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42195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1李文顺博士(浙江物产集团流通部)1.2.1 物流定义的概况人类社会有经济活动开始就有了物流,只是当时人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文字定义。自 18世纪末发明和使用汽车,使得运输业更加发达,推动和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问题引 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加强了对有关物流问题的研究。美国、欧洲、日本等纷纷成立国家 或区域性物流协会或学会,一些跨国公司成立物流部,统一协调和管理公司物流活动。在学 术研究、物流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为了便于进行物流学术交流、促进物流 行业发展,必须规范物流定义,以统一对物流的认识。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物 流定义层出不穷,现在很难统

2、计到底有多少机构给出了物流的定义。但通讨文献研窕可以得 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世界上对物流的定义远远没有统一。不同的机构从自身需要出发给出的物流定义, 在定义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涵盖的范围上有不小的差别。学术界和企业界对物流的理解还有 差别。当然,就是已经非常完善的学科,比如经济学,对一些核心概念(比如市场)的定义至 今仍然五花八门,这是很正常的。科学的发展历史也证明,没有一门科学或者一个概念能够 达到全世界的认识都统一,就是因为有不同观点,才有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的完善,何况人 们才刚刚开始将物流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窕。归纳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物流定义有以下几种: 国家物流协会的定义、行业的物流定义

3、、大企业的物流定义。第二,发达国家成立比较早的物流组织给出的物流定义较有影响力。尤其是美国物流管 理协会的定义较有权威性,以至于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基本上采纳了该定义。第三,区域性物流组织试图统一多个国家的物流定义。122几种典型的物流定义研究物流的定义,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物流的本质,通过比较不同的物流定义 更可加深对物流概念的理解。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的物流定义比较有特色。(1)美国的物流定义与发展以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为代表,它的定义明显偏向物流管理方面。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63 年成立,英文名

4、称为: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即(美 国)全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使用的名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o该协会1963年对物流 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的定义2是:物流管理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 材料、在制品库存及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2种或多种活动的集 成。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 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

5、运输、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8月1版:北京Donald J. Bowersox., David J. Closs. Omar K. Helferich. Logistics Management- A Systems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ufacturing Support, and Materials Procureinent(3rd Editi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6. pp. 4.仓储管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易名,但从管理的角度定义物流的作

6、法并没有改变。 1985年下半年该协会进行调整,名称改为: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即(美 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已经用Logistics代替了 Physical Distributiono它对物流(Logistics) 的定义【3】是: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 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 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2005年月1日,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又正式变更为供

7、 应链管理专业协会 r】(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表明了从物流 到供应链的演进。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发布了最新的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即按照CLM供应链 管理定义(SCM定义),供应链管理包括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及管理活 动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涉及供应商、 中间商、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客户。从本质上说,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供给 和需求管理的集成。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认为,供应链管理是联系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主要功 能和基本商业过程、将其转化成为有机的、高效的商

8、业模式的管理集成。它包括了上述过程 中的所有物流活动,也包括了生产运作,它驱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营销、销售、产品设 计、财务和信息技术等过程和活动的协调一致。这样,物流管理的功能【勾就是整合,它 除了要协调和优化企业所有的物流活动以外,还要同时实现物流活动与企业营销、销售、制 造、财务和信息技术等其他功能活动的一体化协调。物流服务的极其重要的市 场价值就在于 它能够把分布于企业不同角落和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却又缺乏制度化统属管理关系 的,分属于不同利益主体的物流活动整合起来实现一体化的管理。(2)日本物流的定义与发展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50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

9、管理 经验和方法,已成为现代物流的先进国家、日本物流发展的主要阶段有:1953-1963年是物流概念的引人和形成阶段。1956年日本开始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 在对国内物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1964年日本又提出, 通产省为了降低产业的总体成本,将要推动除生产、流通的费用之外第三种成本的消减,即搬 运、保管、包装等物流的成本。产业构造审议会流通部中将要设立物的流通委员会二日本 还把“物的流通”视为一种包括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多种 活动的综合行为。这一时期政府加强了对物流设施建设。19631973年是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60年代中期至7

