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62874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全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9 单元 总复习第 1 课时 数与代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116页的第1题及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14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2. 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这一特征解决一些问题。3. 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4. 通过复习,能发现不懂的地方,并加以改正。【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 因数与倍数。( 1)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请举例说明。如:3X4=123 和 4 是 12 的因数,12 是 3 和 4 的倍数。( 2)你对因数和倍数还有哪些了解?由学生自己回忆知识、语言表达所

2、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说到下面几个问题: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孤立说因数或倍数。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2. 2 , 5, 3 的倍数的特征。( 1) 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是2 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举例说明。学生举例,教师板书。偶数:2, 4, 6, 8, 10奇数:1, 3, 7, 9, 11( 2) 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学生举例,教师板书。5, 10, 25, 35, 40教师:既是5 的倍数,又是2

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3) 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6 的倍数, 9 的倍数一定是3 的倍数吗?为什么?3 的倍数一定是6 的倍数吗?提示:因为6=2X 39=3X 3可以看出:6 包含有因数3, 9 也包含因数3,从而得出:6 的倍数中一定包含因数3, 9 的倍数也一定包含因数3。所以, 6 和 9 的倍数一定是3 的倍数。3. 质数和合数。4. 1)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又称作什么数?5. 2)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6. 3) 1 是质数吗?是合数吗?、复习讲授1 .写出36的所有因数和100以内的倍数。(1)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怎样写才能不缺写也不多写。2 .从下面四张

4、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0 5 8 7(1)奇数(2)偶数(3) 5的倍数(4) 3的倍数。(5)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6)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7) 是2, 3, 5的倍数由学生独立完成,能写几个就写几个,然后,全班反馈,老师集 体评价。3.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里(数字可重复使用)1 2 4 8 9 1012 15 21 57 91 68偶数奇数(1)学生分别将各数写在相应的圈里。(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判断过程。(3)回答下列问题: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剩下的一定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 明。自然数中,除了合数,剩下的一定是质数吗?为什么?举例说 明。所有的偶

5、数都是合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三、巩固作业1 .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1题。此题是有关2、3、5倍数特征的习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全班反馈。2 .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24题。第3题:此题是巩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第 4 题:此题是有关公倍数的实际问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4 个装一排正好能装完,6 个装一排也正好装完,说明松花蛋的数量就是4 和 6 的公倍数。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找出4

6、和 6 的公倍数,并根据70 多个松花蛋这个条件,判断出是72。四、课堂作业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1. 5 的倍数大于4的倍数。 ()2. 4 的倍数一定是2 的倍数。 ()3. 偶数加偶数和是偶数,奇数加奇数和是奇数。()4. 自然数是由奇数和偶数组成的。()5. 两个质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五、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数与代数(1)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如:3X 4=123和 4是 12的因数,12是 3和 4的倍数。【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对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由于概念较多,学生对此容易混淆,所以本课时教学时教师应先引导学

7、生复习有关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此外,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这可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逐步体会。第9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教学内容】课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的第510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根据意义和性 质解决一些问题。2 .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质。3 .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排除计算中存在的问 题和疑难,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4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 .分数的意义。(1)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2)你怎样理解单位“ 1”

8、?(3)什么是分数单位?举例说明。学生举例。教师板书。如:3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4)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被除数+除数=粤坐2 .真分数和假分数。(1)什么样的数是真分数?真分数大小特征?(2)什么样的数是假分数?假分数大小特征?找一找,填一填。5353Kli IT T T V li) L2真分数:()假分数:()(3)什么样的数是带分数?假分数如何化成带分数?化一化, 练一练。把5与8化成带分数。453.分数的基本性质。说一说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举例说明。3 3x()3+3、.,、厂 7x4 一二()()4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

9、是最大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练习:请求出12和18, 5和3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 数。5.约分、通分。1 1)什么叫做约分?约分根据什么?2 2)什么是最简分数?约一约、练一练。将下面分数约成最简分数。814252449TTK)182?(3)什么叫做通分?通分根据什么?将下列每组分数通分。以吟十和亮部A说一说取公分母的方法。6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试试:化成分数:0.6 0.02 0.47 0.125(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怎么办?试试:把冬

10、、旦、包、3化成小数,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的几种特102000257殊情况。7 .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加法: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计算。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8 .计算方法和步骤。(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3一2二9 99(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8 3+ 12 -12方法:通分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2+_1二上+W 为. 3 - 412 - 12(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从左到右顺序计算1 13+452I543口一瓶+H12+ 123I57 +6461263107+121212129 _ 3_ 3 _ I12 =T=

11、12 = 4带括号的:括号里的数先算。痴 2/ 11、如:了+(了 一了)213 +4=i2(4)简便运算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交换律:a+b=b+a结合律:(a+b) +c=a+(b+c)一基础练习1 .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5题。此题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习题。练习时,由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2 .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8题。这是一道有关最简分数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 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最简分数的概念及化简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教材第119页第710题。1 .第7题。此题是以填空的形式

