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一》鉴赏试题及答案 .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20893 上传时间:2022-02-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言五首·其一》鉴赏试题及答案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放言五首·其一》鉴赏试题及答案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言五首·其一》鉴赏试题及答案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言五首·其一》鉴赏试题及答案 .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放言五首其一鉴赏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放言五首其一【唐】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注释】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宁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燔柴,语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C颈联两句都是

2、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15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试题答案:14B(“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分析错误,颔联两句意为世人只爱臧生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子那样的高贤,从诗人“但爱”“可知”两词看出诗人认为两者虽然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但性质不同)15尾联说明了要辨别真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的道理。(2分)尾联诗人用“不取”“可怜”感叹当朝者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辨别真伪失掉了依据,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4分)【放言五首其一鉴赏试题及答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