,讲派头。在他们的心目中,艰苦朴素、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好传统、好风气,早已成为过时的东西。浪费

14、可耻变成了浪费光荣。在这种不正确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下,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奢靡消费的目的,不惜铤而走险,侵占公私财务,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我曾多次同爸爸妈妈一起外出吃饭,经常看到饭店里剩下了大量的饭菜,有些菜甚至没动几筷子就被整盘倒掉,多么可惜呀!这可是多少个农民伯伯日日夜夜辛勤劳动的果实呀!难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他们都忘了吗?再看看我们身边,浪费现象无处不在:教室人去灯不熄,纸上写错一个字就撕掉,水龙头的水常流,面包、苹果咬了一口就被扔掉……这里,我粗略地给大家算一笔账: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那么我们中国每天就能节约2600多

15、斤米,足足可以供一家三口吃两年;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分钱,那么我们中国每天就能节约1300万元,可以让多少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温总理曾说过:在中国,一件小事加上十三亿人就是大事。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看来,更显得意义深远。 节约就是充分利用资源,能够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然而,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实现人类一代又一代延续,就必须合理地使用资源。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盲目地追求经济发展,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攫取,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的代价,人与自然之间

16、的和谐关系受到了严重破坏。面对这样的状况,如果能够注意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保护自然与实现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就能不断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节约就是尊重他人,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表面上看,俭朴或奢侈只是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似乎无可厚非。其实不然。在资源日渐稀缺的情况下,节约就意味着把有限的东西让给别人用、留给后代用,因而是一种克己利人的高尚品德。同时,任何物质财富的创造无不凝结着劳动者的辛劳。充分利用每一样物品,自然就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珍惜,就是对劳动者的尊重。人们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的劳动,才能相互尊重彼此的人格,进而平等友好地相处,对抗和冲突才会减少,包容与和谐才会增加。 共2页,当前第1页12 9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