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之十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50902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之十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之十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之十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之十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之十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优秀名师资料.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2高考化学试题分类之十: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9(2012安徽高考T9)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2CO2(g)+S(l) 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解析】由反应中物质的状态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A错;S的状态时固态,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故B错;因H10,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时平衡

2、向逆向移动,SO2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因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加入催化剂对它无影响,故D正确。【答案】D4. (2012江苏化学T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解析】由图像可知,生成物的能量高,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故B错C正确;由图可知,正逆反应的活化能相等,都是E2。【答案】C10. (2012江苏化学T10)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C.N2(g)+3H2(g)2NH3(g) 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解析】CaCO3(s)=CaO(s)+CO2(g)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一般是吸热反应,故A错;铁比铜活泼,组成的原电池中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故B正确;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

4、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故D错。【答案】B12(2012福建高考T12)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燃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小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D在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 molL-1min-1【解析】在050min之间,pH=2时和pH=7时R都完全降解,降解的百分率相等,故A正确;由图像可知,pH越小,曲线的斜率越大,也就是反应速率越快,故B错;物质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应该越快,故C错;p

5、H=10时,在2025min之间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10-4molL-1min-1,故D错。【答案】A14. (2012江苏化学T14)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PCl5,反应PCl5(g) 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050150250350n(PCl3)/ mol00.160.190.20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为(PCl3)=0.0032 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H0C.相同温

6、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达到平衡前(正)(逆)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解析】=0.0016 molL-1s-1,故A错;由表可知,平衡时c(PCl3)=0.10molL-1, 升高温度, c(PCl3)=0.11 molL-1,说明升高温度时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吸热,H0,故B错;平衡时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4 molL-1、0.1 molL-1、01 molL-1,K=0.025,Qc=0.02K,故平衡正向移动,(正)(逆),故C正

7、确;根据等效平衡原理,a、b、c三个容器建立的是等同平衡,a中PCl5(的转化率为20%,则b、c中PCl3的转化率为80%;将bc中间的隔板抽掉压缩成d的过程中,平衡逆向移动,PCl3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答案】C18(2012上海化学T18)为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以(H2)表示),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NH4HSO4固体,(H2)不变 B加入少量水,(H2)减小C加入CH3COONa固体,(H2)减小 D滴加少量CuSO4溶液,(H2)减小【解析】A项导致溶液中c(H+)增大,(H2)加快,A项错误;B项导致溶液中c(H+)减小,(H2)减小,B项

8、正确;C项因发生CH3COO-+H+CH3COOH,导致溶液中c(H+)减小,(H2)减小,C项正确;D项形成铜锌原电池,(H2)加快,D项错误。【答案】BC8(2012全国大纲高考T8)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 H2O(g)CO2(g) + H2(g) 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解析】CO(g)H2O(g)CO2(g)H2(g)是一个气体分子数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故A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

9、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CO 的转化率降低,故C错;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转化率不变,故D错。【答案】B12. (2012四川高考T12)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SO2与1.100molO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600发生反应:2SO2 + O2 2SO3,H2m乙,k甲k乙, Q乙=197-Q甲,Q甲不等于Q乙,故D错,选B。【答案】B27(15分) (2012全国新课标高考T)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 kJ/mol、285.8kJ/mol和283.0 kJ/mol,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 Cl2(g) + CO(g) H = +108 kJ/mol。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来示出):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 =

11、_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_T(8)(填“”或“=”);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 _mol/L;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23)、(56)、(l213)表示的大小_ ;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56) (1516)(填“”或“=”),原因是_ 。【解析】(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 CH4与CO2

1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的方程式为:CH4+CO2=2CO+H2 甲烷燃烧的热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 H2燃烧的热方程式为:H2(g)+O2(g)H2O(l) H1-285.8 kJmol-1 CO燃烧的热方程式为:CO(g)+O2(g)=CO2(g)H2-283 kJmol-1 将- 2-2得:CH4(g)+CO2(g)=2CO(g)+H2(g) H2+247.3 kJmol-1故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247.3 kJmol-1=5.52103 kJ(3)CHCl3与H2O2直接反应制备COCl2,根据C原

