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反周期财政政策解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85812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反周期财政政策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内反周期财政政策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内反周期财政政策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内反周期财政政策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内反周期财政政策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反周期财政政策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反周期财政政策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国内反周期财政政策解析1998年上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受其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继续滑落。这使我们更多地把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放在国内市场的扩大,但据资 料显示,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至1998年7月1日的银 行第五次降息及相关货币政策并未使经济有多大起色,于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重 点落在反周期的财政政策上。本文试就这些热点问题做一些探讨。一、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1)长期以来资源配置的失误(主要是重复建设和效益低下)造成了总量上的供大于求。国家国内贸易局对600多种主要商品的统计分析表明,从

2、1995年起,就有90%以上的商品达到了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1998年第一季度这601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平衡的商品466种占总数的74.2%,供大于求的商品155种占25.8%,几乎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持续了近20年的10%的高年均增长率大大提高了我国总供给的水平, 同时也积淀了过度膨胀阶段的许多不良筹码。高速增长阶段的一个特点便是粗放 经营,只求规模不计成本,同时由于政府和企业投资缺乏远期理性预测,重复建 设和过度投资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剩。全国共有钢铁企业1700多家,是国外钢 铁企业总数的一倍,发达国家钢铁企业的平均规模为年产量1000万吨,而我国 只有5.4万吨。当我们为年产1亿吨钢的工

3、业化成就而骄傲时,资料显示,全球 钢的生产能力已高达10亿吨,而到2000年全球需求不到7.58亿吨。而全国 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也显示,我国企业普遍效益低下。1995年工业生产能力利用充分或比较充分的只占主要工业品的63%,而能力利用不足的占43.4%,全 国900多种主要工业品的生产中有半数以上的生产能力低于50%。(2)社会公众和企业预期成为左右经济的重要因素。首先,物价下降 的预期使总需求萎缩。由于政府今年提出的三个目标,更多地关心保8%和人民 币汇率稳定,而对于物价上涨控制在3%以内无人怀疑,可见,社会普遍相信物 价将继续下降。从理论上讲,这一方面会使消费者持币待购。价格比以前低可以

4、诱使消费者购买,但如果认为未来的价格会更低,则大多数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另一方面,投资者预期未来生产的产品价格会更低,因而认为目前的投资在将来 投产后,产品价格比现在还低,这导致资本的预期收益率下降,投资意愿减弱, 投资需求减少。消费与投资的不足减少了总需求,乂使物价继续下降,从而步入 恶性循环。其次,人均收入增幅回落,收入预期不稳定,以及各项改革措施的出 台,也导致消费紧缩。1993年199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扣除价格因素后 呈现连续上升趋势。依次为2.8%、8.5%、12%、13.8%o 1997年增长幅度却陡 然下降,实际增长5.7%,受人均收入增幅回落的影响,同期人均消费和社会消

5、费品零售总额双双回落。同时收入不稳定的悲观预期,迫使居民采取预防性措施, 首先是紧缩预算,其次是减少或推迟必要的消费支出。今年14月份,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同时,由于我国正处 于经济转型时期,各项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比如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城乡居民的危机感和风险意识增强,从而 强化了储蓄与保险,减少即期消费。(3)消费结构面临升级,而目前没有形成消费热点,市场需求趋淡。目前我国人均GNP刚逾700美元,基本上实现了以家电为主的消费需求拉动阶 段,理应步入更高一级的消费阶段,但由于收入分配不合理,汽车和住房需

6、求短 期内难有大的变化。据分析,在5万亿的储蓄存款中,有1万亿左右属于“公款 私存和各种形式的灰色收入,在通常情况下不构成对于市场的有效需求。另 有一万亿存款属于农村居民储蓄,人均存款额并不太高,除了满足即期需求与消 费外,只能储蓄生命周期中一次性的婚丧等未来购买力;其余3万亿元存款中, 社会20%富有人员的存款要占储蓄额的50%以上,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用于 生活性消费的数量有限。这样算来,城市居民中80%以上的消费主体的人均储 蓄余额难以形成对潜在需求的消费者剩余。可见,靠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经济增 长短期内不可能,今后将有一个居民积聚各种财富的阶段。(4)东南亚金融危机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

7、出口需求的减少同时增加 了国内的供给。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走势已显示出增长放慢的轨迹。19791995 年外贸出口年均增幅25%,而1992 1995年仅20.1%, 19961997年外贸出 口增长率降到11.2%,而今年乂出现了负增长。除了东南亚国家出口的产品类型 与我国趋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降低了他们的出口产品价格,使我国出口产品 价格处于不利地位外,我国在高科技、服务贸易、跨国公司生产三方面均水平很 低,对于出口增幅的回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5)基础设施不健全和消费信用方式滞后,制约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 扩大。虽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是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 求和经济建设