10、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高速增 长的时期之一,商品流通量大大增加。随着这一时期生产技术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以及销 售体制的不断扩充,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日本在这一时期开始进行较大规 模的物流设施的建设。在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了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作 为具体措施,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 础建设。与此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各企业都建 立了相应的专业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 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主要是随营业规模的犷大增设物流中心,或确保大量输送手段以充 实

11、物流硬件的举措。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厂商的共同战略是增大物流量、扩大物流处理能力, 以适应商品流通的需求。另一方面,如果说此前日本的物流是可以用“人工装卸”形容的低级 化物流的话,那么进入近代化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时代。1973 1983年是物流合理化阶 段。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并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虽然物流量大大增加,3 Benjamin S. Blanchard.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4th Edition).Prentice Hall. 1992. pp.4.4 http:/application.rfidchina.or

12、g/rfid-info-2240-117.html5王佐物流标准化:无限的思维和有限的体系中国物流与采购2 0 0 5年第3期(半月刊) 但由于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利润并没有得到期望的提高、因此,降低经营成本成为经营战略的 重要课题,降低物流的成本更成为其重要内容,物流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唯一来源,很显然。 物流利润源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 全过程,并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在推进物流合理化的过程中,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在 蓬勃发展。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以来,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 革,消费需求差异化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日本泡沫

13、经济的崩溃,使以前那种大量生产、 大量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出现了问题,产品的个性化、多品种和小批量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 营主流,这使得h.场的不透明增加,在库排除的观念越来越强,其结果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 管理发生了变化,即从集化物流向多频度、少量化、短时化发展。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情 况下,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现在80年代后期日本积 极倡导高附加值物流(如Just-in-time)等。但是,随着物流服务竞争多样化,物流成本的高 昂已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日本有把这一时期称为“物流不景气”时代的说法,即由于经营 战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现赤字、因此,如何克服物流

14、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 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各机构,各部门合作的政策推进体制,推进各政府 机关、地万团体、物流业者和货主联合采取物流现代化措施。形成整体效应。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1981年在物流手册上对物流的定义【6】是:物流是物质资料 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 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如果不经过 这些过程,物就不能移动。日本的物流概念产生以后,出现了一些物流研究机构,比较有名的是两个到1992年均 具有22年历史的协会,即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JLMA)和日本物流管理协会(JC

15、LM)。而对物 流的发展,为了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发展,该两协会于1992年6月2日合并成立日本 后勤系统协会(JILS: the Japan institute Of Logistics Systems, http: /www. logistics. org.jp), 将物流改称后勤,并且该协会的名称中的“后勤系统”几个字并没有翻译成日文汉字,而是 直接用注音,该协会的专务理事稻束原树1997年在这就是“后勤”一文中对“后勒”下 了定义:“后勤”是一种对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有效率流动进行规划、实施和管理的 思路,它同时协调供应、生产和销售各部门的个别利益,最终达到顾客的需求。这种提法直

16、 接应用“Logistics”的英文注音(片假名),用Logistics来代替Physical Distribution,意味 着从更加广泛的领域考虑物流问题。(3)中国物流定义与发展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定义都源自国外。从大陆来说。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政策,1979年6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代 表团第一次把物流这一概念介绍到了国内。此后有关部门展开了物流研究,中国物资经济学 会在前期将物流概念引入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连续多年组团参加国际物流会 议,正是有了这种国际学术交流,才使得中国在最近20多年的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中取得 了较多成

17、果。1987年1月5日新成立的中国物流研究会在蚌埠召开了首届大型学术年会, 这次会议对国内物流研究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毕竟中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政府和企 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都还不够,导致中国的物流研究并没有多大的进展。直到 1997年原国内贸易部产业发展司决定对物流的定义展开研究,因物流术语关系其他很多相 关行业,经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作为国家标准研究项目,先后由北京工商大学、 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物流技术经济委员会牵头,由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 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一些企业参加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编制6物流手册,日通综合研究所编著,吴润涛、

