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19768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编教材《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编教材《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编教材《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编教材《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统筹单元整体落实语文要素牧场之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9 课牧场之国【学习目标】1. 正确认读“膘” “哞”等 10 个生字,书写“骏” “驰”等 15 个汉字,积累描绘优美画 面的短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的迷人风光;整合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品味以动衬静写法的秘妙,二度修改随文练笔。3. 领悟文中对动物充满情趣的表达,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意境之美。【教学流程】板块一 观照单元,初识“荷兰”(一)回顾旧知1. 出示篇章页:第七单元围绕“寰宇万花筒”主题,展示了威尼斯小艇、荷兰牧场和埃及金字塔的异域风情;语文要

2、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学生联系威尼斯的小艇,交流对语文要素的理解。预设: 第 4 段通过小艇灵活穿梭的动态描写体现了威尼斯的活力,与第 6 段对威尼斯之夜的静态描写,在鲜明的对比中展示了威尼斯独特的风情。2.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展评学生随文练笔: “放学后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小结:恰当运用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可以呈现景物的独特魅力。(二)揭题1.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畅谈对“荷兰”的了解,简介作者。( 1)荷兰:本称尼德兰王国,位于欧洲西偏北部,国土总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多被世界称为“荷兰”。(2)卡雷尔恰佩克(18901

3、938)捷克作家,曾获得七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20年发表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机器人”一词。2. 齐读第一段。【 设计意图:统编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循序渐进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应具有“整体”意识,将单元的课文、语文园地和习作等围绕核心语用价值进行统筹安排,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整合,达到单元教学功能的最大化。课始,即复现篇章页,温习人文主题,回顾语文要素,首度展评随文练笔,强调读写结合的连续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 能力。初识荷兰,了解作者,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查找资料的能力,也为单元习作“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奠定基础。】板块二 聚焦要素,四“品”表达(一)思维导

4、图,一 “品”谋篇家蜀玄闹 这就M 口支的荷丝.牛群吃草1 .整体感知。自读课文,同桌交流:课文描绘 了荷兰怎样的异域风情?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 言概括。2 .了解结构。(1)默读课文:想想第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 么作用?绘制思维导图,体会“总分”结构,齐读 第一段。(2)质疑:既然第2-5段写的都是荷兰的风景,可以调换次序吗?快速浏览课文,了解 这是按照“白天-黑夜”的时间顺序写的;初步感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一咏四叹,抒发了 强烈的情感。板书:总起分述有顺序【设计意图:第三学段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 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

5、理信息,提炼关键词的学习过程, 也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升了思维水平。1(二)摘记卡片,二“品”短语。1 .出示短语: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碧绿色的低地无声的低地金色的晚霞漆黑的夜晚微弱的光芒(1)自由朗读。(2)想象画面:引导发现都是描写自然环境的短语。2 .出示填空。(仪态端庄)的牛犊(无比威严)的老牛(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严肃沉默)的奶牛(沉睡)的牲畜(1)学生填空,反馈时相机正音:膘(bi卫)肥体壮 吆(y)喝 口牟(m)口牟声 牲畜(ch近)(2)指导朗读:这些都是描写动物的短语。师生合作朗读两组短语,说说你仿佛看到了 怎样的画面

6、?初步感受生灵与环境的和谐,回读课文关键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分类短语够优美(3)积累内化。学生完成“词句积累卡”第 1.2题:这样美的语言,我们要积累下来, 在自己习作时也可以运用。反馈时,范写易写错的字:骏驰词句枳累卡L我要把最喜欢的短语摘录F来.环境之英工 生良之期 2 .我会用上语,说说画面.(1)碧域的低地上.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成千Ijj的小鸟.成群和f队的长曰h节.这就是百正的荀丁(3)T ,这就是其正的债V.3 .找还会照样子活用知语“写句子.(131轼的模样像劭抬人,便嫡庄.(2)卷牛好似牛邯的家氏, (3)奶中.严肃沉然, ,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

7、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采用重点正音、难字 范写,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文中随处可见富有色彩、充满生命活力的短语,它们 绘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借助“词句积累卡”这一支架分类积累,既复现了课文的“画面”, 也内化了语言,初步体验情感。】(三)想象涵咏,三“品”修辞。1.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写得形象的句子,想想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分享交流,聚焦重点:牛: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 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马: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羊: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猪:黑色的

