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28579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一一中国南方喀斯特(资料图)中文名称:中国南方喀斯特英文名称:South China Karst批准时间:2007年6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种类: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中国南方喀斯特”在喀斯特特征和地貌景观方面的多样性是无与伦比的,代表了世界上湿润热带到亚热带喀斯特景观最壮观的范例,因而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根据申报材料和许多专家所提供的证据,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南方喀斯特一一云南石林是最好的自然现象和世界上该类喀斯特的最好参照,是世界上石林地貌的最好范例,是喀斯特特征的模式地。主要概况中国南方

2、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贵州省和广西省等,由中国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占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公里。中国南部喀斯特地貌之丰富多样,富于变幻,举世无双,具有面积大、地貌多样、典型、生物生态丰富等特点。中国南方喀斯 特地形是全球湿润热带及亚热带喀斯特地形的典型代表。南方喀斯特地貌主要可分为三个区域:荔波喀斯特、石林喀斯特和武隆喀斯特。荔波 喀斯特的特点是锥形和塔形地貌,构成了独特、美丽风景,同样是世界级标准;云南石林以雄、奇、险、秀、幽、奥、旷 ”著称,被称为 世界喀斯特的精华”;贵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处,曾入选中国最美十大森林”,是极其鲜明和美丽的景观

3、。云南石林风景区位于中国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又称 路南石林:距昆明120千米,面积约40多万亩。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经过亿万年地质变化形成的。2004年2月13日石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批准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1984年石林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石林还是彝族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云南石林喀斯特的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以其荔波喀斯特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景观入选世界遗产。贵州荔波境内的国家级樟江风景名胜区,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沿河风光带组成,面积271.3平方公里。樟江沿河风光带,全长 30公里,一水贯穿水春河峡谷和大七孔、小七孔景区

4、。河面水流平稳,水清如玉,两岸青山绿树,农田村落,交织成美丽的田园风光。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的大、 小七孔景区以及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 为锥状喀斯特的代表被选入世界遗产。分布于重庆市武隆区境内的武隆喀斯特分为天生三桥、箸口天坑和芙蓉洞三大片,有天生桥、天坑地缝、溶洞等立体喀斯特景观。这几大片区分别作为国家级、直辖市级风景名胜区并整体作为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加以保护。自然遗产价值中国南方喀斯特”在地质地貌、生物生态、美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世界价值(突出普遍价值)长期以来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认同。此次列入世界遗产的贵州荔波喀斯特,云南石林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它们整体具有 突出普遍价

5、值”;它们各自为 中国南方喀斯特”类型的最好代表;在一统连片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多样性,表现为高原地区的石林(以云南石林为代表);高原和低地过渡地带的峰丛喀斯特(以贵州荔波为代表);长江北部的深切峡谷喀斯特(以重庆武隆为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发育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南方喀斯特经历了长期的地质年代,是地球重要而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喀斯特 地貌形态,既保留了地质历史时期古喀斯特遗迹,又代表了重要的和正在进行的喀斯特过程。中国南方喀斯特”留下了多次古喀斯特发育遗迹,如震旦纪末期喀斯特、志留纪末期喀斯特、 二叠纪末期喀斯特、三叠纪末期喀斯特、中生代末期喀斯特、古近纪末期喀斯特等。根据区域地壳

6、运动史和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质事件史, 中国南方喀斯特”发育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夷平期。该期夷平面表现为区域内海拔最高的地貌面,主要分布在滇东黔西乌蒙山至草海一带,海拔2700米左右。该期夷平面在三峡地区一般分布于海拔1800米至2000米之间。二是山原期。该期夷平面因青藏运动导致的强烈差异抬升而瓦解,出现了中国西高东低的台阶式地形雏形,在云贵地区其表现为海拔1600米至2000米的和缓地貌面,三峡地区本期地面高程1200米至1500米。广西西部斜坡地带峰丛山地的峰顶面高程变化于300米至1000米。三是峡谷期。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发生强烈的差异抬升,河流深切,峡谷发育,现代 水系

7、形成,产生了沿分水岭向河谷的喀斯特地貌分异,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性差异显著,强化了喀斯特地貌的丰富多样性,喀斯特地貌与景观成形。最为难得的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在第四纪基本没有经受冰期影响, 古喀斯特形态都得 以继承性发育,而欧洲和美洲北部喀斯特区普遍经受了末次冰期的影响,古老的喀斯特形态被破坏而没能保存下来。1、云南石林喀斯特世界喀斯特的精华。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 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 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景观,以形成历史久远、类型齐全、规模宏大、 发育完整,是世界惟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 天下第一奇观”、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石林博物馆