18、靳伟、王之泰等译,中国物资出版社,1986年,第1页。 工作。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P】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 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 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4)大物流理论的提出【8】近几年来,徐寿波院士对物流科学理论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其成果有的在北京交通大 学学报上公开发表,有的在2004年北京交通大学召开的国际物流会议上作了交流,得到国 内外同行专家和国内有关部门领导的肯定。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前沿是他研究成 果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论文,被专家学者称为“大物流论大物流论”目前共包含五 个主要理论:一是

19、根据物流科学概念研究提出的“物的流动论”。中国“物的流动”的物流概念出现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1985年,与日本的物流概念出现相距20年,与西方的物流概念出现相距 七八十年。中国“物的流动论”的物流概念,无论从其最早属性、具体内涵、行为性质和使 用领域都与日本、西方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表1中国物流柢念与日本、西方物流概念比较念是个新概 念,与西方国M美国/池帔余纷通gtrUjoficJKXMnrX rXgmWgnt)军本热箕、人/”矍*陵安不同,因此 直接套用西爱率出电时同假金最早属桃鼻子收息见象也 雷鼻*配长兴敬*年盛于期济嵬1915*星不4济黑徵l5*方物流的英 文名词无论PD还是金体内单疆

20、宝行处Mt戈爱微观修步的电W抵福度着力我 电/酢本*6* 和无H峋行会倍明誉於从供势专向第 要塞“曾埋住等功木。的华经行工甫后女体与也点日曲峋胡济看理行不第亭多人员芸叁稣访管理行为,,痴戈鲁个优/鲤节现行为打一界分Logistics 都量去住用-Wl底决算上,了.军事用郭皆供不合适。根据中国“物流的科学概念给出一个不同于PD和Logistics的英文名词很有必要,这个新的 英文名词就是“Material Flow(简称MF).中国基于“物的流动论”的物流Material Flow概念,为中国物流事业和物流科学技术 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走出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物流管

21、 理就是物流”的大误区。所谓大物流实际上就是基于“物的流动论”的MF。MF的概念里 而包含了 PD和Logistics的概念。同时需要指出,中国基于“物的流动论”的Material Flow 与美国最早使用过的生产企业物流的英文名词Material Flow虽然相同,但不是一个概念, 内涵完全不同。如果说中国的Material Flow是大物流,那么美国最早使用过的生产企业物 流的Material Flow,只是包含在大物流里面的一个小物流。二是综合物流论。要点为:自然界物流是最早存在着的物流现象;社会界物流是人类社 会特有的物流现象:经济界物流是最晚出现的重要物流现象。物流是很重要的客观事物

22、和现 象。它不仅存在于经济界,也存在于社会界和自然界;它是经济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和自然 现象。物流不仅有经济物流,也有社会物流和自然物流,而且它们之间有着相互联系。可以 这么说,客观上存在的不是简单的一种物流现象,而是一个复杂的物流现象,所以我们把它 们叫做综合物流现象。基于综合物流现象的理论观点,就是“综合物流论二基于“综合物 流论”的物流,也就是人们所称的大物流。相对于大物流来说,经济界物流、社会界物流和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何明珂等执第,国家技术监宫局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5月8徐寿波大物流论中国流通经济(本刊特稿)2005年5

23、期9 丁俊发.中国物流学会的工作与中国物流学术研究.2001年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2001-10-15) http:/www chinawuliu. com. cn,/scan-log/news/xsnh_contenta. asp?id=568 自然界物流都只是大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其中经济界物流是大物流的核 心,社会界物流和自然界物流是欠物流的基础。三是大物流工程论。物流工程是由物流六要素或物流六力组成的综合体,将物流科学技 术最有效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造福人类。这个物流工程概念包含四点内容:物流工程是由物 流六要素或物流六力组成的综合体:物流工程是应用了科学技术,包括物

