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4-高考真题——理综广东卷化学解析版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5077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04-高考真题——理综广东卷化学解析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04-高考真题——理综广东卷化学解析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04-高考真题——理综广东卷化学解析版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04-高考真题——理综广东卷化学解析版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04-高考真题——理综广东卷化学解析版优秀名师资料.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04-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广东卷)化学解析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A 理科综合-化学卷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 D(新型复合材料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轻巧、使用和

2、新潮 答案:B 解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8(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2+3+-+2+-,ClO,Cl B(K,Cu,OH,NO A(Fe,Al3+-2+2-2-2-C(NH,Na,Br ,SO D(Mg,H,SiO,SO 4434答案:C 2+-解析:A(Fe和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D(有硅酸沉淀生成。 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 2-2-B(用BaCl溶液鉴别SO和 SO 243C(用浓HNO与Cu 反应制备NO 32D(将混有HCl的Cl通入饱和NaHCO溶液中除去HCl 23答案:C 解析:A(两者密度都比水小,均发生萃取

3、,溴水层褪色;B(两者都有沉淀生成;C(两者均能与NaHCO溶液反应,而且引入CO。 3210(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O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AlO制备Al 2223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实验室用NHCl 和Ca(OH)制备NH 423答案:D 解析:A(有单质O生成;B(有单质Al生成;C(有单质H和N反应。 22211(设n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常温下 ,4gCH含有n个C?H共价键 4 A B(1 mol Fe与过量的稀HNO反应,转移2 n个电子 3 A,1LC(1 L 0.1 mol ?NaHCO液

4、含有0.1n个HCO 3A 3 D(常温常压下,22.4L的NO和CO合气体含有2 n个O 原子 2 2A答案:A 解析:B 应该是转移3n个电子;C 应该是小于0.1n个HCO;D条件错误,应为标准AA3 状况。 12(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A SO有漂白性 SO可使溴水褪色 22B SiO有导电性 SiO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22C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和CO 23+D Fe有氧化性 FeCl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3中的铜 答案:D 解析:A关系不对,陈述?是还原性;B二氧化硅不导电;C关系不对,陈述?是吸水性;3+2+3+2+2+D

5、选项Fe有氧化性,能将电路板中的Cu氧化为Cu,即2Fe+Cu=2Fe+Cu。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提供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对2个且正确的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2(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3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答案:B D 解析:从图看知:X为O,Y为Na,Z为Al,W为S,R为Cl。A(应该是Y(Na),Z(Al),X(O);B(非金属

6、性ClS,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S; C(硫酸为共价化合物;2Al(OH)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3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 23(+-A(c(H)=c(Cl)+c(OH) 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12-1 C(由HO电离出的c(H)=1.010mol?L2-1-D(与等体积0.01 mol?L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CHCOO) 3答案:A C +-2-1解析:电荷守恒A对;B(氨水过量,显碱性;C(盐酸电离出的c(H)=1.010mol?L,+-12-1-根据K可确定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 c(O

7、H)=1.010mol?L;D(CHCOO要发生水解w3-反应,故c(Cl)c(CHCOO)。 330(14分)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反应? 化合物?可由化合物?合成: (1) 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_。 (2) 化合物?与Br加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 2(3) 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 ) 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化合物?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的产物,该反(4应方程式为_(注明反应条件)。因此,在碱性条件下,由?与反应合成?,其反应类型为_。 (5)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发生银镜反应。V与?也可发生类似反应?的反应,生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8、为_(写出其中一种)。 答案: (1)CHOBr 75(2) (3) (4);取代反应 (5) 解析: (2)化合物II中的碳碳双键能被Br加成;(3)化合物III到化合物IV发生的是卤代烃的2水解反应,故由化合物IV可逆推出化合物III;(4)化合物IV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化合物IV与反应生成化合物II和HCl,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IV II ; (5)根据V能发生银镜反应,结合IV的分子式CHO可推出V为CHCHCHCHO或48322(CH)CHCHO,再结合题中信息反应?,可写出化合物VI的结构简式。 32-131.(16分)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mol?

