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藻井建筑形式教学创新.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06009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藻井建筑形式教学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藻井建筑形式教学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藻井建筑形式教学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藻井建筑形式教学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藻井建筑形式教学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藻井建筑形式教学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藻井建筑形式教学创新.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藻井建筑形式教学创新摘要:藻井作为传统建筑中独特的建筑装饰,具丰富多变的造型和样式表达 了我国古代木构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现代设计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立体构成教学中引入藻井建筑形式的研究,构建 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进行传统建筑形式的再现与重组,不仅可以 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而且能增强学生的传统文 化素养,传承美学精神.关键词:藻井;建筑;立体构成;教学;创新1立体构成实验教学现状反思在设计领域,所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它具有构造、解构、重构、组合 之意,是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运用理性的分析方法,将一定的形态元素进行

2、 创作性的组合.所谓 立体是相对于平面而言的三维概念,具有长度、宽度和深 度三个构成要素.立体构成就是一门研究三维空间中立体造型规律的学科;是建立在点、线、面、体等抽象几何形态根底上的,具有运动特征和 时间概念的构成语言;是一种将物理、生理、心理、工艺、材料、力学和美学等相结合的空 间艺术形式.构成教育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2 0世纪80年代引 入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 服装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领域,成为我国设计根底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 局部.作为造型设计的根底课程和造型练习的一种手法,立体构成教学就是通 过对构成理论、构成要素、构

3、成方法等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思维的启发与探索;通过对形态解剖和重组的练习,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性、创作性以 及眼睛、大脑和手的协调性;通过对形态、空间、运动和透视的研究,以及对不同 材料质感、肌理和结构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形态美、空间美、材质美和创造美,并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力和表现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 识,为之后的专业设计奠定一定的根底.然而,当前立体构成实验教学中却存在很 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立体构成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具体而言,表达在以下方面:比方:1学生对 构成的理解简单化和片面化,造成设计侧重技法练习,忽 视认知水平与创新水平的培养.2构成中注重点、线、面、体的形体

4、构造,缺 乏形态的三度空间体验与想象,无视立体空间创造水平的培养.3教学内容陈旧,多根据点材、线材、面材、块材等材料特性划分教学模块,缺少与工艺、心理、力学和美学等相结合的课题设计.4形式练习过分强调形式美和艺术性, 往往无视人文、地理、力学、工学等内容的考虑,导致作品矫揉造作、华而不 实,缺乏深刻内涵.5设计多从纯形式入手,练习过于模式化,缺乏设计观念 和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引导,学生作业趋同化现象严重.6制作过程中材料的应用两级分化,局部学生采用传统材料,创新程度不够,作品缺乏时代感.相反 , 有的学生片面追求新材料的艺术效果,无视作品的内在精神品质.7 考核模式多 以教师为中央,缺乏师生互评

5、、生生互评;注重作品的终极设计效果评价,无视创 作过程中创新思维水平的培养.8构成根底教育与专业设计缺乏联系.因此 ,立体构成的实验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设计元素,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更学内容, 创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现代构成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建立 根底课程与专业设计之间的联系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藻井建筑形式的审美特征2.1 藻井解读藻井是建筑中室内顶棚上的装饰构造.它是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局部,是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精华,其严谨的建筑结构代表着传统建筑高度的表现 力、感染力和艺术审美价值.藻井之名,汉时期张衡在?西京赋?中就有记载:直雄虹之长梁,结梦榛以相接,蒂倒

6、茄于藻井其文注称 藻井当栋中,交 木如井,画以藻文可见早在汉代的传统建筑中就已经出现藻井.藻井一词, 历代文献记载中有 方井“、天井、龙井、绮井、斗八等多种说法.据汉应 劭?风俗通义?的记载,藻井的出现最初与防火有关.古人认为对于木制结构 的建筑而言,常有火灾之患,故在殿堂、楼阁等的最高处作井,并装饰藻类水生 植物,希望借此征服火魔,预防火灾的发生.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念的 丰富与完善,藻井的防火作用逐渐淡化,而装饰作用逐渐凸显.藻并从最初的功能 性建筑构件逐渐演变为以装饰为主体的建筑形式 .受礼教精神的影响,藻并作为 古典建筑最高级的室内建筑样式,多用于宫殿、建筑、石窟寺、墓室等的重