8、”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石林形成于2.7亿年前,发育经漫长地质演化和复杂的古地理环境变迁才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它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世界各地的石林仿佛汇集于此,有马来西亚的石林、 美洲的石林、非洲的石林;在相差不到500米的高差上有着最丰富的类型: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 瀑布、地下河,错落有致,洋洋洒洒,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和最丰富的立体全景图。石林,山石冠天下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分布范围广袤,气势恢弘,类型多样,构景丰富,面积 达1100多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 350平方公

9、里,以其极高的美学价值令人心驰神往。在石 林广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天造奇观,美不胜收。形态奇特的剑 状、蘑菇状、塔状、柱状、城堡状、石芽、原野等,拟人似物,栩栩如生的石林,或隐于洼 地,或漫布盆地、山坡、旷野,或奇悬幽险,亭亭玉立,集中体现了世界能给予人类的最大 惊奇。石林,风情醉国人云南石林,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陶醉。在石林多彩的红土地上,生活着世界上最 幸福、最欢乐的群体-彝族撒尼人。他们在奇峰异石间和彩云深处创造了阿诗玛文化和欢乐 的歌舞,他们祭祀、劳作、相爱、狂欢,每时每刻都创造着与石林一样众人惊奇、感动的艺 术和诗意。石林地区不仅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被列

10、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区,还是云南距今80万年前旧石器和新石器遗迹遗址最丰富的地点之一。景区内李子园箸的石林 崖画、石刻反映着彝族撒尼人古老的祭祀烟火及舞蹈、狩猎、战斗等场面;长湖独石山、大小石林内的赵信扎营、步哨山等留存着清代咸丰年间赵发义军的历史痕迹。石林既是自然的风景,也是人文的风景,与石林相伴的彝族撒尼人的生活风情,不仅 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以阿诗玛”(彝语金子般美丽的姑娘的意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艺术,其独特的语言文字、内涵丰富的诗文传说、斑斓绚丽的民族服饰、 火热豪放的民族歌舞、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风格奇特的婚丧嫁娶,无不体现出古老民族的 文化韵味和地域特征。长

11、诗阿诗玛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经典,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广为流传;电影阿诗玛享誉海内外2、贵州荔波喀斯特荔波喀斯特最醒目的景观是锥状喀斯特,最典型的类型是峰丛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作为世界遗产,荔波喀斯特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多个标准。峰丛景观与峰林景观呈有序排列,展示了相互地貌演化与递变;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与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包本底”及森林生态系含众多特有和濒危动I1物及其栖息地;代表了大陆型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的地质演化和 生物生态过程,是研究裸露型锥状喀斯特发育区喀斯特森林植被的自然 统结构、功能、平衡的理想地和天然试验场所;区内 90%的人口是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丰 富,其

12、中主要是水族、瑶族和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荔波茂兰,是至今保存着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的生物多样性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上,因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加之喀斯特地貌生境复杂多样,森林生态空间广阔,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及遗传种质资源。各种森林植物、各类动物及部分大型真菌,共有 4000余种。除有 大量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外,由于岛屿状的喀斯特地貌和特殊生境,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有物种,是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上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块宝地,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资源基因库”。古朴多元的民族文化乍眼望去,茂兰喀斯特自然

13、保护区一片片峰丛景象,而它装满的却是人与自然生物圈 中的智慧和绝唱。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和造就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形成了神秘古朴和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水书是水族人民千百年来的精神信仰、伦理道德、哲学思想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的累积。是古代水族先民用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民俗、宗教、伦理、哲学、美学、法学、 人类学等的古老文化典籍,它所涵盖的内容充分的展示了水族人民的智慧,至今都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水家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2002年3月,水书纳入了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在茂兰保护区,水族文化和水书传承至今依然保存相当完好,