24、流硬科学技术和物 流软科学技术:物流工程是要最有效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物流工程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类。 其中,物流六要素是:物流劳动人员,指从事物流的各种人员,包括物流管理人员:物流劳 动对象,指各种“物:物流劳动资料,指物流劳动需要的各种装备:物流劳动环境,指与 物流有关的各种自然、社会和政治环境;物流劳动空间,指各种物流劳动场所和占地:物流 劳动时间,指各种物流设施建设时间和运行时间。物流六力是指:人力,从事物流劳动的人 员:物力,从事物流劳动需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财力,从事物流劳动需要的固定资产和流动 资产等;运力,从事物流劳动需要的运输和交通:自然力,从事物流劳动需要的水、上地、 空气等自然

25、资源;时力,从事物流劳动需要的时间。任何物流工程都离不开以上六要素或六 力,缺一不可。从事物流的设备制造、设施建设、服务、科技开发、规划和设计等等都离不 开以上六要素或六力。这是物流工程的六元结构理论。六要素和六力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 是表达方式不同。物流六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例如,资金技术要素可以替代劳力 要素和自然力要素。随着物流科技的发展,物流六元结构中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是由物流 工程的六元理论所决定的。物流工程不仅有单项物流工程,而且有综合物流工程。单项物流 工程技术与综合物流工程技术的关系,好比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技术与汽车总体设计制造 技术的关系一样,单项物流工程技术代替

26、不了综合物流工程技术,综合物流工程技术也代替 不了单项物流工程技术。以上基于广义物流工程的理论观点,就是“大物流工程论二它是 大物流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大物流科技论。研究认为,物流科学技术与能源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综合科 学技术完全一样,是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技术领域,涉及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 会科学各个学科.改革开放以来,能源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很多新兴综合科学技术的 产生,既是客观事物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它们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 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但是,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十分落后,至今还没 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物流科学技术体系。这个物流科

27、学技术学科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四部分:第 一部分是物流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第二部分是物流工程技术学科:第三部分是物流科学理论 学科:第四部分是物流科学技术其他学科。绝大多数物流学科还都是空白,需要我们去开拓 和创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中国的“大物流科技论”是大物流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的物流管理学科只是大物流科技论中的一个子学科。五是大物流产业论。从实物形态看,整个国民经济是由物的生产、物的流动和物的消费 三大领域组成,也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是由生产、物流和消费三大支柱产业群组成。这里我 们把物流不仅仅看作是一个支柱产业,而是一个支柱产业群,因为它涉及到运输、配送、仓 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

28、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设施建设、物流科技开发、物流教育、 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等等产业。研究认为,物流不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支柱产业,不 仅是一个支柱产业,更是像生产和消费一样的一个支柱产业群,这就是“物流产业群论”。 也叫做“大物流产业论”。“大物流产业论”是大物流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要发展好整个 物流事业,只有物流产业的思想还不够,必须树立“大物流产业论”思想。以上是大物流论的五个基本理论,它们对新世纪我国物流科学技术大发展以及我国物流 事业大发展,都将起到应有的作用。1.2.3对典型物流观念的简单述评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发生的震惊世界的石油危机,石油价格猛涨四倍,其他各项能源 价格

29、也随之上扬,进而对高能耗的各种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石油危机使理论界和经济界 对物流理论刮目相看,物流观念、物流理论,以及根据物流这一新思想、新观念进行的系统 革新和技术发展而促进的物流合理化,在石油危机中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全世界的经济界 和实业界对改进物流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认识到,由于生产领域的潜 力已很难挖掘,再从技术发明、建设工厂、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难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尤其 在原材料、能源价格一再上扬的情况下,生产成本能保证不再上升已是难事,轻易获得更大 利润更是困难,而改进物流则可以比较容易获得更大利润。第三个利润源泉便是在这种情况 下成了物流理论的重要内容。日本

