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测量限差摘要.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06063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施工测量限差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铁施工测量限差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铁施工测量限差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铁施工测量限差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铁施工测量限差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施工测量限差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施工测量限差摘要.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标准地面平面限制测量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 长度 (km)平均 边长 (km)测角 中误差()测距 中误差(mm)测距相对 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 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1级 仪器2级 仪器3级 仪器三等1431.8201/150000610一3.6,n1/55000四等91.52.5181/8000046一5,n1/350002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平均 边长 (m)闭合环 或附合 导线总 长度 (km)每边测 距中误 差(mm)测距相 对中误 差测角中 误差 ()水平角测回 数边长测 回数方位角闭 合差()全长相对 闭合差相邻点的相 对点位中误

2、 差(mm)I级 全 站 仪II级全 站仪I、II级全站仪35034士 41/6000 02.546往返测 回各2 测回士 5vz n1/3500083 .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等级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半测回归零 差()一测回内2c互差 ()各测回方向较差 ()一级1 级仪器526 962级仪器538 139二级2级仪器82 12 18 126级仪器84 18一 244 .水平角观测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以下相关规定:3.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泡在各位置的读 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大于1格6级仪

3、器 不应超过1.5格.3.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3.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 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3.4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旋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 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超过1.5.3.5 光学对中器的视轴与竖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mm.4.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精度等级光学测微器两次 重合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值一测回内2c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 较差四等及以下1 级仪器16962级仪器38139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一1218126级仪器一18一24

4、地面高程限制测量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千米高差 全中误差 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 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 差与点联测附和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二等2一DS1因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4ML一三等650DS1因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12 ML4ML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四等10 16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20 ML6ML五等15一DS3单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30 ML一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 测量 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和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水准仪 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 和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MA全中误差Mw与 点联测附和或 环线一等士 1+ 2

5、35 45DS1锢钢尺或条往返测往返测士 4V L二等+ 2+ 424DS1码尺各一次各一次+ 8VL水准测量测站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m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 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视线长度20cm以上视线长度20cm以下一等DS1 50 1.00.50.3二等DS1 60 2.00.40.3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等级上下丝读数平均与中丝读数之差基、辅分划读数 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 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 之差一等3.00.40.61.0二等3.00.50.72.0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mm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测段、区段、 路线的往返 高差不符值测段、路线

6、的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附和路线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段 高差之差偶然中误差M A全中误差Mw平原、丘陵山区二等 1 2+ 4 MLs一+ 4 V L6,Li三等3 6+ 12 MLs8,Ls+ 12 MLs+ 15, Ls20,Li四等5 1020,Ls+ 14MLs+ 20 MLs+ 25 MLs30,Li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技术要求导线长度km最大边 长m每边测距中 误差mm垂直角中丝法观测测回数往返高差较差mm高程闭合差mmII级全站仪III级全站仪4100+ 1512100Md+ 40VL三、联系测量1 .隧道贯穿前的联系测量工作不少于 3次,宜在隧道掘进到100m、300m 以及距贯穿

7、面100200m时分别进行一次.当地下起始方位角较差小于 12时,可取各次测量成果的平均值作为后续测量的起算数据指导隧道 贯穿.2 .隧道内定向边边长应大于60m,视线距隧道边墙的距离应大于 0.5m.3 .隧道内限制点间平均边长宜为150m.曲线隧道限制点间距不应小于60m4 .水准线路往返较差、附和或闭合差为士 8VzLmm.5,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穿前进行三次,并应与传递高程测量同步进行.重 复测量的高程点间的高程较差应小于 5mm,满足要求时,应取逐步平均 值作为限制点的最终成果指导隧道掘进.四、暗挖隧道、车站施工测量1,地下施工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点宜每 50m设置一个.2,

8、施工高程测量可采用不低于 DS3级水准仪和区格式木质水准尺, 并按城 市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往返观测,其闭合差为土20VzLmm L以千米计.3 .施工竖井、斜井等地面放样,应设结构四角或十字轴线,放样后应进行 检核.临时结构放样中误差为土 50mm,永久结构放样中误差为土 20mm.4 .车站采用分层开挖施工时,宜在各层测设地下限制点或基线,各限制点 或基线点的测量中误差为土 5mm.有条件时各层应进行贯穿测量.5,采用双侧壁桩及梁柱导洞法施工时,应根据施工导线测设壁桩 的位置,其测量允许误差为土 5mm.6.车站钢管柱的位置,应根据车站线路中线点测定,其测设允许误差为土 3mm.钢管柱安

