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15481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 中的二级类(预防医学类)本专业代码:100201 一、 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公共卫生医师,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公共卫生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保健、 健康促进、 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保证他们具有良好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

2、、知识和技能:态 度 目 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愿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 贡献力量。2. 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3. 有极强的法律意识, 遵纪守法, 公正执法,以保护人民 健康、控制疾病、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己任4. 始终将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5. 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 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6. 具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业务技能,掌握卫生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本领。7.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 重视对新知识、 新技能的学习和探索,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8. 勤于思考,具备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 质和能力。9. 具有健康的心理行为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知 识 目 标1.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 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 指导今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实 践。2. 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下的各种变化特征。3. 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及诊断和防治原则。4. 掌握环境因素、 社会因素及心理行为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 的基本理论知识。5. 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特点及影响因

4、素。6.掌握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宏观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及微观的毒理学方法。7. 掌握不同条件下对健康有害因素的识别、监测和评价的知识和技能。8. 掌握有关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的基本方法和程序。9. 掌握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的知识和方法, 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技 能 目 标1.具有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存在的有害 因素的卫生检测和监督的基本技能。2. 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及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的科学研究基本能力。3. 具有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的实施计划和开展实施工作的初步能力。4. 具有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现场调查计划,设计

5、调查表格及初步分析、研究的能力。5. 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能力。6. 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流的能力。7. 初步具备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8. 具有一定的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能力。9. 具有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10.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应用语言的能力。二、主干学科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三、主要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病原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病理 学、物理诊断学、 内科学、 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 卫生毒理 学、环境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儿 童少

6、年卫生学、 卫生检验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四、修 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五年, 实行弹性学制。五、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六、课程设置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 程两大类,均按学科群划分。(一) 必修课程及环节 第一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教育学科群AB1101邓小平理论概论4.0学分(70学时)AB1102毛泽东思想概论 2.0 学分(36学时) AB1103思想道德修养3.0 学分(51学时)AB1104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原理2.0 学分(36学时)AB1105法律基础2.0 学分(34学 时)AB1106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0 学分(54学时)AB1107医学 伦理学2.0 学分(36学时

7、) 军事理论1.0 学分(16学时) 军事 训练2.0 学分(2周)AB1109入学教育1.0 学分(1周)AB1110毕 业教育1.0 学分(1周)AB1111毕业考试1.0 学分(1周)第二 类:公共基础学科群 微积分(四)3.5 学分(56学时)大学物 理6.0 学分(96学时)BB1103基础化学(二)5.5 学分(88学时) BB1104有机化学6.0 学分(96学时)BB1105细胞生物学3.0 学 分(60学时)BB1106大学英语(一)3.5 学分(56学时)BB1107大 学英语(二)3.5 学分(56学时)BB1108大学英语(三)3.5 学分(56 学时)BB1109大学

8、英语(四)3.5 学分(56学时)BB1110医学英语 2.0学分(36学时)BB1111医学拉丁语基础 1.0 学分(18学时) BB1114大学计算机基础2.0学分(32学时)BB1115计算机程序设 计基础3.5学分(56学时)BB1116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2.0学 分(32学时)第三类:医学基础学科群CB1101系统解剖学 5.0 学分(92 学时)CB1103组织学与胚胎学 4.5 学分(80学时)CB1104生理学5.0 学分(96学时)CB110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7.0 学分(126学时)CB1116病原生物学7.0 学分(126学时)CB1107医学免疫学 2.5学分(4

9、4学时)CB1109病理学5.5 学分(100学时)CB1110病 理生理学3.0 学分(52学时)CB1111药理学4.5 学分(84学时) CB1113机能实验(1) 1.5 学分(28学时)CB1114机能实验(2) 3.5 学分(64学时)第四类:专业基础学科群DB1102医学心理学1.5 学分(27学时)DB1103物理诊断学 4.5 学分(80学时) DB1104实验诊断学 2.0 学分(41学时)DB1105医学影像学 2.0 学分(36学时)EB1101内科学13.5 学分(100学时, 实习8 周)EB11021外科学7.0 学分(54学时,实习4周)EB1103妇产科 学6

10、.0 学分(40学时,实习4周)EB1104儿科学6.0 学分(40学 时,实习4周)EB11052眼科学1.5 学分(27学时)EB11062耳鼻 咽喉科学1.5 学分(27学时)EB11072皮肤性病学1.5 学分(27 学时)EB11082传染病学6.0 学分(36学时, 实习4周)EB1109 神经及精神病学1.5学分(27学时)EB11102中医学2.5 学分(45 学时)EB1111核医学1.5 学分(27学时)DB2019分析化学4.5 学 分(80学时)DB2019卫生法规与监督2.0 学分(36学时)第五类: 专业学科群EB2019环境卫生学4.0 学分(76学时)EB201

11、9劳动 卫生学5.0 学分(92学时)EB200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4.0 学分 (76学时)EB2004流行病学5.0 学分(90学时)EB2005卫生统计 学4.0 学分(76学时)EB2006儿童少年卫生学2.0 学分(36学时) EB2007卫生毒理学3.0 学分(60学时)EB2008社会医学与卫生事 业管理学2.5 学分(45学时)EB2009卫生检验学3.0 学分(54学 时)EB2010健康教育1.0 学分(18学时)EB2019毕业实习18.0 学分(18周)第六类:体育学科群FB1101体育(一)2.0 学分(32学时)FB1102体 育(二)2.0 学分(32学时)(二)