8、还相差很远,也限制了消费结构的升级。如城镇公路建设和交通状 况难以适应对行”的需求。至1997年底,全国空有5000多万平方米的商品房, 其中约30%左右是由于市政基建不配套而直接导致销售不畅。同时由于消费信 用方式未从卖方市场快速过渡到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要求,故不能真正起到缓解生 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作用,而居民长期形成的一次性整体性消费习惯也成为压抑 需求的因素。二、反周期的财政政策通过对以上我国内需不足的成因分析,可见深层次的问题是经济制度 的弊病所致。而短期内带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从1996年5月1日到1998年7 月1日,我国两年内连续五次降息,并从1998年起商业银行取消贷款限额的控

9、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这些改革一方面是金融改革深化的开始,使中国的 货币政策开始具有市场经济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扩 大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个人消费需求,但从实际结果看,上半年经济增长仅为 7%,再一次证明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在经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启动经济增长的 低效性。是不是我国出现了凯恩斯流动陷阱呢?即利率水平降到一定低的水平 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只想保持在手中,这样央行就难以实现通过降低利率, 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法刺激投资的政策目标。但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第一,货 币政策客观上受时滞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奏效,往往需要一年左右。第二,货 币政策的宏观扩张政策同已经或

10、即将出台的住房、医疗、退休等制度改革而引起 居民消费紧缩矛盾、产生政策“抵消。第三、利率杠杆并未完全失灵,更重要是 我国经济也并非完全萧条。所以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具有准凯恩斯陷阱的性质, 但并未完全陷入凯恩斯陷阱。既然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完全可以尝试用反周期 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以及引导货币政策效用的发挥。反周期的财政政策主要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中国财政政策的困难 主要是财政收入水平较低,而财政支出负担日益沉重。故目前中央政府主要通过 增发国债,新增1000亿元国债用于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六个方面的建设。这一方 面是我国经济发

11、展中解决基础设施、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据世 界银行的一份保守的估计,中国因交通设施不足,每年新增的社会成本相当于当 年GDP的1%)。另一方面也可以产生乘数效应,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且 由于中国的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内在联系机制尚未形成,企业投资对利率的变动不 甚敏感,所以挤出效应不会大,这也能充分保证财政政策的效果。但是对于国 债的发行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是国债的发行量要有一定力度;二是要有风 险意识且期望值不宜过高,因为至今世界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没有很成功的例 子。从我国的债务负担率(累计国债余额与全年GDP的比例)来看,1997年底 累计国债5928.8亿占同年GDP

12、的7.93%,按1998年先后确定的发行数6508.6 =2808.6+2700+1000,减到期国债还本1671.45,预计1998年底累计10766亿 同年GDP的约13.3%,而国际上这一指标不应超过50%,可见国债规模还有力 可挖。但从债务依存度(本年国债发行额与本年财政支出之比)来看,按1998 年确定的6808.6亿元,预计要占调整后的全国财政预算的40.19%,已大大超过 了国际公认的20%的限额。此外,还应注意国债发行收入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即投入基础设施的 建设。政府投资应该主要是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而且要立足于经济结构的优 化和经济关系的理顺,不要因为要拉动投资而使本来就不

13、合理的经济结构关系雪 上加霜。最后我们还应优化国债的期限与品种结构,降低国债筹资成本。我国反周期的财政政策还应实行结构性减税与强化税收征管及费税改 革并行。第一,如果我们要想利用税收减免或优惠发展经济,必须强化税收征 管。西方国家税收观念深入人心,国家普遍建立了严格的税收惩罚制度,用重罚 提高人们的纳税意识,体现了税收的刚性原则。因此,在西方国家,如果实行反 周期的财政政策,其减税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可见,税收环境的好坏是一个国家 采取减税措施能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逃税漏税十分严重,这必然影 响到税收政策的发挥。故加强税收征管一方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为 减税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

14、境。第二,考虑到我国普遍减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可采取选择性的局部 减税。如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即在计算增值税时对企业购置固定资产设备予以抵 扣,以降低企业负担。给高新技术企业减税,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新经 济增长点。此外,还可以考虑为新技术企业提供财政贴息和贷款担保等措施。 我国从今年1月1日起提高纺织品和机械产品的出口退税,乂从6月1日起提高 煤炭钢铁等产品的退税,以及简化退税程序,这些都表明税收角度还有一定的操 作空间。第三,改善费税关系。减税必然会减少财政收入。其实目前关于财政 收入占GDP比重的争论关键在于我国存在大量预算外资金以及预算外的预算外 资金。据1995年财税大检查,当年我国财政预算外资金高达3843亿元,占当年 财政收入6242亿元的61.5%,正如朱r6ng基总理指出的,费大于税,是我 国财政体制的一大病症。经过一系列调整,我国各级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至 少在20%左右。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企业的税收负担率在世界上属于中低国 家,但为什么人们感觉却非常重呢?主要是各项“费的比重较高,再加上人们费 税不分的观念,导致了企业负担过重。但“费改税的实行是利益的再分配,应遵 循自上而下的原则,即先把中央各部门的收费做出调整,再规范地方收费。同时二 要及时把条件具备的费改为税。如把养路费改征燃油税,既有利于治理公路三 乱,也有利于强化征收。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