9、LKI、0.2,淀粉溶液、-1-10.20mol?LKSO、0.10mol?LNaSO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28223已知: -2-2-2-2-=2SO+I(慢) I+2SO=2I+SO(快) SO +2I284222346(1) 向KI、NaSO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SO溶液,当溶液中的2232282_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O23222与SO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O):n(SO) 。 282328(2) 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体积V/mL 序号 KSO溶液 水 KI

10、溶液 NaSO溶液 淀粉溶液 22822310.0 0.0 4.0 4.0 2.0 ? ? 9.0 1.0 4.0 4.0 2.0 8.0 V 4.0 4.0 2.0 ? x表中V=_mL,理由是_。 x2-(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O),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3,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282-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O),t的变化曲线示意28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4)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 2Li(s)+I(s)=2LiI(s) ?H 2已知:4Li(s)+O(g)=2LiO(s) ?H 2214 LiI(s)+O

11、(g)=2I(s)+2LiO(s) ?H 2222则电池反应的?H=_;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_极。 答案: (1)NaSO,2 223(2)2.0 保持溶液总体积相同,仅改变反应物KSO的浓度而其他物质浓度不变,才能228到达实验目的。 (3)如图所示 (4)(?H-?H)/2 正 12解析: 222(1)溶液显蓝色,说明有I存在,可确定SO完全被消耗,结合SO,I,2SO2232822322可知,当SO和SO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恰好不能观察到蓝色,若想观察到蓝色,232822需保证n(SO):n(SO) 2:1。 23282(3)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c(SO)变大,此

12、时图像在原曲线上282方;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SO)变小,此时图像在原曲线下方。 281(4)将两个已知反应分别标作?和?,根据盖斯定律,(?-?)得2Li(s)+I(s)=2LiI(s),得22,HH-12?H=;该反应中I被还原为I,即碘电极为正极。 2232.(17分)难溶性杂卤石(KSO?MgSO?2CaSO?2H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24442平衡: 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2(1)滤渣主要成分有 和 以及未溶杂卤石。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 。 2(3

13、)“除杂”环节中,先加入 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 溶液调滤液pH至中性。 +(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是图14,由图可得,随着温度升高, ? ? 图14 (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 95 已知298K时, K(CaCO)=2.8010, K(CaSO)=4.9010,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sp3sp4衡常数K(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Mg(OH)CaSO 2 42+(2)加入Ca (OH)溶液后,生成Mg(OH)和CaSO,溶液中Mg浓度减小,使平衡向右224+移动,K变多。 )KCOHSO (323 24+(4)?

14、反应的速率加快,平衡时溶浸时间缩短。?在同一时间K的浸出浓度大。 4 (5)K=1.7510解析: -2+(1)饱和Ca (OH)电离出的OH会结合Mg;(3)除杂过程中注意不要引入新的杂质,故2+采用KCO和HSO;(4)随着温度升高,浸出的K浓度逐渐增大,且浸出速率也逐渐加2324快。 (5) 2+2+2-2-CaSOCa + SO K(CaSO)=c (Ca)c(SO) 44sp442+2+2- 2-CaCOCa + COK(CaCO)=c (Ca)c(CO) 33sp332,5K(CaSO)c(SO),4.9010sp444 ,,K1.751029,cK(CO)(CaCO)2.8010

15、,3sp333.(17分)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 反应原理: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4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分子量是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 (1)操作?为 ,操作?为 。 (2)无色液体A是 ,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 ,现象是 。 (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

16、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 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 解, -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生成白色沉淀 滤液含有Cl_ ? 干燥白色晶体,_ 白色晶体是苯甲酸 (4)纯度测定: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3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 ,计算结果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答案: 3、学习并

17、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分液 蒸馏 4.二次函数的应用: 几何方面(2)甲苯 酸性KMnO溶液 溶液褪色。 4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 点在圆外 dr.?冷却结晶,过滤 23.53.11加与减(一)4 P4-12?滴入稀HNO和AgNO溶液 33186

18、.257.1期末总复习及考试?加热使其熔化,测其熔点 白色晶体在122.4?左右完全熔化 函数的增减性:,32.4010mol122g/mol4,100%(4) 96% 1.220g解析: 115.75.13加与减(二)2 P61-63 数学好玩2 P64-67操作I能分离有机相和水相,为分液;有机相中有未反应的苯甲酸和甲苯,可蒸馏出甲苯;由于甲苯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故可用KMnO溶液检验;根据题中所给苯甲酸44的溶解度数据可知,应采用冷却结晶饱和溶液的方法制取晶体,过滤后得到不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和无色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33.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待定系数法)-Cl;将白色晶体加热,并用温度计测其开始熔化的温度,发现122.4?开始熔化,由此可确定该白色晶体为苯甲酸。(4)根据关系式:CH?COOH,KOH和反应中消耗KOH的量可65求出样品中苯甲酸的质量,进而求出其质量分数为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