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曙斌喷泉探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35167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曙斌喷泉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曾曙斌喷泉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曾曙斌喷泉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曾曙斌喷泉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曙斌喷泉探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喷泉探究 (教师卷)、设计背景新教材氮族元素第二节演示实验,做了氨极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老教 材做过氯化氢气体的喷泉实验,练习题里出现了二氧化碳遇氢氧化钠会产生喷泉图1吗等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喷泉产生条件和方法的探究。二、知识背景1、原理: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溶解度要多大才能产生喷泉。如图1所示。假设实验室所用烧瓶容积为 250ml,且充满 了某种气体。玻璃导管长35cm (水面下的玻璃导管长度忽略不 计)。当胶头滴管内挤出约0.5ml水时形成了喷泉。思维程序:少量水进入瓶内后能溶解大量气体f烧瓶内气体 物质的量减少烧瓶内压强减小当瓶内外产生的压强差能克 服35cm水柱所产生的压强时形成喷泉。以A

2、点为研究对象,A点处压强要产生喷泉,必须P大气压一P气P水柱,即烧瓶内外压强差P水柱10.33m;要使水由物理学知识:当产生1个大气压的压强差时,水柱升高0 35柱升高35cm,压强差:一一 -0.034atm。1.若烧瓶内250ml气体全部溶解,则10.33烧瓶内外产生的压强差为:1-0=1atm,2.设烧瓶中250ml气体有x ml溶解,溶解后产生压强差为 0.034atm。250 : 1 = x : 0.034,x=250X 0.034=8.5ml。即溶解在8 50.5ml水中,气体体积为8.5ml时,才能产生喷泉。则1体积水溶解: 一 =17体0.5积。总之,当水柱为35cm时,气体在

3、水中的溶解度至少为 V水:V气=1:172、喷泉产生的方法(1) 气体溶解型:例教材中的氨气、氯化氢的喷泉实验。(2) 气体膨胀型:如图3。原理:溶液与大气隔绝,烧瓶与大气相通,当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大于水柱产生的压强时,形成喷泉图3图4甲乙丙A氨气稀硫酸氯化钠固体B空气乙醚浓硫酸C氧气大理石和盐酸硝酸钾溶液D氮气酒精硝酸铵固体3、如图6所示,在烧瓶中充入干燥气体甲,在锥形瓶中加入物质乙,在盛 有水的水槽里加入物质丙。下列组合中不可能产生喷泉的是:答: A、D(3)气体反应型:例1,如图4,原理:氨气与氯化氢气体混和后产生白烟 NH4CI,导致烧瓶 内外产生压强差而形成喷泉。例2,如图2,CO2或

4、CI2与NaOH溶液的喷泉(4)生活中出现的火山爆发、人造喷泉属于气体膨胀型喷泉。三、学生设计实验要求: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首先画出实验装置图,再整理实验仪器、试剂 药品、实验步骤等填入下表。四、探究过程题目:型喷泉探究实验仪器:试剂药品:实验步骤及装置图实验现象解释、结论和化学方程式五、相关文献资料1、2004年新版世纪金榜教师用书,P169。2、2002年全国理综试卷,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 (相关训练)1、如图1中,装置气密性如何检查?答:(1)打开止水夹;(2)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底部;(3)若在 烧杯内出现气泡且拿走毛巾后,导管内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2、如图4,喷泉

5、出现在装哪种气体的烧瓶中?为了加快 氨气、氯化氢的扩散速度,可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实现?答:(1)喷泉出现在装氯化氢的烧瓶中,因 HCI(g)扩散速 率大于NH3(g); (2)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底部,气体受热膨胀, 扩散速率加快。分析:该装置是气体膨胀型喷泉装置。物质丙加入水槽的目的是为了产生热 效应。NaCI(s)、KNO3(s)遇水无热效应,浓 H2SO4遇水放热,NH4NO3固体遇水 吸热。A中乙装置无气体,不能产生喷泉。B中乙醚受热易挥发,产生气压,当 压强足够大时,乙醚液体喷出。C中乙装置有C02气体产生,可产生喷泉。D中 酒精受冷不易挥发,不能产生喷泉。喷泉探究(学生卷)、疑窦丛生学习

6、氮族元素氨气时,美丽的红色喷泉使学生们欣喜不己。联想到生活 中的音乐喷泉,火山喷发,学生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除氨气外还有哪些气体能 形成喷泉?形成喷泉对气体的溶解度有多大的要求?液柱的高度对喷泉的形成 有影响吗?二、思维的火花经过初步的讨论,同学们认为要产生喷泉,关键是烧瓶内外的压强差要大于 水柱产生的压强。这只是定性讨论的结果。如果要定量分析,还得用物理学方面 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常温常压下,如图 1所示,1体积水溶解多少体积的气 体才能产生喷泉呢?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也能产生喷泉呢?如果装置中没 有胶头滴管,如图2,氨气和水能产生喷泉吗?如果烧杯中溶液与大气相通,溶液是水,能不能让烧瓶中的气

7、体反应掉,从而产生压强差导致喷泉呢?装置 中的烧杯是敞开体系,如果把它变为封闭体系能产生喷泉吗?如图3。问题很多很难,同学们受到了一次严峻的挑战。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 同学们提出的喷泉产生方法进行了筛选, 选出比较可行的做探究。并且把大家划 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负责一项实验,得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后汇总,得出 对喷泉产生的基本条件和方法的统一认识三、实验设计根据以上的疑惑,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提出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实验(一)设计思路(二)实验装置图及仪器、药品等四、实验探究过程请同学们分组,分别研究一种设计思路,设计记录表格,记录观察结果,得 出各自结论。五、实验结论实验感悟六、导师指津1、可以从导致烧瓶内气压减小的各种情况去探究喷泉产生的方法。2、也可以逆向思维,如果烧杯封闭,烧杯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能否产生喷泉 (相关训练)1、图1中,装置气密性如何检查?2、如图4,在烧瓶中充入干燥气体甲,在锥形瓶中加入物质乙,在盛有水的甲乙丙A氨气稀硫酸氯化钠固体B空气乙醚浓硫酸C氧气大理石和盐酸硝酸钾溶液D氮气酒精硝酸铵固体水槽里加入物质丙。下列组合中不可能产生喷泉的是:图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