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特殊句式整理教师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03978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特殊句式整理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一特殊句式整理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一特殊句式整理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一特殊句式整理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特殊句式整理教师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 必修一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判断句【第一种类型】(“者,也。”)【第二种类型】(“,也。”)第三种类型】 (“者,。 ”)第四种类型】 (“者也。 ”)第五种类型】 无标志第六种类型】 为加强判断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耳” 等表判断。第七种类型】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 都不是判断词, 而是指示代词, 作判断句的主语。 而有些判断句中的 “是” 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较少作判断词,汉以后越来越多。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者, 也”表判断)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2、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者,也”表判断)3用心一也。 (“也”表判断)4 用心躁也。(“也”表判断)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6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7 人非生而知之者。(否定判断)8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否定判断)9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10 富贵非吾愿(否定判断)11 是寡人之过也(“也”表判断)12 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1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14 刘备天下枭雄。 (无标志判断句 )15 我,子瑜友也(“,也”表判断)16 巨是凡人(“是”表判断)17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

3、乱 (于)江东(“者,也”表判断)(省略)18 田横,齐之壮士耳。 (“,耳”表判断 )19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乃也”表判断)20 .曹公,豺虎也。(“,也”表判断)21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者,也”表判断)(定语后置)22 刘豫州王室之胄。 (无标志判断句 )23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也”表判断)二、被动句【第一种类型】 (动词 + 于+ 主动者)【第二种类型】 (“见 +动词”或者“见 +动词 +于+主动者”)【第三种类型】 (“为 +主动者 +动词”或者“为 +主动者 + 所+动词”)【第四种类型】 (“被(受)+ 动词”或者“被(受) + 动词+ 于

4、+ 主动者”)1金石可镂(名词 + 动词,根据语义可以翻译出被动的意思来)2不拘于时(动词 + 于+动作发出者)3遂见用于小邑(见,被。见 +动词+于+ 动作发出者)4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名词 + 为+动作发出者 +动词) 5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为+ 动作发出者 +所+ 动词) 6 行将为人所并。 (为+动作发出者 +所+ 动词)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受+ 动词+ 于+动作发出者 )8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动作发出者 +所+动词 )9 操军破,必北还。 (无标志,根据语义可以翻译出被动的意思来)10逼(于)兵势耳。 (动词 + 于(省略) +动作发出者)三、

5、宾语前置【第一种类型】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二是必须是否定句, 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 )【第二种类型】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 词的前面。)【第三种类型】 (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 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微斯人,吾 谁与归?”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北面而事之” )【第四种类型】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 一个语

6、法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 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等。)1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2 复驾言兮焉求(一般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焉求”即“求焉” ,追求什么)3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一般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何之”即“之何” ,到哪里去)4 乐夫天命复奚疑 (一般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疑奚”,以天命为乐, 还有什么犹豫彷徨?)5 夫晋,何厌之有?(一般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有何厌”;译文: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6 豫州今欲何至

7、(一般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7 卿欲何言 (一般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8何以言之 . (一般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9 欲安所归乎 (一般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四、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 )【第一种类型】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作现代汉语 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第二种类型】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第三种类型】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1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应为“从蓝草中提取” “比蓝草青”“比水

8、寒冷” , 修饰“提取” “青” “寒冷”的“从蓝草中” “比蓝草”“比水”放到了“提取” “青”“寒冷”的后 面)2 学于余。(应为“于余学” )3耻学于师。 (应为“耻于师学”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应为“不必于弟子贤” )5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应为“其闻道也亦乎吾先” )6 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 ) 7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8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 )9 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 )10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 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11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状语后置 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12 若亡郑有益

9、于君 (状语后置 应为“于君有益” ) 13豫州虽败于长坂。14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15 裹以帷幕。五、定语后置【第一种类型】 “中心词 +之+定语 +者”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长江也(赤壁之战 )(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第二种类型】 “中心词 +定语 +者”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有些

10、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第三种类型】 “中心词 +之 +定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 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 即民间 ,就担忧他的国君。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第四种类型】 “中心词 + 定语” 这种格式和判断句中的主语直接加表语一样, 没有任何语言标志, 辨识起来较困难。 但这种情况出现很少,曾经选进过中学教材的西门豹治邺中有一句: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 这里,“女”是“弟子”的定语,被后

11、置了。如果辨识不清,学生可能理解成堂弟的子女十来个人或“ 跟着弟弟、儿子、女儿大约十来个人 ”。【第五种类型】 “中心词 +而+定语 +者”的结构。例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五人墓碑记 )(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用法: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 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应为“锋利的爪牙” “强壮的筋骨” ,修饰“爪牙” “筋骨”的定 语放到了“爪牙” “筋骨”的后面)2今战士 (还者 )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3 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4