7、要 部位,如宫殿中皇帝宝座上空、佛殿内佛像上空或石窟寺的覆斗顶窟上空等.它 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也充分表达出古人对天的敬畏和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蕴 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2.2 藻井的构成形式藻井是集复杂的结构、精巧的雕刻和浓艳的彩画于一体的具有极强欣赏价值的建筑艺术.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口径较大,构造繁复,四壁常装饰花纹、雕刻或彩绘.造型多见方形、圆形、八角形和其他多边形等.有的藻井各 层之间使用斗拱,雕刻精巧华美;有的仅由层层木块叠落而成,既富有很强的 装饰性又简洁大方.一般研究认为,藻井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中溜是模仿古代居建筑的结构而来的.汉代出现了覆斗形和斗四形藻井,是传统藻井的早期

8、形 式.其中,斗四藻井的构成形式成为汉代以后各种藻井结构变化的根底.宋代 时,藻井的形式已趋于成熟,制作也较为标准化 .据?营造法式?的记载,主要 有斗八藻井和小斗八藻井两种形式.宋、辽、金时代是古代藻井的重要阶段,不仅 数量逐渐增加,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圆形藻井、六角形藻井、八角形藻井和菱形藻 井等,造型丰富多变.明清时期的藻井显得更为精巧、华丽、华美,形式较之前代 也有很大,结构与装饰统一.藻井作为古建筑中独有的一种建筑装饰 ,构成形式不 仅遵循着实用和美观相统一的根本原那么,而且符合形式美的规律.比方,藻井形式 多样,样式绝不雷同,但各个历史时期藻井的根本结构又相类似,呈现了变化中求统一,

9、统一中见变化,实现了多样统一的根本规律;藻井的整体结构符合对称与 均衡,放射与,尺度与比例,简化与繁复,运动与静止等形式法那么;木板的层层叠落之间,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等.总之,藻井的建筑形式表达了古代工匠的高 超技艺,实现了构造之美.3立体构成中藻井建筑形式的创新实验研究立体构成作为构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 础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藻井建筑形式的立体构成实验课题不仅注 重立体形态本质及空间构成规律的研究,而且注重形式美感和构成技法的探索, 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的启发与培养.?3.1理念与内容创新藻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其丰富多变的造型和装饰表达

10、了木构 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是我国古代先民留下的智 慧宝藏,更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立体构成实验教学 中,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学生对理性、抽象的构成理论难以理解,易于排 斥.单纯从构成原理入手展开的练习和对形式法那么的生搬硬套,不仅缺乏人文精神内涵,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水平的培养.因此,将藻井构成形式的研究纳入立体 构成教学体系,构建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将传统文化转换成 现代设计语言,进行传统建筑形式的再现和重组构成,是借鉴传统建筑艺术的表 现形式来拓展立体构成实验教学的有益尝试.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创新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

11、养,传承美学精神.2.3 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要素,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效举措.作为设计根底教学的重要环节,立体构成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应注意学生的水平,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以藻井建筑装饰为主体的工程式教学法,注重基本原理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弥补了灌输式“、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缺乏,教学手段更具体、有趣和具有针对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学生对传统建筑艺术的接纳、吸收、传承和创新水平.3.3模式与过程创新立体构成教学一贯盲目模仿西方构成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 .练习过程过于机 械化和程式化;教学程序刻板、重复;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注重最终视觉效果和制作工艺评价,无视创作过 程中创新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藻井建筑形式为主体的立体构成实验研究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以往教师以 以构成讲构成和学生 就构成学 构成的局面.通过对古代藻井造型元素和形式要素的提炼与重构,能提升学生 对传统形态的感悟水平、洞察水平和有目的的创造水平.同时,通过对传统建筑艺术的来源、本质、特征、构造、技法等的研究、临摹、剖析与再设计,可强 化学生借鉴传统和重塑传统的水平,从而实现对传统建筑艺术的设计创新与应 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