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七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20210929153918).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15816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七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202109291539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七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202109291539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七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202109291539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七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202109291539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七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设计(20210929153918).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七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合肥市第五十五中学康新星早节名称?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1) 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体验实验的乐趣和重要性;(2) 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3)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本节(课)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1) 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2) 知道控制变量法并能用此方法控制物体的浮与沉,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4) 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2) 通过探究了解控制浮沉的方法;(3) 通过探究和分析,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4) 通过自学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 应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 通过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学 习 目 标 描 述知识点 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12345了解会理解 了解 了解(1) 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上浮、下 沉、漂浮、悬浮、沉底);(2) 能用控制变量法对物体的浮与沉条件进行分析;(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会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4 了解潜水艇、热气球等的工作原理;5 了解物体

3、浮沉的条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一 些应用。项 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和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先从生活中的例子去了解常见物 体的浮沉情况,再通过实验分析 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总结出物体浮 沉的条件通过实验以及多媒体分析物体受 到的浮力以及重力的关系。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问:潜水艇这么观察用贴近时事和时事引入:建国60周年海上阅兵一个庞然大物,却能好奇生活的例子引入课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潜水艇的照自由地上浮与下沉,题,提出要解决的问片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用一段同学们想知道它的兴奋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视频展示一那么时事

4、热点新闻:我国浮沉原理吗?引出思考趣。建国60周年海上阅兵的一个亮点本节课的主题:物体通过播放宏伟核潜艇接受检阅的片段。紧接的浮沉条件。的阅兵仪式的视频,着引出冋题:潜水艇是如何来实现向学生展示我国的上浮与下沉的?近代科学,让学生理解新闻时事和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与自信心,又满 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观察实验,形象感知】让学生回忆物体在液体中的 几种常见状态:漂浮、悬浮、下沉、 上浮,提问学生,为什么不同的物 体放到液体中会有不同的状态?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回忆思考答复引导学生回忆: 用实物展示漂浮、悬 浮这两种状态和上 浮与下沉这两个过 程

5、。提问学生:为什 么不同的物体放到 液体中会有不同的 状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1. 重的物体容易 沉,轻的物体容 易浮。2. 空心的容易浮, 实心的容易沉。3. 大的容易浮,小 的容易沉。知识准备,为接 下来的学习提供知 识根底。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大胆说出自 己的想法。从而了解 学生的前概念,并根 据学生的前概念,调 整和改良教学设计, 从而打下引导学生 从前概念向科学概 念转变的思想根底。【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受力分析角度,探引导学生思维:从受力分析角度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动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由于物体处于 漂浮和悬浮这两种状态时,可以直 接引导学生对处于这两种状态的

6、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 衡,得出物体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 时受力条件。物体的下沉与上浮是动态过 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本 节课用了一个小实验来探讨它们的受力条件:1用细绳拉着一块小铁块, 让铁块在水中静止,让学生对其 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放手,再让 学生对其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得 出物体下沉条件。F浮 *H=G细塊戡翦捍后FG 合力向下.物体下沉2用手压着一木块,让木块在 水中静止,让学生对其进行受力 分析,然后放手,再让学生对进 行受力分析,从而得出物体上浮 条件。讨问题。1.先让学生对物体思考在液体中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时的情答复况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处于这两种状态时要满足浮力等于重力

7、的条件。2.在演示实验过程观察中,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有思考目的地观察实验。分析3.请学生对实验中现象进行描述,并答复对下沉与上浮物体分别进仃受力分析。4.用课件演示实理解验过程,引导学生分记忆步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总结出物体下沉与上浮条件,并将结论写在黑板上。脑思考,培养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和 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老师的引 导,使学生在观察 的过程中思维得到 启发。让学生自己开 口说出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 力。让学生对物体 进行受力分析,培 养学生的理论分析 能力。利用多媒体课 件解释物体的浮沉 条件,将抽象的物理 情境清晰地展现出 来,有利于让学生的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

8、上浮圧力FflB走后 FG , 合力向上*枚体上琢【总结规律】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下沉与 上浮条件:漂浮:F浮=G悬浮:F浮=G下沉:F浮G上浮:F浮G提问:问学生对于物体的浮沉条件 的认识是否还有疑问。有的话,鼓 励学生大胆提出,没有的话,教师 提问学生:漂浮与悬浮的物体都满 足F浮=0的条件,为什么物体却一 个漂浮于水面,一个悬浮与水中?强调:漂浮与悬浮是物体在液 体中的两种状态,而下沉和上浮那么 是两个过程。【知识应用拓展提高】一、分析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听讲观察根据实 验现象和 课件图 示,进行 总结。思考深化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概括 总结,并板书实验结 论。引导学生思考: 处于漂浮和悬浮的 是

9、两个不同的物体。 处于这两种状态的 物体有什么区别? 再引导学生:根据阿 基米德原理: F浮 液gv排,有的 物体只要局部浸入 水中,就能使得其受 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这样的物体可以漂 浮在水面;而有的物 体要全部浸入水中, 它受到的浮力才等 于重力。所以虽然都 是F浮=0时,有的物 体能漂浮,有些物体 能悬浮。提示学生:潜水艇能自由 的浮沉,要得益于潜通过总结让学生对 物体的浮沉条件有 系统的了解。通过进 一步提问,加深学生 对物体浮沉条件的 认识,让学生明确漂 浮与悬浮是物体在 液体中的两种状态, 而下沉和上浮那么是 两个过程。引导思考的方 向:潜水艇的浮沉与 潜水艇的结构有密1. 引导学

10、生运用物体的浮沉条 件来解释潜水艇的浮沉原理。2. 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共 同分析潜水艇的浮沉原理。由于浮筒的浮沉原理与潜水 艇很相似,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 很容易可以理解它的浮沉原理。水艇的特殊构造一 潜水艇有两个储 水仓,储水仓能自由 地进行充水和排水, 从而改变潜水艇自思考身的重量用动画模思考拟潜艇充水和排水过程。答复问:是否能够结合潜水艇的结构特点和浮沉条件来解释潜水艇的浮沉原互相讨论,理呢?交流想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领悟结合板书和动答复画,分析潜水艇的浮沉原理。记忆结合图片和动思考画,以潜水艇的浮沉 原理为启示,引导学 生理解浮筒打捞过答复切联系。潜水艇的结 构使得其能通过充 水和排

11、水来调节自 身重量。这样学生就 不会漫无目的地思 考。通过老师一步 步的引导,提高学生 的逻辑推理能力;并 将规律教学导入应 用阶段,培养学生学 以致用的能力,让学 生感受到物理的科 学性和实用性。通过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 作能力,提高学生的 口头表达能力。利用课件展示 潜水艇的浮沉过程, 形象直观,使学生更 好地体验潜水艇的 浮沉原理。培养学生学以 致用的能力,增长学 生的见闻,丰富课 堂,强化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认识,进步突出重点。【课后思考】由老师表演一个浮沉子的魔 术,让学生观察。为了让学生明确课后思考的方向,用动画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再鼓励学生课后利用互联网查找资 料来解释浮沉子的浮沉原理Gflf+G 水?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老师表演,引导 学生观察,激发学生 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 学,引导学生思维, 做到形象具体。同时 要注意做到点到即 止,留有思考空间。好奇思考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收 集信息、处理信息 的能力和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