12、人马 ( 烧溺死者 )甚众。5 荆州之民(附操者) 。六、省略句【第一种类型】主语省略 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不能作主语,当需要第三人称作主语时,或重复前句名词,或干 脆省略,所以古汉语中主语省略就比较多。1、承前省:上文已经出现,或者前面有所交代,下文即可将有关词语省去,这叫承前省。如: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是承前主省主。译为: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 (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 (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 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是承前宾省主。 译为:

13、 永州的野外出产怪蛇,(蛇)身黑色的底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2、蒙后省:后文已经出现,前面就不再写出,叫蒙后省,也作承后省。3、对话省(略) 。【第二种类型】谓语省略一般情况下,谓语省略较少,但古汉语时有所见。译时一般要补出。1、承前省。如: 陈胜自立为将军, (封)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 )承前谓省谓。译为:陈胜封自己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2、蒙后省。 3、对话省(略) 。【第三种类型】宾语省略1、动词的宾语的省略动词宾语的省略,一般都是承前省,省略的往往都是多次“之” 。如: 叶公见之,弃(之)而还走。(叶公好龙 )承前宾省宾。译为:叶公看见它,连忙躲开(它)逃走。如果动词后已有介宾短语

14、作补语,它的宾语(代词)也往往省略。如: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 宇下。(赤壁之战 )译为: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他)到檐下。否定句中,代词作的宾语也常省略。如: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指南录后序 )译为:在扬州城下,进退不由(自己) 。2、介词的宾语的省略(略)【第四种类型】兼语省略在兼语句中,使令动词“使” “令”等后的代词兼语常常省略。如: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译为: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就派(他)到边境去带兵打仗。如: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译为:就邀请(渔人)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来招待他。【第五种类型】介词省略现代汉语的介词一

15、般不省略,但古汉语的“以” “于”在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时,常被省略,如 果同时有宾语,更易于被省略。1、介词“于”的省略。2、介词“以”的省略。如: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燕策)译为: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它,何况是活马呢?1輮(之)以(之)为轮2 輮 (之)使之然也3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4 蟹(有)六跪而二螯5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省宾语)6 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7 (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8(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9或师焉,或否焉(“否”后省“师” )10 生乎吾前(者)11 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16、) 1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13 稚子候门(省略“于” ,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14足以为酒(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15 景翳翳将入(省略宾语,景翳翳将入山) 16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17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 氾南18 (烛之武)辞曰19 (烛之武)许之20 敢以(之)烦执事21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22(晋)许君焦、瑕23阙秦以利(于)晋24将军起兵 (于)江东,刘豫州收众 (于)汉南 .(省略 )25 与(之)结盟好26及说备使(之)抚表众27交游 (于)士林.(省略 )28逼(于)兵势耳29操悉浮(之)以沿江30引次(

17、于)江北31 可烧而走(之)也七、固定句式 【第一种类型】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1. 表判断语气。“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2. 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如何”相当于“为什么” 。“何如”相当于“怎么样呢” 。“奈何”相当于“怎么样” 。“何也”相当于“为什么呢” 。“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 ,相当于“为什么” 。3. 表反问语气。“何为”相当于“何必呢” 。 “奚以为”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庸乎”相当于“哪里呢” 。“其乎”相当于“难道吗” 。“安哉”相当于“哪里呢” 。4. 表感叹语气。“焉哉”相当于“吧” 。“何其

18、”相当于“是那样的” 。5表强调语气。常见的有“已矣”“而已” “而已矣” “焉耳矣”等,用在句末,都相当于“罢了”。【第二种类型】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1. 表比较作用。 “孰与”相当于“跟相比谁更” “无如”相当于“没有像” “何于”相 当于“跟比” 。2. 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 “见于”等。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4.表认定作用。常见的有“于是”“然也”。“于是”相当于“在这时候” 。【第三种类型】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1表并列关系。这类固定句式容易判断,跟现代汉语的表并列的关联词语相似,如“载载”“且且”等,通常翻译为“一边一边”或“又又”等

19、。2. 表因果关系。“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是以” 也就是“以是”,是一种宾语前置的用法, 相当于“因此”。“以”表原因,“是” 就是“这”。 “是故”相当于“因此” 。“以故”相当于“因为这个原因” 、“因此”。3. 表假设关系。“然则”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可以视为“然”相当于“这样”,“则”相当于“那么”【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1“以为”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把当做”;二是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2.“于是”也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在这时” ,“在这件事上” ;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里的连 词“于是”。3“所以”通常也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的原因”,二是“是用来的”或“的凭借”。1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