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点的研究.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97216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点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点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点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点的研究.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创新点的研究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创新,这已成为了共识.创新往往孕育在一 个人的孩提时代,到了少年时代,创新应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让创新的种了的根 植于孩子们的心灵,也就为他们日后的创造奠定了基石. 因此,激发学生强烈的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是当前教育刻不容缓的事情.中学语文教学要根据其自身规律和特点,大力实施创新教育.语文教学是既一门根底性、 工具性的科学教学,它是提升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 因此,如何使语文 教学落到实处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语文教学太注重强调老师的作用,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新课程标准?指

2、出“语文教育的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 染作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 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试着从以下几方 面去实践: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的中学谈天说地,不少名义上是实施创新教育,但实际上仍然是教师严 格地限制着课堂,一切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路子牵头学生走, 学生的 创新仅仅 是为教师的教学效劳,是教师的工具.我们的初中生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 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 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水平、理解水平、语言表达水平直线下降.他 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

3、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 教学中很多题目都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 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符合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 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水平.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 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 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 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真正的创新教育应该让学生积极地、自 主地去探索.把课堂作为教师的 饼坛,变为学生的 学坛,变为学

4、生自主探索, 自主创新的场所,才能调动学生创新意识.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犊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朱熹的这番话可称至理.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水平的人必然具有敢于质疑的 良好思维品质,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水平的培 养.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由不敢提问 到敢于提问.引导学生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许多老师认为当堂对问题给 出一种明确的答复才是好的释疑方法, 其实,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开展,学生 自己没有发挥讨论的空间.在释疑的过程,老师不可包办代替,一般问题可指导 学生查工具书解决;关键、重点、难

5、点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讨论,最后老师作适 当的讲解,纠偏和点评.总之,质疑应让学生自求得之到达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见解,独创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 在课堂无须将所有的疑点一一解决,而应给学生留下思维,再质疑的空间.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往往无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获得者,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 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 少,教师指疑多,学生质疑少.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不利于学 生的主动开展.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 思维体操,强调学生 跳起来摘果子课堂

6、上,根据学生实际 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创新的源头 是奇思异想,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的,因此,求异、发散思维是创新 的核心.首先要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摆脱思维的 僵化,呆滞,打破思维的定势、惰性、变换思维的角度,指向、鼓励学生标新立 异,另辟蹊径去探索新问题,发现新结果.其次要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语文 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时, 不要只满足一个答案,要从多角度去思 考问题,探求多向目标,要找多种结果.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理创造 之地,我坚信,只要我们改变观念,通天探索,努力实践,创新之花将会在语 文教坛中灿烂盛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