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关注促进师幼互动.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03876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的关注促进师幼互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老师的关注促进师幼互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老师的关注促进师幼互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师的关注促进师幼互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的关注促进师幼互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二期课改中提出 , 教师的预设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 , 课程应与幼儿的生活相连接。一堂 好的课关键就是要关注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和他所要获得的基本经验 , 从幼儿生活实际和年龄出 发, 坚持“让幼儿跳一跳够得到”的教育原则,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 ,引发幼儿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惟其如此 ,才能使 幼儿进入积极学习状态。记得有一次小班音乐活动 , 我一开始预设的目标是“在跳跳玩玩中学 唱歌玩具进行曲”。但在活动中 ,我发觉幼儿对学唱这首歌曲不是特别感兴趣 , 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用拍手的方式 拍打节奏。幼儿的

2、这种表现 , 可能是平时我们常常会边唱歌边拍手 ,所以,他们对拍打节奏有着 初步的体验 , 就比较感兴趣。为了让活动更有意思 , 我随即改变了目标 , 即“跳跳玩玩中体验 1/2 节拍的强弱感”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跟着音乐用手拍节奏 , 用脚跺节奏 ,又以桌子为鼓来敲 出 1/2 节拍的强弱感。孩子们太高兴了 , 不停的寻找可以拍打的地方来拍打正确的 1/2 节 拍这次活动告诉我:只有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才会喜欢,才会情绪高涨,才会进一步 激发他们探索的源泉。所以 , 老师在师幼互动中 , 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点 , 并在他们原有的经验 上不断调整 , 让幼儿获得的更多。二、关注幼儿对预设

3、问题的回应老师把问题抛给幼儿 , 他们就会举起他们的小手跃跃欲试。有时 , 他们的回应很精彩 , 但更多的 时候,他们的回应是肤浅的 ,甚至是无关的。这时 , 老师就应该关注幼儿的对预设问题的回应 ,并 及时进行提升。1. 学会倾听 , 对幼儿的回答给与提升和总结 在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倾听者。老师要回应幼儿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回答, 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去认真倾听孩子的话 , 分析孩子的话 , 你才能读懂孩子的心。在小班活动“大妖怪”的 第一环节 , 我预设了个问题 : 你觉得晚上是怎么样的?提这个问题的初衷 , 我是要引出夜晚是黑黑的, 初步了解幼儿害怕黑的原因。我提问后 , 一个孩子说 :

4、 我要找奥特曼。显然 , 听他表面上的回 答好像与我的问题无关。但是我没有判定他的对错 ,而是对大家说 :“天黑了 ,宝宝睡觉啦 !关灯 罗! ”并用多媒体的形式, 将“黑暗”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宝宝看到黑黑的屏幕 ,似乎身临其境,即刻表现出害怕的样子 : “好黑啊”“、有怪兽 ,好可怕”、“我要奥特曼和我一 起”听了他们的话 ,我马上回应道 : 原来晚上黑黑的 ,宝宝会很害怕。刚才这位宝宝肯定是想找奥特曼保护他。小班幼儿的思维和语言都还在起步阶段, 所以, 有时他们的回答有些模棱两可或是表达不清 , 这时, 老师应该给其充分的思考或回答时间 , 而不是一棍子打死的否定他。当 孩子的回答在点

5、上 ,但还比较零星时 , 老师则要对幼儿的回答给与进一步的提升和小结。2. 关注幼儿回答及时进行追问小班的孩子的年龄特点 , 往往一个问题的回答 , 缺乏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 , 有时由于 多方面的原因 , 思维处于停滞状态。这时 , 就需教师的“追问” ,启发、引导他们的思维 , 帮他们 突破 ,推动他们创新。在小班的“我的动物朋友”活动中,我便对一些问题做了适时的追问 :师:这只小狗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叫什么 ?幼 1: 小狗。幼 2: 叫小狗。师: 这只小狗身上有一点一点的斑点 , 它会叫什么呢 ?幼 3: 斑点狗当孩子没有说出斑点狗这个名称 , 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 , 而是及时

