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错误概念及转变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43814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错误概念及转变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错误概念及转变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错误概念及转变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错误概念及转变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错误概念及转变方法优秀名师资料.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错误概念及转变方法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错误概念及转变方法 众所周知,学生在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前,头脑中并非一片空白,而对周围的事物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其中一些看法与观念是错误的。这些错误概念可以误导学生,更能阻碍学生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下面通过对错误概念的特点及影响错误概念转变的因素的分析,提出几种教学方法。 一、 错误概念的特点 1、广泛性。学生在正式学习学校教育之前,对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现象已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这些理解存在于不同生活领域,不同层次的学生中。 2、自发性。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源于对大量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感受。这些经验在大脑中逐渐深化发展,最终

2、形成自己的认识。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完全是自发的,是凭自己的感觉、经验建立起来的。 3、顽固性。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先入为主,错误概念是通过切身体验得来的,再通过生活经验对其反复强化。使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具有顽固性。 4、隐蔽性。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由于迁移默化形成的,在日常交往中表现不明显,只有在学习正确概念时发生冲突才表现出来。 5、再生性。学生的错误概念由于具有顽固性,尽管通过教学,学生可以接受相应的正确概念,但是一段时间后学生又恢复其原有想法。面对一些现象,他们又开始应用自己头脑中熟悉的错误相法加以解释。例如:学生对向空中抛出的金属球的研究时,总认为是惯性力使其运动。 二、 影响错误

3、概念向正确概念转变的原因 1、教师原因 教师是正确概念的讲解者,也是学生由错误概念向正确概念转变的引导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或忽视学生错误概念的存在,都很难使错误概念1 向正确概念转变。 ,1, 教学方法不当 教师作为正确概念的传授者,对学生的概念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就不能使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转变。一些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在教学中出现急于求成的做法,致使学生错误概念转变较困难。例如:在讲解单摆周期公式时,当摆角小于5?时,教师应该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没关系,只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有关。但一些教师单纯把单摆公式让学生记

4、住,结果,学生认为在同一摆长情况下,铁球与塑料球周期不一样。使学生的错误概念依然存在。 ,2, 忽视学生原有错误概念的存在 大多数老师习惯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把学生的头脑当成一个空盒子,在概念教学中,直接给出定义,接下来进行逻辑推理,在举例分析,认为这样就可以把“真理”灌输给学生。而实际上,这些概念有很多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不一致。例如:讲解万有引力时,教师只讲解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而学生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周围的人对他的引力,所以认为并不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只有像天体这样质量大的物体之间才存在万有引力。这样,学生的错误概念实际并没有得到转变。 所以,教师必须重视

5、学生错误概念的存在,结合生动的实例和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概念。 2、学生自身原因 在错误概念向正确概念转变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无法达到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不能顺利完成认知过程或学习方法等存在的问题,就会影响错误概念的转变。 ,1, 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有限 2 高中生概念的学习是以相应的思维能力作基础的。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初中生占优势,但其理论抽象逻辑思维仍处在发展阶段,辩证思维还不完善。对概念的理解和转变存在着局限性。 ,2, 学习方法不当 高中生学习概念时死记硬背,定式思维,混淆逻辑关系等,都会影响到学生错误概念的转变。很多概念不仅仅是记住就可以解决

6、问题,记住只是对概念的表面认识,而对概念的正确运用才是对概念的真正掌握。所以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不能凭经验去理解,不应该仅仅对概念采取记忆的方法,而更应该去多观察实验,去理性认识。这样对概念的理解会更深刻些,错误概念转变也容易。例如,学习力的概念时,注意对力的概念的深刻理解,学会从各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即力的概念从力的物质性,力的同时性,相互性来理解,这样才能全面认识力,如果仅仅是记住了概念,就不能转变学生之前的错误概念。 ,3, 认识过程的不完善 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过程,大致经历领会、运用、完善和扩展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的认知不完善,都会影响错误概念的转变。而实际上高中生并没有因

7、为学习了科学概念就把错误概念摒弃掉,相反,他们把它保存在思维体系中,当用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做题和考试时,他们会尽可能的应用科学概念,当解释一些现象时,他们会自觉搬出自己和熟悉的错误概念。两者各司其职,共同存在。这实际上是认识规律的不完善增加了错误概念的转变的难度。例如,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学生做题,考试时用该定律进行解释,而在遇到物体运动时,又认为是惯性力的作用导致的。 三、 错误概念向正确概念转变的方法 1、了解学生错误概念 3 教师在传授科学概念前,先应了解学生头脑中已存在的错误概念。了解方法很多,可以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等。这样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学习力学之前,教师可以

8、与学生谈话,或编织相应的诊断性题目来了解学生头脑中对立的概念、重心的位置等存在的错误概念法。这样有助于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转变学生错误概念。 2、引发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 135.215.27加与减(三)4 P75-80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试图用原有的认识来理解新知识,当遇到不能解释的现象时,就会使新旧知识之间产生矛盾,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引发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1,通过实验使学生最大值或最小值:当a0,且x0时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是0;当a0,且x0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是0。新旧知识产生矛盾。例如,学生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力是维持

9、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与原有的错误认识进行对比,从而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产生矛盾。,2,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使新旧知识产生矛盾。由于学生受外界影响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不同,有的全面,有的深刻,有的完全错误。这样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从而使学生之间的新旧知识产生矛盾。师生之间的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交流更

10、能引发知识的矛盾,教师通过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旧知识与新知识产生矛盾。 扇形的面积S扇形=LR23、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定义: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科学现象和过程,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得更丰富,更生动,更深刻的,更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感性认识。例如,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羽毛球和石块在真空中同时下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过程,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认识“重的物体先下落,轻的物体后下落”就容易转变。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模型、幻灯片和录象等手段丰富学生的

11、感性认识,为错误概念向正确概念转变打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4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尺规作图)下基础。 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八、教学进度表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转变学生的错误概念非常重要。对于不同类型的错误概念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教师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通过体会这种情景来改变自己的错误想法,从而完成对错误概念的转化。,2,类比教学法。类比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识别不同概念之间共同点的过程。例如学习电阻定律时,学生总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教师可通过实验的基础来让学生联想初中学过的密度概念,通过对这两组概念的对比,学生可以很好的认

12、识到电阻是由物质本身来决定的。,3,多角度分析。对同一个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可以从本质上认识该概念,避免对概念的孤立、机械的记忆。例如,对“弹力”这个概念可以从正面举例,压力、拉力、支持力都是弹力,也可以反面举例,重力、摩擦力不是弹力。这样有助于错误概念的转变。,4,探究式教学。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自己对问题提出猜想并动手进行探究来获得科学概念。例如,学生可以对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情况探究,观察他们在水中的变化,以此来纠正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的认识。,5,强化概念的应用。学生刚刚发生概念转化后,科学概念和错误概念并存在头脑中,学生一次性理解科学概念是不符合认知规律的。学生要彻底转变错误概念,必须经过反复练习应用已实现真正的转变。例如,学过平均速度概念后,可以向学生提问:百米赛跑运动员在5s时达中点的速度是10.4m/s,10s末达终点速度为10.2m/s,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学生可能答10.3m/s。这使学生头脑中错误概念和科学概念并存,需要对学生在平均速度概念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这样错误概念才能较完整转变。 弦和直径: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