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83057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 X省大学化学系复试试验考试必备 专业:_应用化学0701_姓名:_洪俊杰_ 试验报告 学号:_3070601067_日期:_12.25_地点: _ 课程名称:_中级化学试验_指导老师:_王永尧_成果:_试验名称:_CO2的PVT关系测定和临界状态观测_试验类型:_同组学生姓名:_一、试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试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试验步骤五、试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试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一试验目的 1.学习流体PVT关系的试验测定方法,加深理解流体P-V状态图和不同类型等温线的特征。2.把握实际气体液化的条件和气-液相

2、变、饱和蒸气压的意义。 3.通过对CO2临界现象的感性熟悉,理解临界点和超临界流体的重要意义。4.学习活塞式压力计的正确使用。 二试验原理 PVT关系是物理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总体上,PVT关系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得到:(1)直接试验测定,通过数据拟合参数得到状态方程(2)经验半经验方法,主要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或物理意义的各种状态方程(3)理论推导。对于物质的量确定的系统,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函数PVT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f(P,Vm,T)=0,该方程描述的物质状态图是以P、Vm、T为坐标的立体曲面。在不同温度下截取恒温剖面,相交曲线投影在P-Vm平面上,可以得到由一组恒温线组成的P-

3、Vm图。温度较高时,等温线是一条光滑曲线;温度较低时,等温线上有一水平线段,反映气-液相变化的特征,水平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代表互为共轭的饱和气体和饱和液体,随着温度升高,水平线段不断缩短,饱和气体线和饱和液体线最终汇于一点,即临界点(Criticalpoint)。临界点的温度、压力和体积分别称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和临界体积VC,是物质固有的特征参数。温度低于TC是气体液化的必要条件。温度、压力高于临界点的流体称超临界流体。试验台本体示意图见左图。 由于充进承压玻璃管内的CO2质量和玻璃管截面积不便测量,试验中采用间接方法来确定CO2的比体积。假设CO2的比体积V与其高度呈线性关系。已知C

4、O2液体在20,9.8MPa时的比容V(293K, 3 9.8MPa)=0.00117m/Kg,若实际测定在20,9.8MPa时的CO2液柱高度h(m),则 K即为玻璃管内CO2的质面比常数。所以,任意温度、压力下CO2的比体积为: 式中:h0=h-h0,其中h为试验温度、压力下水银柱高度;h0为承压玻璃管顶端刻度。 X省大学化学系复试试验考试必备 三试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PVT关系测定试验装置1套,由活塞式压力计、超级恒温槽和试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几部分组成。 试剂:CO2工作物质;压力油。 四试验步骤 1.加压前的预备: 1)关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5、2)摇退活塞式压力计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这时,压力台油缸中抽满了油。3)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开启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4)摇进活寒螺杆,使本体充油。如此反复,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为止。 5)再次检查油杯阀门是否关好,压力表及本体油路阀门是否开启。若均已调定后,即可进 行试验。 2.测定气液相变等温线: 1)将超级恒温槽调定在t=10,并保持恒温。 2)压力记录从水夹套管上有刻度开头,当玻璃管内水银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退)活塞螺杆,以保证平衡。 3)平衡后,记录该温度下的压力与水银高度。根据适当的压力间隔取h值,直至压力p=9.8MPa。留意加压后CO2变化,认真

6、测试和观看CO2最初液化和完全液化时的压力和水银高度。特殊要留意饱和气体和饱和液体之间的变化以及液化、气化等现象。4)重复测定t=20、25、27、29时的试验数据。3、测定临界等温线和临界参数,并观看临界现象: a)观看临界乳光现象:保持临界温度不变。摇进活塞杆至压力达PC四周,然后突然摇退活塞杆(留意勿使试验本体晃动!)降压。在此瞬间玻璃管内将出现圆锥状的乳白色的闪光现象。这就是临界乳光现象。这是由于CO2分子受重力场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匀称和光的散射所造成的。可以反复几次,来观看这一现象。 b)整体相变现象:由于在临界点时,气化潜热等于零,饱和气体线和饱和液相线合于一点,所以这时气液的相互转

7、变不像临界温度以下时那样渐渐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且表现为渐变过程,这时当压力稍作变化时,气、液是以突变的形式相互转化。 c)气、液两相模糊不清现象:首先在压力等于7.64MPa四周,突然降压,CO2状态点由等温线沿绝热线降到液相区,管内CO2出现了明显的液面。这就是说,假如这时管内的CO2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相区很接近,可以说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当我们在膨胀之后,突然压缩CO2时,这个液面又马上消逝了。这就告知我们,这时CO2液体离气相区也是特别接近的,可以说是接近气态的液体。这就是临界点四周饱和气、液相模糊不清现象。4、测定高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调整温度t=35,t=45,记录数据

8、。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室温:12.5大气压:102.80Kpa依据20时的数据,算出K=12564.1kgm -2 h0=2.63 X省大学化学系复试试验考试必备 表1CO2等温测定PV关系数据记录 续表1 依据表中数据作图 X省大学化学系复试试验考试必备 图1CO2的PVm图 10 8 6 p/MPa 4 2 0.00.20.40.60.81.01.2 六、试验结果与争论。 表2CO2的饱和蒸汽压数据 温度/P试验值/MpaP理论值/Mpa 10.04.430/ 20.05.6505.730 25.06.3336.432 27.06.6376.734 29.07.0107.129 Vm/Lm

9、ol-1 误差分析:试验值都比理论值小,可能原因是平衡时间不够,在气压计不稳定的时候就读数,导致误差,还有可能是温度偏低,操作原因等。 表3临界比体积Vc(mkg) 3 -1 Vc(文献值) Vc(试验值) 0.002160.00294 Vc=RTc/Pc0.00339Vc=3RTc/8Pc0.00127 RE%=+36.11%,误差较大。首先可能是临界温度掌握不好,并导致了临界现象观测出现偏差,最终导致误差偏大。比较表3中数据,明显试验值偏向抱负气体数据,可能是温度偏高了。 七、心得与体会 临界点问题:由于恒温槽无法精确控温,也就无法达到理论上需要的31.1的温度,所以无法得到临界点的数据。假如要观看到临界点现象,需要小心调整温度,不断重复测量数据和观看现象,但这样的工作会特别烦琐。假如是要得到临界点的数据,在试验过程在要在小范围内得到大量数据,即小范围高密度的温度变化、小范围高密度的压力变化,但试验操作比较困难。 -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