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18652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器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器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器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器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器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器 乐 教 学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颍上县耿棚镇潘庄小学 刘雪婷摘要: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经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音乐实践,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器乐 教学研究 实践 在我们国家,随着小学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器乐教学也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音乐新课标中,并成为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块重要内容。 这个举措,打破了我们以前“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历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

2、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通过器乐教学实践及各地音乐教师教研活动总结,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在现今的音乐教学中关于器乐教学的研究与思考比较少。”其实这也反映出课程标准器乐教学的薄弱状况。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整体音乐能力的形成和音乐素养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现实的器乐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在审美教育中作用,让学生更多的参与音乐活动实践,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现就器乐教学作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与学校在艺术领域中发展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家长对孩子在器乐的学

3、习上,有了质的改变。例如:请家教教授钢琴、学习古筝、小提琴、萨克斯、笛子、等乐器的家庭已十分普遍,有的孩子还从小就学习几种乐器,可见现在人们对器乐这一艺术的热衷追求。各所学校也相应的举办课程器乐学习。所有艺术思潮的兴起都为器乐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经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音乐实践,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我认为,让学生在演奏乐器之前,要更多的去关注乐曲的乐谱,多听音乐,多唱歌曲。通过唱歌的学习

4、过程,进一步去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的能力,从而培养审美情操。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原则。两者的结合教学,具有很高的审美与教育价值和意义。当学生通过学习演唱后,对歌曲的曲调比较熟悉以后,那么接下来对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现也都能了解和掌握了。在这种前提下,如能用自己的乐器演奏出来,作为自己的独奏,也可以他人伴奏,这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器乐兴趣和发掘优秀器乐曲目有着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说乐器和乐曲是器乐的“物质基础”的话,那么教学就是将这些物质材料转化为审美教育内容的具体实践过程。在这方面,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小学音乐器乐教学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器乐演奏家,器乐教学目标是音

5、乐审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器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器乐技能时,尽量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演唱或唱熟乐谱,再用乐器声音的美感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信心。另外,器乐教师的范奏是器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包括教学方法的示范和乐曲演奏示范两个部分。方法示范主要是教师对器乐的姿势、指法、呼吸等要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表演,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和听直观性的了解、感受该乐器的方法和要点,这种示范也就是演奏乐器的方法讲解。乐曲示范就是我们常说的作品范奏,

6、由教师把所要教的乐曲进行完整而规范演奏。学生通过看、欣赏,演唱乐谱等方法来了解到所学乐曲的器乐姿势和方法。通过唱 乐曲便很快地能演奏出乐曲,于是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和信心。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1)认真聆听的习惯。听什么?听教师介绍乐器,听教师范奏,听器乐演奏方法。同时,还要进一步欣赏所学乐器演奏的乐曲。(2)认真观察的习惯。观察什么?要观察教师的是怎样演奏的,不要完全模仿老师。但演奏法要跟教师相同。(3)认真投入的习惯。器乐教学实践必须全身心投入,要求学生在演奏乐器时,认真的投入进去。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人在心在。(4)自己

7、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不断的巩固指法、乐曲等这样提高的更快。(小学生一般要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下面就教学方法简单的谈一些思考:一、器乐教学中的-“学以致用”主要是在器乐教学中,不是为学某种音乐技法而僵化地学某种乐器,在某种带有演奏情景中,引导学生获得器乐演奏技巧与能力,并结合舞蹈、演唱、绘画等生活性应用环节,促进我们的学生不断感受到器乐与他们生活的亲切感、愉悦感和优美感等,这样我们也就摆脱了器乐学习为训练而训练或单纯为技能点的掌握而训练的枯燥状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音乐实践能力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音乐学习内容的审美体验,有利于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以人教版

8、小学四年级的音乐教材为例,音乐教材安排了音符的学习,这样的乐理基础知识本身就是很单调的教学内容,但是在课堂中结合了器乐教学,学生既可以用演奏乐器的方法来达到唱准音符的目的,又学习了乐器的技能,一举两得,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长时间的进行下去,学生音准问题就得到更好的解决。而且从音乐器乐心理来看,乐曲的美感与器乐者的表现欲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优美的乐曲可以激发器乐者的表现欲望。二、器乐教学中的-“多元扩展”主要是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器乐的分层教学,引发儿童把“器乐演奏”的意识扩展到他们的广泛生活与生命成长之中。器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全过程。具体实践时,我们的“

9、器乐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既要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也要符合音乐器乐学习本身的规律加以进行:一是简易乐器组合应用中逐步推进,这是音乐美学与学科综合的要求;二是单一乐器从简到繁,从易到难逐步推进,这是促进学生个性特长深入发展的需要;三是我们的器乐教学的最大任务是应该促进每位学生把“器乐演奏”的意识扩展到他们的广泛生活与生命成长之中,从而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美的持久兴趣。在我们学校器乐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器乐的不同兴趣,我们把简单的打击乐器和口风琴,进入了一年级的音乐课堂。二、三年级的学生,引进竖笛、口风琴、打击乐器。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引进电子琴、竖笛、竹笛。在实施过程中,

10、通过这些器乐教学作为基点,引导他们不断获得应用与扩展。当然,对于器乐的概念也在不断延生,我们还把竹筷、碗碟等生活用具引进课堂,甚至把桌椅板凳、我们自己的手脚都看作是器乐教学的一部分,根据不同乐曲的风格配合教学,真正体现出“引发儿童把器乐演奏的意识扩展到他们的广泛生活与生命成长之中”理念。总之。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6-8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139-1423、小学艺术类课程美育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章-音乐类课程的美育化实施95-96页4、.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6-14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