9、装过程中监测其垂直度,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核测量.7,始发井中,线路中线、反力架及导轨测量限制点的三维坐标测设置与设 计值较差应小于 3mm.8,衬砌环完成壁后注浆后,宜在管片出车架后进行测量内容宜包括衬砌环 中央坐标、底部高程、水平直径、垂直直径和前端面里程.测量误差为士 3mm.9,暗、明挖隧道和高架结构横向贯穿测量中误差为土50mm,高程贯穿测量中误差为 25mm.五、明挖隧道、车站施工测量1 .检测成果与原成果较差:精密导线点应小于10mm、二等水准点应小于5mm、线路中线限制点应小于 15mm.2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测量2.1 连续墙的中央线放样中误差应为土 10mm;2.2 内外导墙

10、应平行于地下连续墙中线,具放样允许误差应为土5mm;2.3 连续墙竣工后,应测定其实际中央位置与设计中央线的偏差,偏差值应小于30mm.3 .结构施工测量3.1 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应依据线路中线,在底板垫层上标定出钢筋 摆放位置,放线允许误差应为土 10mm.3.2 结构边墙、中墙模板支立前,应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线放样边 墙内侧和中墙两侧线,放样允许偏差为 0+5mm.3.3 顶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将线路中线点和顶板宽度测设在模板上, 并应测量模板高程,其高程测量允许误差为 0+10mm,中线测量 允许误差为土 10mm,宽度测量允许误差为-10+15mm.3.4 采用盖挖逆作法的结构施

11、工测量应按以下方法进行:1 .顶板立模,应在连续墙或桩墙的顶面,每 5m测量一个高程点并 标定其位置,同时在连续墙或桩墙的侧面标出顶板底面设计高程 线,其测量允许误差为010mm;2 .中板施工前,应对顶板上的线路中线限制点和高程限制点进行检测,并通过顶板上的预留孔或预留口将这些限制点的坐标和高程 传递到中板的基坑面上,作为支立中板模板和钢筋的依据;在浇 筑混凝土前应对标定在模板上的线路中线限制点和高程点进行检核,其中线测量允许误差为土 10mm,高程允许误差为0+ 10mm;3 .底板的施工测量方法同中板,其中线允许误差应为土 10mm,高程 允许误差应在-100mm之内.六、结构断面测量1

12、 .结构横断面及底板纵断面测量应以贯穿平差后的施工平面和高程限制点及调整后的线路中线点为依据,按设计或工程需要进行.直线段每6m、 曲线段每5m测量一个横断面和底板高程点,结构横断面变化处和施工 偏差较大段应加侧断面.2 .结构横断面测量可采用不低于III级全站仪或断面测量仪等测量设备进行 测量.横断面里程中误差为土 50mm,断面点与线路中线法距的测量中 误差为土 10mm,断面点高程的测量中误差为土 20mm.3 .底板纵断面高程点可使用不低于 DS3级水准仪测量,里程中误差为土 50mm,高程测量中误差为土 20mm.七、铺轨基标测量1 .限制基标在线路直线段宜每120m设置一个,曲线段

13、除在曲线要素点上 设置限制基标外,曲线要素点间距较大时还宜每60m设置一个.2 .限制基标埋设完成后,应对其进行检测,检测内容、方法与各项限差应满足以下要求:2.1 检测限制基标间夹角时,其左、右角各测两个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 与360较差应小于6 ;距离往返观测各测两个测回测回较差及往返 较差应小于5mm;2.2 直线段限制基标间夹角与180较差应小于8,实测距离与设计距离 较差应小于10mm;曲线段限制基标间夹角与设计值较差计算出的线路 横向偏差应小于2mm,弦长测量值与设计值较差应小于 5mm;2.3 限制基标高程测量应起算于施工高程限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施测;限制基标高程实

14、测值与设计较差应小于2mm,相邻限制基标间高差与设计值得高差较差应小于 2mm.八、隧道施工测量1 .隧道工程的贯穿限差类别两开挖洞口长度mm贯穿误差限差mm横向L 41004 L 81508L 10200高程不限702 .隧限差道限制测量对贯穿中误差影响值两开挖洞口长度mm横向贯穿中误差mm高程贯穿中误差mm洞外限制测量洞内限制测量竖井联系测量洞外洞内无竖井的有竖井的L 42545352525254L 8356555358 L 10508570503 .隧道洞内外平面限制测量的等级平面限制网类别洞外平面限制网等级测角中误差隧道长度L km导线网洞外三等1.82V L5四等2.50.5 L2一等5L 5四等2.52 L 16三等66V S 16四等10S 65 .洞内平面限制网导线的边长宜近似相等,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段不宜短于70m;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小于 0.2m.6 .洞内高程限制水准测量应往返进行,且每隔200500m应设立一个水准 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