14、逢年过节或重大择日活 动,当地的水家人都要请水书先生设祭,祈求获得保佑。在打开水书之前,人们会用五谷、 鸡、鸭、鱼、肉祭水书祖先,然后才开始翻阅,以消灾避祸,祈求平安。在茂兰这块神秘的 土地上,还有着众多为之惊叹的民族民间文化,其中有着悠久历史的布依古法造纸就是代表之一。在保护区尧古寨的纸坊可以看到:直径约五米的石圆台上,被牵引的一头水牛在石台外转着圈,与牛脊以绳相连的十八角石碾研磨着土黄色的竹渣。不远处,有人正把水池中泡过的竹段砍碎,还有人在一旁用方形网筛,从纸浆池舀”纸。半米宽的网筛入池,左右摇晃两下轻轻提起,池中淡黄色的纸浆薄薄地附在筛底。随后,将竹筛倒扣在木板上,揭起竹筛,一张湿漉漉的

15、纸便留在上面。3、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切型峡谷的杰出代表,它不 仅是反映地球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而且还是生命的记录,重要的、正在进行的地貌演化,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他孕育出的三个独立喀斯特系统,即芙蓉洞洞穴系统、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三者均是在长江三峡地区新近纪以来地壳大幅抬升的机制下发育形成的各异的的喀斯特系统,具有喀斯特特征的世界性意义。天下第一洞-芙蓉洞,发育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由同汽坑洞、摔人洞、卫江岭洞、胴坝洞、新路口洞、水帘洞、芙蓉洞、干肝洞和四方洞等洞穴组成,以汽坑洞为代表的垂向洞穴是洞穴探险爱

16、好者和探险家的乐园,以芙蓉洞为代表的横向洞穴,则是游人崇尚的最佳去处。洞体规模宏大,洞内次生物理-化学沉积物多样而丰富,洞穴的各种溶蚀形态,壮观的崩塌堆积,目不暇接的钟乳石类,现阶段不同处境的洞内池塘,石钟乳的坠落及其破 坏现象等等无不记录着它的沧桑历史演进过程,我国的著名洞穴专家朱学稳教授评价说从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方面看,芙蓉洞堪称是一座洞穴科学博物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桥群,武隆天生桥早在500我年前的明代一统志中就有有关记载,分布在长度为 10公里三叠系下统的碳酸盐岩河段,由峡谷干谷、伏流、天生桥、天坑、洞穴、喀斯特泉组成,峡谷深 200-400米,尤以其中的羊水峡和龙水峡地缝

17、 式岩溶峡谷最为壮观;三座喀斯特天生桥,分布在同一峡谷的1.5公里的范围内,桥间又是天坑,这在世界上可能是别无二例,天龙桥发育有两个穿洞,南穿洞为迷魂洞,北穿洞为现在的天生桥通道,其形状酷似人工桥梁,青龙桥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夕照成彩虹,似青龙直上而得名, 黑龙桥因其拱洞幽深黑暗似有一条青龙蜿蜒于洞而名,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3座天生桥总高度、桥拱高度和桥面厚度这三个天生桥最重要的指标皆居世界第一位,其三大属性更具有全球意义。后坪冲蚀天坑,发育于奥陶系石灰岩中,由地表沟溪、落水洞、竖井、天坑、化石洞穴、地下河和泉水组成。 是一个包含从非喀斯特区到喀斯特区、从地表到地下,从上游而下游,从补

18、给到排泄以至冲蚀天坑不同发展阶段的完整喀斯特系统,目前发现的这一类型天坑在国内外尚处于独一无二,后坪天坑最典型的为箸口天坑,箸口天坑形态完美,坑口呈椭园形,最大和最小深度分别为 295.3米、195.3米,自坑口视之,绝壁陡直,天坑深不可测, 奇险无比。自坑底仰视,四周绝壁直指天穹,引颈仰视,坐井观天,白云悠悠,天空湛蓝, 给人以超然物外、远离尘器的感觉,目前该自然景观还处于原始状态,尚未开发。三个自然景观可称作 中国南方喀斯特三绝 :它们是在长江三峡地区新近纪以来地壳大面积地壳大面积抬升和相应的河谷深切基本条件下发育的。它以洞穴系统、天生桥及峡谷系统和喀斯特天坑系统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记录和表现出地球发展这一阶段地壳抬升的特性。芙蓉洞系统中洞道,说明地壳抬升运动由直升转换为震荡上升性质;后坪天坑喀斯特系统洞穴通道说明整个喀斯特系统是在地壳抬升过程中形成的。喀斯特孕育出的三个自然景观,不仅演示着正在进行的地球内外引力地质作用,而且蕴藏着不同地质条件下喀斯特发育、演化的秘密,甚至是解读长江三峡形成机理的一把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