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问题讨论1.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64484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问题讨论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烛之武退秦师》问题讨论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问题讨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问题讨论1.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问题讨论:1. 如何理解课文的结构?本文按叙事层次,可分为四段。第 1 段:秦、晋围郑的原因及两军驻扎的地点。第 2 段:佚之狐向郑文公推举烛之武见秦穆公解郑之围,烛之武初辞而后许。第 3 段:烛之武以利害关系劝说秦穆公解郑之围,秦穆公私与郑盟,独自还师。第 4 段:子犯请求追击秦军,晋文公不许,亦罢师而还。2. 烛之武用什么理由推辞游说秦军的任务?由此说明什么?郑国在大敌压境的紧要关头, 与秦晋抗衡而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只有通过外交途径才能解决问题。佚之狐告诉郑文公说: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师,师必退。 ”晋文公欣然同意佚之狐的建议。 这就把得力人选烛之武突现了出来, 惟独他能胜任此行

2、, 可见他才能出众,在朝廷中是一位举足轻重,颇有威信和影响的人物。可当佚之狐推举他时,他却推辞: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己。 ”这一推辞,并非故作谦虚,而是饱含着牢骚不平。从下文郑文公所说: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便可看出烛之武壮年时期不被重用的君臣矛盾。经郑文公引咎自责,并进而说: “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才应允。正是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才促使他不记前嫌,同仇敌忾,勇于挑起说秦的重任。在此,他关心国事,不计个人得失,勇赴国难,以大局为重的优良品德和爱国精神充分表现了出来。3. 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时用了哪三种方法?一是直截了当地陈述郑之存亡与

3、秦的利害关系。秦、郑相隔遥远, 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对秦国不但没有利益可言,反而会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二是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只有好处。 这一层是以利益引诱秦伯,攻郑与友郑的利弊轻重,自然就摆在了秦伯面前。三是从秦、 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说明晋人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这席说辞,集中“利害”二字展开话题,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不急不躁,侃侃而谈。在短短的说辞中,竟九次提到“君” ,不仅晓之以利害,而且动之以感情,好像句句处处都是为秦穆公着想,毫不为郑国考虑。 终于使秦穆公认清了利害得失,立即改弦易辙,私与郑盟,罢师而还。4. 烛之武游说秦穆公表

4、现了他的什么才能?烛之武说退秦师,反映了一个爱国老臣头脑清醒,不卑不亢,见识高远,巧陈利害,善于攻心,侃侃而谈。说辞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5.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本文的语言文词简练,含义深刻。第三段已经做了分析,再来看第一段,仅25 个字,既叙述了秦、晋联军压境,郑国处于岌岌可危的形势,又交代了秦、晋围郑的原因,还交代了秦、晋驻军的地点和方位,可见其笔法凝练、高度概括。再从整篇来看,不满300 字的短文,叙述了事件的起因,郑国所采取的对策、人选、内部矛盾及其解决的经过,烛之武赴秦师游说成功,秦晋之师相继罢去等等,展示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结局,有首有尾,故事完整,情节生动,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其简洁洗练,可谓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