13、子守恒,有:1CHCl31COCl2,故一定还有含Cl的化合物生成, 应是HCl,故化学方程式为:CHCl3 +H2O2=COCl2+HCl+H2O。(4)在第8 min时,c(Cl2)=0.11 molL-1,c(CO)=0.085 molL-1,c(COCl2)=0.04 molL-1,故平衡常数K = molL-1=0.234 molL-1。第8min平衡时,c(COCl2)比2min时减少,c(CO)、c(Cl2)增加,平衡正向移动了,而此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应是升高温度。在12 min时还是在(T8)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平衡常数与第8 min时相同。第12 min时,c(Cl2)=0.1

14、2 molL-1,c(CO)=0.06 molL-1,则=0.234 molL-1,得c(COCl2)=0.031 molL-1。平均反应速率是指在时间间隔t内,反应物或生产物浓度的变化量,而瞬时速率是指某时刻的反应速率。现在比较的是平均速率,因23min、1213min的浓度变化为0,故平均反应速率为0;56 min时有浓度的变化,故其平均速率最大,有:(56)(23)=(l213)。由曲线的斜率可知,COCl2在56 min的浓度变化量比1516 min时的变化量大,故(56) (1516)。【答案】10(2012T天津高考T10) (14分)金属钨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或耐高温的合金

15、,以及灯泡的灯丝。高温下密闭容器中用H2还原WO3可得到金属钨,其总反应为: WO3(s)+3H2(g)W (s)+3H2O (g)请回答下列问题: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为2:3,则H2的平衡转化率为 ;随着温度的升高,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上述总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温度25 550 600 700 主要成分WO3 W2O5 WO2 W第一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80 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 ;假设WO3完全转化为W,则三个阶段消耗H2物质的量

16、之比为 。已知:温度过高时,WO2(s)转变为WO2(g):WO2(s)+2H2(g)W(s)+2H2O (g) H+66.0 kJ/molWO2(g)+2H2(g) W(s)+2H2O (g) H-137.9 kJ/mol则WO2(s)WO2(g)的H 。钨丝灯管中的W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使灯丝变细,加入I2可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其工作原理为:W(s)+ 2I2(g)WI4 (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灯管内的I2可循环使用b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沉积在灯丝上cWI4在灯管壁上分解,使灯管的寿命延长d温度升高时,WI4的分解速率加快,W和I2的化合速率减慢【解析】(1)根据反应方

17、程WO3(s)+3H2(g)W(s)+3H2O(g)可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K,注意的是WO3和W都是固体,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2)达平衡时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2:3,设分别为2L和3L,有: WO3(s)+3H2(g)W(s)+3H2O(g)起始体积/L 5 0转化的体积/L 3 3平衡的体积/L 2 3 所以H2的平衡转化率为3/5=60%;温度升高,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说明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吸热。(3)第一阶段的方程:2WO3+H2=W2O5+H2O,第二阶段方程:W2O5+H2=2WO2+H2O第三阶段方程:WO2+2H2=W+2H2O,所以三个阶段消耗H2的物质量之比为1:1

18、:4;580时的主要成分应为W2O5和WO2。(4)根据盖斯定律,将第二个方程式颠倒后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的:WO2(s)WO2(g) H=+203.9 molL-1(5)工业生产中向灯泡内充入碘单质之后,它与灯泡内壁上的钨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碘化钨,碘化钨气体在灯丝上分解生成钨单质,保护了灯丝;反应体系为密闭体系,反应又是可逆反应,因此碘单质可以循环利用。选a、b。【答案】(1)K(2)60% 吸热(3)2WO3+H2W2O5+H2O W2O5、WO2 1:1:4(4)+203.9 molL-1(5)a、b六、(2012上海化学T六) (本题共8分)用氮化硅(Si3N4)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

19、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Q(Q0) H”、“=”或“”)。【解析】(31)由方程式可知固体(Si3N4)质量增加2.80g时消耗n(H2)60.12mol,故(H2)=0.02 molL-1min-1;利用反应方程式可直接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注意固体不能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K。(32)因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b正确;温度不变,加压或改变反应物的浓度等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其他条件不变,增加固

