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优秀说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69984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光》优秀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司马光》优秀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司马光》优秀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司马光》优秀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光》优秀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司马光优秀说课稿司马光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三年级上册第 24 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 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 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

2、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3 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 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 流利地朗读, 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 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

3、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四、说教法。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 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 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 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 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 读写结合 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 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 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 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司马光优秀说课稿五、说学法

4、。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 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 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 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说教学过程。第一版块:名言导入,激发兴趣。以古代名言警句为话题导入新题, 解题。让学生读, 比较与平时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发现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言简意赅,使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然后导入课题,简单介绍文中主要人物。第二版块:反复朗读,读好文本。本板块除让学生过好生字关外, 应重在读上下功夫。 学生刚接触文言

5、文, 能否正确断句、 流利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因此首先引导学生断句, 让他们明白应怎样停顿,然后通过自读,抽生读检查。在朗读不尽人意时,老师再逐句进行指导,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 并通过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范读,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 切切实实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学习是一种乐趣。 因为好的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激情激趣。第三版块:根据注释,疏通全文。本板块的教学, 在学生依据注释自读自悟的基础上, 采取寻找伙伴, 自由结合的方式,理解内容。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以简驱繁,突破难点。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桥梁。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抓住了一个大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6、?怎么读懂的?“让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一句一句的让学生汇报理解,并有意地进行学法的引导。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引导学生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扩词连句。理解之后大声朗读, 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第四版块:读课文,初识文言文味道。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交流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在此基础上指导感情朗司马光优秀说课稿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读书要读出味道来,抓住关键词,带着问题读书,才能读出味儿来,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学生初识古文, 初步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 刚刚读出

7、古文的一点味道来, 一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个时候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考查一下学生是否能够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之处,一举两得。第五板块:熟读成诵,丰富积累。人常说:“熟读成诵更要紧” ,学完课文,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背,更有利于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第六版块:课外拓展,丰富阅读。随着有效教学框架的不断深入, 课外拓展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八、说板书。板书设计内容精当简约, 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内容, 突出了文章重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 以读为主,读中解,读中品,最后熟读成诵,既使学生读懂了课文, 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