12、巩固分数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相关知识,是在分数比大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 验分数、整数、小数之间的联系。练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提醒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比的过程。2 .第8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六、课堂作业、填一填。1. 2表示3-2. 3吨表示4也可以表不二、比较大小。L在里填上.或嗔347867251()256712112 .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口1310. 450 332533 .计算下列各题凸43146 + 44 444,解方程:5;V = 1291|57“

13、卜至=1(2)工+1=1(3)-5.解决问题。(1) 一块地,其中的1种菊花,2种玫瑰,其余的种芍药。 43种芍药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种菊花和玫瑰的面积比种芍药的多多少?(2)过去,每加工100个零件,需要5小时,经过技术改造后,6现在每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只需要2小时,时间节省了多少?3七、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数与代数(2)分数加、减法步骤:(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3 23 2 =9 一99(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步骤:通分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 I 2x4 1x3 83夕 * 1=二,3 - 412

14、 _ 1212-12【教学反思】与前面因数与倍数的复习相似,本单元的概念也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时同样需要复习有关概念,并通过练习,将这些概念具体化。复习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线段图等图例帮助学生进 行复习,让学生能真正掌握其要领。第9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1)【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的第2题,课本第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教学目标】1 .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 力。2 .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 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3 .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

15、梳理1 .摆一摆。(1)只给一个正面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 有多种摆法?(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 怎样摆?有多种摆法吗?2 .长方体和正方体。(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将学生的回答填在空格中。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有 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 个顶点还有什么发现?(2)表面积。学生看图解答:6(bu上、下每个面是 形,长,宽,面积是, 两个面积和是 O前、后每个面是 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左、右每个面是 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

16、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 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3)体积。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以上面的图为例)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4)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一般情况下开、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116 页第 2 题。完成课本117 页第 3 题。1. 完成课本第120 页的第16 题。此题是图形变换的习题,练习时,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一是怎样变换得到图二的。2. 完成课本第119 页的第 11 题。练习时,由学生

17、独立填写,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3. 完成课本第119 页的第12题。(1)此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举例说说1cm3,1dm3, 1m3的大小及1L,1mL的水大约有多少?( 2)此题是有关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换算的题目。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4. 完成课本第120 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4 题。此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实际应用的习题。练习时, 教师要引 导学生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评讲三、课堂作业1.填一填。65()dmJ -15000cm2875 mT

18、.二nVdm3L5. 01 in -tin?ISdrn3 =cm33,04L =mL2 .算一算。(1) 一个长方体长0.8m,宽0.6m,高0.4m,求体积。(2) 一个正方体棱长6dm,求表面积。(3) 一个长方体长12cm,宽8cm,高6cm,求表面积。(4) 一个长方体底面积45dn2,高6dm求体积。(5) 一个正方体棱长5dm,求棱长总和。3 .解决问题。一个长方体水池,长4m宽3m, i2nl(1)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这个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3)这个水池能装水多少开?八、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板书设计】图形与几何1 .摆

19、一摆。(1)只给正面看到的图形;( 2)给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2 . 长方体和正方体3 1)具体特征:六个面,十二条棱4 2)表面积5 3)体积: V=Sh【教学反思】本课时复习内容较多,包括 “摆一摆”、 以及 “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内容。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再加上有前面的教学。 所以本课时复习时可采取知识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在进行知识回顾时应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可画图予以引导,最后师生要一起完成课本的习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第 9 单元 总复习第 4 课时 图形与几何(2)【教学内容】课本第 117 页的第 3 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轴对称

20、图形的特征,能利用轴对称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2. 了解物体旋转后的变化,能按照指定的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位置。【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画对称轴。说一说,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的关系。( 2)旋转。什么是旋转现象?旋转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117 页第 3 题。( 1)说一说左图可以通过可以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右图。( 2)右图中绿色部分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多占整个图案的几分之几?九、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

21、交流)【板书设计】图形与几何2.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2)旋转【教学反思】本课时复习内容为图形的变换。这个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再加上有前面的教学。所以本课时复习时可采取知识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在进行知识回顾时应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可画图予以引导,最后师生要一起完成课本的习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第 9 单元 总复习第 5 课时 统计【教学内容】教材第 117 页的第 4 题,第 121 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8 题,思考题及“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各种数量变化情况,能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2. 熟练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各种数

22、量的变化情况,能绘制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3. 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 单式折线统计图。出示课本117 页第 4 题。2. 复式折线统计图。3. 1)课件呈现如下统计图。请学生回答题目中的3 个问题。4. 2)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出示题目内容。5. 16月份商店售出A、B两种饮料情况:品谪4*四/l六A品牌162S1081526B品牌2426106812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3)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又得到哪些信息。二、课堂作业1 .完成课本第121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8题。此题也是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 成问题(1)和(2),然后全班反馈。2 .完成课本第121页练习二十八的思考题和“生活中的数学”。 十、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板书设计】图形与几何画折线统计图图中正确表数据,相邻两点间连线,描出点旁标数据,右上角把日期填。【教学反思】本课时复习应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相关统计图, 在动手实践中升 华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