20、体Si3N4平衡不移动,c错误;其他条件不变,增大HCl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消耗HCl的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33) 3逆(N2)= 正(H2),即=,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反应达到平衡态;b项均表示正反应,无论反应是否处于平衡态,都成立;混合气体密度不变说明溶液中气体质量不变,而平衡移动则气体质量改变,故c能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c(N2):c(H2):c(HCl)=1:3:6并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不一定是平衡状态。(34)因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变小。【答案】31. 0.02 (2分) 32.bd (2分) 33.ac (2分)34.(2分)29. (2012山

21、东高考T29) (16分)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H3)2NNH2(l)+2N2O4(1)=2CO2(g)+3N2(g)+4H2O(g) (I)(1)反应(I)中氧化剂是 。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g)2NO2(g)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一定温度下,反应(II)的焓变为H。现将1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0ta气体密度0tbH/kJmol10tdN2O4转化率0tc(正)NO2N2O4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应

22、改在体积为I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03s的平均反应速率(N2O4)= molL-1s-1。(4)NO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NH4NO3 。25时,将amol 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滴加b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的水的电离平衡将_(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_molL-1。(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取Kb=2X10-5 molL-1)【解析】(1)反应()中N2O4中N由4价变为0价,故作为氧化剂。(2)温度升高时,气体颜

23、色加深,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3)该反应由正方向开始进行,气体分子数逐渐增大,而压强保持不变,则容器体积增大,气体密度减小,达平衡时保持不变,故a对;反应的H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该反应由正方向开始进行,N2O4的量逐渐减小,恒压过程中容器体积增大,N2O4浓度减小,正逐渐减小,达平衡时保持不变,故c错;该反应由正方向开始进行,N2O4转化率逐渐增大,达平衡时保持不变,故d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保持不变,平衡常数不变;(N2O4)= (NO2)=0.1mol/(Ls)。(4)NH4NO3溶液由于NH4水解溶液显酸性:NH4+ + H2ON

24、H3H2O + H+;水解时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则滴加氨水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水的电离平衡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b=210-5,而c(OH-)10-7mol/L,则c(NH4)200c(NH3H2O),故n(NH4)200n(NH3H2O);因溶液显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n(NH4)n(NO3-)=a,则溶液中n(NH4)n(NH3H2O)a,根据物料守恒,滴加氨水的浓度为(a-a)molbLmol/L。【答案】(1)N2O4 (2)吸热 (3)a、d 不变 0.1 (4)NH4+H2ONH3H2O+H+ 逆向 23(2012福建高考T23) (14分) (1)元素M的离子与NH4+所含电子

25、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则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SO32-+H2OHSO3-+OH-水解平衡的事实是 (填序号)。A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红色退去B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退去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退去(4)元素X、Y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化合物Cu2X和Cu2Y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D是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非金属X Y(填“”或“”)Cu2Y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5)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g)+B(g

26、)2C(g)+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简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物 质ABCD起始投料/mol2120【解析】(1)10电子,11质子的单核离子为钠离子,N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氢氧化铝不能溶于过量的氨水中,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 3NH3.H2O = Al(OH)3+ 3NH4+。(3)此题关键是亚硫酸离子水解生成的OH-使得酚酞试液变红,还有可能是亚硫酸离子本身能使得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要排除亚硫酸离子干扰,C正确。(4)D是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为葡萄糖;悬浊液与葡萄糖生成的砖红色沉淀为Cu2O,

27、则Y为O元素,X为S元素。非金属性SO;Cu2O与浓硝酸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关键是配平,可用得失电子守恒或“设1法”配平:6HNO3(浓)+Cu2O2Cu(NO3)2+2NO2+3H2O。(5)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注意D为固态),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体系压强升高,故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因此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答案】(1)(2) Al3+3NH3.H2O = Al(OH)3+ 3NH4+。(3)C(4) 6HNO3(浓)+Cu2O2Cu(NO3)2+2NO2+3H2O(5)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或其他合理答案)29(14分)(2012重庆高考T29)尿素CO(NH

28、2)2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1)工业上尿素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2)当氨碳比=4,C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点的逆反应速率逆(CO2) 点的正反应速率为正(CO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H3的平衡转化率为 。(3)人工肾脏可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图2。电源的负极为 (填“A”或“B”)。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 。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 ;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13.44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 g(忽略气体的溶解)。【解析】(2)逆(CO2)表示的是CO2的生成速率,点已

