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6《11 识》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42585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 6《11 识》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6《11 识》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6《11 识》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6《11 识》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6《11 识》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 6《11 识》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 6《11 识》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素材 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20的认识?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正式教学认数前,教材提供了一幅主题图,图中散乱放置了学生熟悉的学具及水果卡片。一方面提示教师通过让学生数出某种数量超过10个的学具,得到1120的某个数据,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话题;另一方面,可供学生学习数数之后进展练习使用,同时亦可做培养学生数感的素材加以使用。教学建议1教学主题图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中都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让学生试着数一数,使学生在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根底上数出图中各种物品的数量。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出来的。并启发学生思考:这么散乱地放置,不能看清有多少,怎样能使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呢?进而突出计数

2、单位“十,自然过渡到例1的教学。编写意图1例1在数小棒的活动中认识数,突出把“十作为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根底上1个1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此根底上认、读数,初步认识数序。2例2利用直尺教学数序,理解各数的大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3“做一做第1题意在引导学生有序、不重不漏地数学具的个数,丰富学生数数经历,积累数数的经历,进一步感受数序。第2题练习抽象地数数,在“分段的数数活动中进一步熟悉数序,能够正确判断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根底。第3题是根本的认、读数练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补充更丰富的认数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数

3、与生活的严密联系。教学建议1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用小棒进展操作,边操作边说数。突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1捆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即20。在数完1120各数以后,要使学生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数的理解,另一方面为读数、写数奠定根底。2在教学例2时,可以让学生分别读出1O以内和120各数。让学生将10以内的数数向学生提一些问题或让学生之间互相提一些问题,如“13的前一个数、后一个数分别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等,使学生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拟清楚的认识。也可以增加找出“哪个数离13最远近、比拟远近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3再次使用第73页的主

4、题图,让学生在数学具时想一想:在数的过程中为了不重不漏有什么好方法?从而积累数数经历,熟练掌握点数的方法。编写意图1例3以小棒图和带数位的计数器相对照的方式,使学生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并在此根底上进展写数的教学。这样安排,既给学生以直观上的支持,又突出了“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即位值的意义。2“做一做第1题继续在直观的根底上读、写数,稳固对数位的认识和写数的方法。 3“做一做第2题,通过用卡片在数位表中摆数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体会位值制的意义,同时进一步熟练写数和读数的方法。4“做一做第3题,通过找规律填数的活动,提高学生写数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序的认识。教学建

5、议1教学例3时,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在上计数器是怎样表示20以内数的。向学生说明: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一个珠就表示有一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2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和认知经历,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写数的练习,进而总结读数、写数的方法。通过比照“11个位与十位的“1表示的意思是否一样的分析,强化学生对位值的理解。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可连在一起。3教学“做一做第2题时,教师可以制作类似教具,课堂上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数,强化学生对十进位值制的初步认识。4“做一做第3题“填数的练习形式是表达数与数之间关系的

6、有效直观模型,这一内容是数轴的“雏形。学生应根据各数之间的联系完成练习,以此提升学生对数序的以识。编写意图1第1题使学生感受到在数1120各数时,先找到10,再接着数是一种好方法。突出计数单位“十,同时感受“十与“十几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根底。2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数数的感性经历,并逐步建立起数感,教材安排了“几个几个地数的习题。第3题是练习2个2个地数,第4题是练习5个5个地数。3第5题,要求学生按数的顺序把点连起来,连成一只小兔。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将有序数数的活动蕴藏于有趣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练习数数,认识数序。4第6题帮助学生掌握

7、1120各数的序数含义,从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但不出现序数这个名词。教学建议1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教师可结合实际创设更加丰富的数数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而灵活多样的数数活动中感受数的大小,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掌握点数的方法,丰富数感。如让学生更多地经历“2个2个地数和“5个5个地数,以及其他“几个几个地数的过程,将直观经历与抽象的数建立起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2对学生数数的活动给以及时、准确地评价。教师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数数,并对学生及时进展点拨,突出“十的作用与价值,以及“几个几个地数的方便与快捷。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将生活经历与认数严密联系起来

8、。编写意图1第7题,结合直观图进展数数活动,突出“十在数数中的作用,初步感受“十再添上“几,就是“十几,为学习相关计算奠定根底,同时加深学生对“十位和“个位含义的认识。2第8题是数的组成与写数的综合练习。可使学生在更为抽象的问题中进一步理解“1个十和“10个一的含义,综合运用组成、对十位和个位的理解解决问题。3第9题,以半开放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丰富对数序、数的大小的认识。4第10题,在数数活动中,对基数和序数进展比照,感受二者的不同,但不出现相关名词。5第11题、第12题结合生活情境及数轴进展读数、数数和写数练习,进一步稳固数序,培养数感。教学建议1在数数活动中突出“十的作用与价值。 “十是学生认数和计算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的学习也是“十进位值制的启 蒙。但对“十的认识不可能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强化和深化。练习十七中的多个练习都在数数和写数等活动中凸显了“十的作用与价值,教师应给予充分重视。2把握好“名词的处理程度。学生在前面例题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个位和“十位,在练习十七中应给与稳固和强化。同时,它们应该成为伴随学生认数而认识的一组重要“名词。但“基数与“序数这组概念那么因过于抽象,而不必要求学生认识。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到二者的不同,即能够在不脱离情境的情况下进展识别和区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