12、选修课程(参见同济医学院选修课程一览表)七、学分分配 预防医学专业应修满274.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95.0学分,选修课程32.0学分,临床实习、 毕业实习、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必修环节47.0学分(47周)。预防医学专业总学时3852学时,其中必修课程理论教学2317学时、 必修课程实践教学945学时、 课外194学时, 选修 课程为396学时(课外10学分未计算在内)。各学科群应修学分分配为:总计必修课建议选修课学分学科群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比 例()小计 比例()第一类: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人文教育学科群333(5)24.0 10.0第 二类:公共基础学科群1307 82.5 794

13、48.5 20.0 10.0 31.2 第三类:医学基础学科群892 49.0 20.2 第四类:专业基础学科群750(24)65.0 26.9 第五类:专业学科群 2409 173.5623(18)51.5 21.2 8.0 25.0 第六类:体育学科群 136 8.0 64 4.0 1.7 4.0 12.5 课外-10.0 -10.0 31.3 合计 3852 274.03456(47)242.0100.0 32.0 100八、课外获取学分形式及奖励学分:序号项 目要求学分第1学年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达2周以上,提交调查报告及单位证明,经专家评审合格者2.0 1* 社会实践活动 个人被校团

14、委或团省委评为社会实践活 动积极分子者,集体被校团委或团省委评为优秀社会实践队者3.02*早期接触临床的教育第2学年暑假参加2周医疗单位的 护理工作,提交实践总结及单位证明,经考核合格者2.0 3*早期 接触专 业的社会实践 第3学年暑假参加4周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交实践总结及单位证明,经考核合格者4.0全国 大学英语四级(或其他外语同级别考试)优秀者2.0 4 外语 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或其他外语同级别考试)通过者4.0 5第二外语 全国大学外语等级考试(相当于英语四级)通过者4.0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一级证书者2.0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二级证书者 3.0 6 计算机考试 全国计算机等

15、级考试获二级以上证书者4.0获一等奖3.0获二等奖2.0 院级获三等奖1.0 获一等奖5.0 获二等奖 4.0校级获三等奖3.0获一等奖8.0获二等奖7.0省级获三等 奖6.0获一等奖10.0获二等奖9.0 7 竞赛或大型活动(包 括社会实践)全国 获三等奖8.0第一作者6.0第二作者5.0全国刊物第三作者4.0第一作者4.0第二作者3.0 8 论文发表 省 级刊物第三作者2.0 9 课外科研提交相应的论文或报告等,经专家评审认可者2.0 10汽车驾驶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1.05 . 0说明:1. *表示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项目;2.各级运动会获第一 三名者与一等奖等同;获第四五名与二等奖等同;获

16、第六八名与三等奖等同;3.集体项目竞赛获奖者相应的降一等级计算奖励学 分; 4.同一项目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按照最高级别奖励学分记载;5.若课外奖励学分超过15学分,仅按15学分抵选修 总学分。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生凡修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274.0学分,其中必修242.0学分,选修32.0学分,经德、智、体诸方面全面考核, 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 经校学位委员会审定, 颁发中华人 民共和国医学学士学位证书。辅修本专业或申请第二学位合格者分别颁发辅修该专业证明书 或授予双学位。十、说明 各门课程应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17、,强化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自学能力、 实践能力、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贯通, 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学教育, 牢固树立预 防为主的观念, 加强文、理知识, 提高心理素质, 拓宽学生的专 业面和知识面, 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适应性,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 教学内容分课内和课外教学,课内教学包括大课、 小课(讨论课、案例教学等)、课间实习等;课外教学主要是指学生 通过自主学习、 社会实践等形式学习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不 包括学生复习)。2. 军事教育:在集中军训期间,安排16学时的军事理论。3. 外语教学:公共外语采

18、用分级教学,要求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专业外语教学除开设医学英语基础 课程外,各门课程应安 排10%的学时进行专业外语教学,平均每学时应至少介绍和反复应用10个常用专业外语词汇。每学期至少有12门课程使用外文教材,采用外语教学。4. 科研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训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基础课教学阶段,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参加课外科研活动或专业实践活动;专业教学阶段,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以科研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科研训练和生产实习, 还应结合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科研性质的社会调查研究。5. 在一、二年级,结合课程的学习,假期安排早期接触临 床、早期接触护理的实践活动。6. 按选课的有关规定,选课可跨学校

19、、跨院系、跨专业、跨 学年或学期选课。7. 按照拓宽基础、加强临床、优化专业的培养思路,基础医学的课程安排与临床医学专业一致;临床医学课程除外科学等与临床医学专业课时有一定差别外,绝大部分课程均按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时数安排; 第八学期安排24周临床实习, 其中:内科实习8周,外科实习4周,妇产科实习4周,儿科实 习4周,传染科实习4周。8. 第十学期进行毕业实习, 其中毕业专题实习14周,疾病控制中心等单位实习4周。9. 选修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宽知识面,9 / 11 最新资料推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进程自由选择, 除体育选修课程外,其他群类的划分和建议选修课程仅供学生选课时的参考。10. 课外学分除学生应完成的项目外,前九学期尚未修满者,第十学期可用选修课学分替换。#/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