29、达平衡状态,此时正(CO2)=逆(CO2),其实是比较两点的逆(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故B点的大。(3)图像中产生氯气的电极为阳极,与阳极相连的电极为正极;根据图像信息,阳极上先产生氯气,氯气具有氧化性,尿素中的氮原子为-3价,具有还原性,两者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实际上发生两个反应(条件略去):2NaCl + 2H2O = 2NaOH + Cl2 + H2 CO(NH2)2+3Cl2+H2O=N2+CO2+6HCl两方程式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可得:总反应方程式:CO(NH2)2+H2O=N2+CO2+3H2由此可知反应的最终结果是没有酸或者是碱生

30、成,阴极室的酸碱性不会发生改变;两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方程式若设氢气的量为x,氮气和二氧化碳各为,则:x+=0.6,x=0.36。根据方程式可知CO(NH2)2的物质的量为0.12mol,其质量为:0.12mol60g/mol=7.2g。24(2012福建高考T24) (16分) (1)电镀时,镀件与电源的 极连接。(2)化学镀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沉淀在镀件表面形成的镀层。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用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之反应。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变化如下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控制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

31、: (3)酸浸法制取硫酸铜的流程示意图如下:步骤(i)中Cu2(OH)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ii)加试剂起调节pH作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在步骤(iii)发生的反应中,1molMnO2转移2个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步骤(iv)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Fe+NH+2SO+6H2O= NH4Fe(SO4)2(OH)6+6H+过滤后母液的pH=2.0,c(Fe)=a molL-1,c(NH)=b molL-1,c(SO)=d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含a、b、d的代数式表示)。【解析】(1)在电镀池中,镀件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镀层金属作阳极

32、与电源的正极相连。(2)要把铜从铜盐中置换铜出来,应加入还原剂;根据图示信息,pH=89之间,反应速率为0,故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反应停止。(3)解答化工流程题解题时,要通过图示分析:加入什么物质发生什么反应留在里面什么物质。根据Cu(OH)2和CuCO3的性质可知,碱式碳酸铜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步骤()加入的是NH4HCO3,能与第()步加入的过量硫酸反应的是HCO;由黄铵铁钒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知,步骤()是MnO2作氧化剂,将Fe氧化为Fe,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4H+=Mn2+2

33、Fe+2H2O;c(H)10-2 molL-1,固体不能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故K=。【答案】(1)负(2)还原剂 调节溶液的pH=89之间(3)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HCO MnO2+2Fe+4H+=Mn2+2Fe+2H2O31(2012广东高考T31)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某兴趣小组用0.50 molL-1 KI、0.2%淀粉溶液、0.20 molL-1K2S2O8、0.10 molL-1 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S2O82-+ 2I- = 2 SO42- + I2 (慢) I2 + 2 S2O32-

34、 = 2I-+ S4O62- (快)(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 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32-与S2O8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32-):n(S2O82-)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实验序号体积V/mLK2S2O8溶液水KI溶液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10.00.04.04.02.09.01.04.04.02.08.0Vx4.04.02.0表中Vx = ml,理由是 。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

35、下图,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C (S2O82)0 t (4)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捕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2 Li(s)+I2(s) = 2 LiI(s) H已知:4 Li(s) + O2 (g) = 2 Li2O(s) H1 4 LiI(s) + O2 (g) = 2 I2 (s) + 2 Li2O(s) H2则电池反应的H = ;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 极。【解析】第(1)问中要想得到蓝色溶液,溶液中必须有I2生成,因为第2个反应快,第1个反应生成的I2很快就被第2个反应

36、消耗,故只有当S2O32-消耗完才可以。要想得到蓝色溶液,S2O32-的量应不足以消耗掉第1个反应生成的I2,根据方程式可得关系式为:S2O82- I22 S2O32-,n(S2O32-):n(S2O82-)=2:1时没有I2剩余,故n(S2O32-):n(S2O82-)2:1时有I2剩余,溶液变蓝。第(2)问“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使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不相等,而其他条件相等。故应使Vx =2mL,从而使K2S2O8的浓度不等,而其他的浓度都相等。第(3)中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反应速率,故反应时间缩短而c(S2O82-)不变;降低温度会减慢反应的反应速率,但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故反应时间延长而c(S2O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