6、利用斑点狗的外型特征“斑 点”进行暗示性追问追问 , 聪明的孩子马上从我的暗示中找到了答案。3. 及时改变提问方式孩子的思维是跳跃式的 , 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不是机器人 , 他们不会按着老师预设的问题一步 一步去回答。所以 ,当孩子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预设时 , 应及时的改变提问方式来作调整。如在 “我的动物朋友”活动一开始 ,我打开了一扇门 (出示奶牛的尾巴 ), 问幼儿 :门里面是什么 ?孩子 们误解了以为要猜动物的名字 ,一个个喊起来 : “是奶牛”。我立刻改变提问方式 : “在这扇门 里, 你看到了什么 ?”听了这个问题 , 孩子们的回答立刻就到了点子上。老师对幼儿的回应关注地细致、到位

7、 , 教学环节会一环接一环 , 层层递进 ,教师的主导 , 幼儿的 主体就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它不仅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 更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 课堂气氛活跃。三、关注幼儿生成问题的有效性 孩子在积累和提升已有生活经验时 , 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领域去思考 , 进而形成新的思维的 碰撞 , 生成出很多新的问题来。对于小班的幼儿, 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 他们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 , 他们也会在课堂中也会碰出生成的火花。只要老师关注孩 子们对待问题上的每一个细节 ,你就会深切体验到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是无时不有的 , 是无所不 在的。而且 , 这些生成的问题往往是

8、我们老师始料未及的。是该顺应他 , 继续追问 , 还是一笔带 过, 需要老师迅速地思考问题的价值。1. 小题大做在小兔乖乖的音乐活动中 ,幼儿用低低的声音唱着大灰狼的角色。这时,有个幼儿说 :“大狮子也来了”。显然 , 这位幼儿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水平比较高, 他能从音乐的低沉想象到一些可怕凶猛的动物。我立即接上幼儿的话 : “对呀 , 大狮子的声音也是低低的 , 很凶的。大狮子也要 来敲小兔家的门了。”大家又用低低的音调唱起了歌。唱完后我又问 : “还有谁的声音也是低 低的,很凶的?”孩子们你一言 ,我一句 ,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的一个生成 , 是简单的 , 浅显的。但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来

9、说是有价值的, 那么老师就应该把关注到有效生成问题进行小题大做,进行积极的回应 , 来激发幼儿对生成问题的兴趣 , 继续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 , 让幼儿更积极愉快的学习。2. 大题小做同样的 , 对与幼儿引发的一些跟内容无关的 ,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符的 , 不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和 长远发展的 , 没有任何价值的点 , 老师就应该大题小做 , 以一笔带过和忽略的方式简单跳过。四、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幼儿在活动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蒙台梭利说 : “应用我的方法 , 教师教得少而观察得多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发展。基于这一点 , 我把教师的名称改为指 导员。”在蒙台梭利

10、看来 , 教师是儿童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所以, 教师应多关注幼儿的行为表 现。在“太阳和月亮”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玩游戏。我说 : “月亮出来啦” , 幼儿做睡觉的动 作。陶陶做了睡着的样子后 , 学着爸爸 , 开始大声的打呼噜。其他的孩子觉得很有趣 , 也学他大 声的打呼噜。只有楠楠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 一动不动地站在那 , 没有睡觉。我发现了 , 连忙过去 问她怎么了。她小声的说 : 打呼噜太难听了 ,我睡不着 !我转过身问大家 : 楠楠睡不着 ,这是怎么 回事啊 ?其他幼儿说 : “爸爸的呼噜太响了 , 吵着楠楠睡觉了。”我说 :“对呀 ,有时候我们也要 多为别人想一想 , 要学会体谅别

11、人。”马上 , 孩子们安静了许多。楠楠也开心的睡觉了。当关注 到楠楠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的行为 , 我没有直接去干预她 , 而是以询问的口吻来分析研究她的 行为,了解她到底需要什么。在知道楠楠的意愿后, 我没有训斥大家 ,也没有用命令的方式要大家一定要做什么 , 反而把问题抛给幼儿 , 让幼儿来解决。同时 , 在“体谅他人”的情感方面对幼 儿作了一个提升。从这个案例中 ,我们知道了只有细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 ,有时一个动作 , 有时一个眼神 有时一个表情 , 就能分析研究他们的行为表现 , 体会他们行为背后的意义 , 来更加地了解孩子 , 让 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结语 : 一次生动的活动 , 需要老师关注的除了幼儿的兴趣、已有经验、对老师的回应、生成问 题的有效性和行为表现之外 , 还有很多 , 比如关注幼儿情感的提升、关注幼儿成功感的体验, 关注集体与个别等等。我想 , 通过以后在“教师关注”这方面的不断探索 , 我会让活动更加的生动 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