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复习提优秀名师资料.docx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49881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复习提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复习提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复习提优秀名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复习提优秀名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复习提优秀名师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复习提2017年苏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1518课2017.5第15课 远离”高压线”1.什么叫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违反了社会规范,不同点: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不良行为是指不道德,不规范的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 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3.不良行为的危害?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影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会使人无视法律尊严,危害他人和社会。未成年人有了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治,很容易从不良行为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 行为。4.未成年人如何避免不良行

2、为?我们要用道德、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用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中小学生守则来要求和管理自 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5.未成年人如何矫治不良行为?要提高自身对不良行为的认识,明辨是非,主动避开诱因;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陶冶高雅情趣;要磨砺坚强意志,抵制不良诱惑,自觉矫治不良行为。6.不良行为习惯的自我矫正方法有哪些?替代反应法切断诱因法中断改变刺激法7.什么叫未成年人犯罪?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8.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冲动性、模仿性、从众性、报复性等。9.未成年人犯罪常见的几种心理诱因?好奇心理逆反心理盲从心理攀比

3、心理报复心理10.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外部原因:家庭教育失当、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学校教育不力等;内部原因: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淡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等。11.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也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12.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和学校应在教授未成年法律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看待和分析 社会现象,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引导未成年人逐步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防线,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形式。未成年人的父母应 对主动学习,不断增强监护人应具备的育人素质。预防

4、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在于未成年人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控能力,做一名 合格公民。第16课 孝亲敬长1.如何理解父母的爱?每个人的成长都倾注了父母无数的辛劳和汗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的叮咛嘱咐中蕴含着对我们的质朴爱心。每个人的家境有贫富差异,父母有性格区别,表达爱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但 应该理解父母,不挑剔,不抱怨,多沟通,多交流。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我国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 道德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孝敬父母,人人必须身体力行。3.如何孝亲敬长?孝亲敬长要从现在做起

5、,不拖延,不等待,更不能忽视。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学好功课,不提不合理的要求;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解忧愁; 外出时告诉父母自己的行踪,不让父母担心等。4.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随着年龄增长和见识增多,由于与父母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我们和父母 在许多问题上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在不能接受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和严格要求的时候,我 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5.逆反心理的表现?很多时候表现为对父母的教育和劝说不肯听从,故意顶撞父母,或者对父母的教育不理不睬,甚至 故意反其道而行之。6.逆反心理的危害?会导致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演变成一种心灵上的互

6、相伤害。7.未成年人如何主动调试逆反心理?在沟通中增进理解。和父母产生矛盾时,我们应当保持冷静,换个角度、换种语气、换种方式。8.和父母产生矛盾时,我们应如何与父母沟通?换个角度和想法。父母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参考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可以让我们 少走弯路。换种态度和语气。被父母批评和责骂时,不要急着反驳,试着先心平气和地听父母讲完他们的想 法。然后把握时机,用合适的态度和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说伤害父母的话。 换种表达方式。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对话、写信、网络、请求他人帮助等。第17课 与人为善1.换位思考的作用?为何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学会换位思考,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立 场和视角,体验对方的内心感受,了解对方的确切需求,从而在彼此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对方的是一份尊重和理解,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双方关系就会 融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任何人、任何家,在谋求自己生 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 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发展。2.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尊重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获得他 人尊重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要与

8、他人和谐相处,就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平等指的是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人们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任何人都要遵守法 律,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平等待人,是人与人相处时应有的一种态度,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石。 3.为什么要帮助他人?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问题和困难,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帮助别人,可以解其燃眉之急,激发其活力和希望;成就别人的同时,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净 化了我们的心灵,提升了我们的道德境界。 4.如何帮助他人? 帮助他人不仅需要热情,也需要智慧和方法。 帮助他人要真诚

9、,要考虑对方的实际需要。(不能强迫他人接受帮助,不能居高临下地恩赐和施 舍,不能沽名钓誉搞形式主义,不能损害他人的自尊心,增加他人的负担。要在他人最需要的关键 时刻提供帮助。) 帮助他人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助者自立自强,在于创造条件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 帮助他人方式多样。可以是物质上的帮助,也可以选择精神上的关怀和鼓励;当他人遇到危险情 况时。可以选择极力施救,也可以选择呼救或报警。帮助他人也要有原则。一方面要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要量力而行。第18课 诚信为本1.什么是诚实?诚实就是要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虚伪,不欺骗。2.为什么要以诚待人?以诚待人是我们做事的基本

10、准则,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只有为人坦诚,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与认同、帮助与支持,使你的事业获得成功。一个诚实的人, 即便有一些缺点、失误,人们也能够宽容、理解。3.如何做个诚实的人?为人坦诚,不虚情假意。实事求是,实话实说。说实话也需要智慧和技巧。4.为什么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坚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才能真正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一种 品质,也是一种修养。5.如何说实话?面临许多复杂的情况,坚持说实话需要勇气。如果话说得太直白,会让人觉得唐突、难听,甚至会伤害别人。在不违背诚信原则和法律约束的 前提下,在特点场合,有些不与道德相悖的善意的谎言,能够避免出

11、现尴尬,使人际关系更融洽。6.欺骗的危害?欺骗他人可能骗的了一时,但骗不了一世。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上求真务实,这既是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他人负责。欺骗他人,其实也就是欺骗自己,结果不但害了别人,最终也害了自己。任何企业、任何个人, 只要被视为坑蒙拐骗,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发展。7.为什么要信守承诺?信守承诺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承诺给别人的是一份期待,给自己的是一份义务。兑现承诺,才能获得心灵的释然,赢得他人的信赖。8.如何信守承诺? 注意慎重许诺。在别人有所请求时,应权衡自己的能力,进行慎密的思考。 坚持兑现承诺。作出承诺就要尽力而为。兑现承诺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乃至金钱,甚至终身 践约。 9.什么是信用? 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就是信任。 10.信用的重要性? (个人)个人信用代表着社会或他人对一个人的信赖程度,是个人的“第二身份证”。 (企业)信用是企业的形象名片,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前提条件。对于企业来说,信用不仅是一种 声誉,更是一种无形资产。有良好信用的企业则往往兴旺发达。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难存,国家无信则衰。11.国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意义?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