30、人最初推崇的成本中心说、利润说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 的。物流成本中心说得含义,是物流在整个企业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 物流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的产生点,因而,解决物流的问题,并不主要是为要搞合理化、现代 化,不主要在于支持保障其他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物流管理和物流的一系列活动降低成本。 所以,成本中心既是指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指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 宝库”等说法正是这种认识的形象表述。显然,成本中心的考虑没有将物流放在主要位置, 尤其没有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角地位,改进物流如果目标只是在于降低成本,这势必也会 影响物流本身的战略发展。当然,成本和利润是相关的,成本

31、和企业生存也是相关的,成本 中心也不是只考虑成本不顾其他,但毕竟是人们对物流主体作用和目标的认识。利润中心的 含义,是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非 但如此,对国民经济而言,物流也是一国民经济中创利的主要活动。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 述为“第三个利润源”。美国等一些国家学者对物流的认识则是服务中心说,他们认为,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 并不在于为企业行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 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他们在使用描述物流的词汇上选择了后勒一词,特别 强调其服务保障的职能。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企业以其整体能力来乐

32、缩成本增加利润。徐寿波院士的大物流论认为物流更具有战略性。实际上现在学术界和产业界也有越来越 多的人已逐渐认识到,物流是企业、国家发展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操作性任务。物流会影 响企业总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在哪个环“搞得合理一些,省了几个钱。将物流和企业、 以致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直接联系起来的战略说的提出,对促进物流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企业 不追求物流的一时一事的效益,而着眼于总体,着眼于长远,于是物流本身战略性发展也提 到议事日程上来。战略性的规划,战略性的投资,战略性的技术开发是最近些年促进物流现 代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各种物流的定义实际是对物流系统起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的不同认识、不同观念,

33、 因而也将派生出不同的管理方法。长期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存在这物流的过程学说和物 流的管理学说【1。】,众说纷纭,无人能够说服对方。按照徐寿波教授的大物流论,这个争 论就变得亳无意义。从徐院士的大物流论我们可以知道,其实不管是物流的过程学说还是物 流的管理学说,都是物流要研究的某一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是互补的,是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出发点来看待的。就像当年在物理学界广泛争议的光的性质到底是具有粒子性还是具 有波动性一样,在长达百年的争论中,随着权威科学家信奉的学说的变迁,时而推崇粒子说,10北京交通大学王端球教授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的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I:程学科)物流 分

34、论坛点评时的发言。时而推崇波动说,关于这个问题当时也争论的不可开交。到了后来,人们发现光不仅具有粒 子性,而且也具有波动性,两者共存于光这种物质中。这也许就是学科发展初期所不可避免 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化,才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从德鲁克最初提出物流这一词汇开始,到经济界和企业界不管以什么名义采用了这一观 念为止,应该说,物流做为一门科学的形态便诞生了物流是人们将包装、运输、装 卸、搬运、保管等等过去看来互不相关之举统一了起来。物流地位的认识从各个定义的发展 变化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脉络。首先是美国对于物流的认识是从客户服务的角度,美 国人尊崇于物流是为增加客户满

35、意度,对于具体的物流成本不是放在首位来考察的:而日本 对于物流的认识是把物流作为降低成本的源泉,是从“第三利润源泉”的角度出发的,他们 对物流的认识管理就是力求以最低的成本完成物流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竞争的日渐 激烈,从War-Mart的巨大成功里,人们对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到战略的高度。进 一步认识到物流应该是具有战略性地位的,将物流的地位提升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随 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物流管理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从2005年初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 向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名称的变迁就可以知道物流管理的范闱正在逐步扩 大。而中国的徐寿波院士则高瞻远瞩地一步到位就提出了大物流论的观点,使物流的研究直 接就涉及了宏观、和微观各个层而,直接就从支柱产业群的战略高度给了物流管理应有的一 个地位。本文的研究将以此作为参照,选取的物流概念属于大物流的概念,即包含从企业角 度出发的微观物流,也包含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的宏观物流的研究。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6月8次印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