8、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鸡、山羊: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 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让语言生动,还表达出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的情感。 板书:比喻拟人富情趣(2)情韵朗读。通过指名朗读、师生对读、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热情赞颂与无限向往 之情;三读课文关键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3)迁移拓展。完成 词句积累卡第 3题,内化表达方法。【设计意图: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让作者笔下的动物别有情趣,这是本文重要的语言 表达特色之一。而言语习得必须在广阔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因此,在这一板块中, 从“悟”到“读

9、”到“用”,既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也有助 于他们“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言语实践扎实有效。】(四)朗读对比,四“品”意境。1 .结合篇章页语文要素,复现思维导图:牧场之国的四幅画卷,是动态的,还是静态 的?默读课文,分享交流。2 .静态之美。(1)借助关键词句,品味静美:翠色欲流、辽阔无垠的草原,夜晚苍茫的天地万籁俱寂, 环境充满了静谧之美;“沉思”的牛群,“悠然自得”的绵羊, “默默无言”的挤奶人,生灵 洋溢着安详之美。(2)互文涵咏,体会赞美:读着这些句子,你心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体会荷 兰的环境与生灵的和谐,就像北朝民歌敕勒歌一样如诗如画!

10、回读关键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3 .动态之美。(1)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环境动态美:“偶尔传来汽笛声” “舒缓平稳地行驶” “满载着 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都是充满“动感”的。(2)紧扣动作描写,体会生灵动态美:“膘肥体壮”的骏马“飞驰”、“打呼噜”的猪群 生机勃勃;从“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咋咋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可以想 象白天富有“动感”。(3)想象画面,朗读指导:“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一咏四叹,作者对荷兰的赞美溢于言 表。4 .以动衬静。(1)男女生合作朗读:男生读动态描写,女生读静态描写,发现两者是“交织”的。(2)三度呈现篇章页,质疑:威尼斯的小艇中

11、,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分段呈现,在 鲜明的对比中展示了威尼斯独特的风情;而牧场之国中,两者为什么要“交织”呢?(1)小组讨论、交流。(2)小结写法:牧场之国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粗看画面是静态的,细品却发 现静态的美是包蕴在动态中凸显的。这就叫做“以动衬静”。就像中国古诗词中的“人闲桂花 落,夜静春山空”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一样,比单一的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更具 美感,更有意境。板书:以动衬静有意境【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体会画面的静态之美易如反掌, 而感悟“静中有动” “以动衬静”则颇有难度。这一版块层层递进,既有基于单元的整体观照, 又有基于互文的质疑

12、比较;在男女生合作朗读中,直观感受“动静交织”,顺势突破了难点:“领悟以动衬静的表达方法” 1板块三回顾总结迁移写法1 .课件出示:荷兰是牧场之国。极目远眺,到处是碧绿的草原。在辽阔无垠的原野上,牛群专注地吃 草,牛犊仪态端庄,老牛无比威严。成群的骏马飞驰,绵羊悠然自得,猪羊鸡群自由安闲。 傍晚,晚霞满天,坐在小板凳上挤奶的人默默无言,随着满载一罐一罐牛奶的船只开往城市, 天地暗下来了,牲畜都沉睡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1)学生填空。反馈时提醒书写美观:“罐”的右半部分、“凳”的上下结构,都要写 得紧凑。(2)有感情朗读,感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四度复现中,热烈情感呼之欲出

13、。2 .二度修改,迁移运用。(1)出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自读后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两篇课文谈收获,进 一步梳理单元语文要素。(2)复现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学完威尼斯的小艇后,同学们已经选择了 一个情景,写出了景物的动态之美或静态之美;今天又知道了“以动衬静”更有意境,那就尝试用上这种方法,对第一次的随文练笔进行二度修改。(3)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也可以合理运用词句摘录卡里的资料。(4)展示交流。重点评价片段中是否有动态或者静态描写,是否运用了 “以动衬静” 的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课末,借助段落填空练习,引导学生再度回味精彩语言,把握主要课文内容,也复现了生字,巩固了书写。在“迁移写法”时,立足学生学习“原点”,注重单元课文与语文园地的关联,统筹设计,在二度修改中,让单元语言要素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落地。】作者简介:宋国萍,女,1979 年生于古镇南浔。中小学高级教师, “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教改之星,湖州市教学能手。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南浔学校语文教师。从教20年来,孜孜于古诗词教学研究、习作教学指导、童书读写探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