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48569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究燃烧条件的说课稿探究燃烧条件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安陆市陈店乡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验 : 探究燃烧的条 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 来展开。一、教材分析探究燃烧的条件是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第一局部的内容。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是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燃烧 的条件,了解燃烧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日常生活中防范火灾的意识,因此, 该内容比拟重要。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燃烧的条件2 、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比拟,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火灾的意识。为完成教学目标,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燃烧的条件。难点是引导学生改良实验。 所以本节课我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多媒体课件,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如:点燃酒精灯,他们认为点 火就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也了解了许多物质都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这 些知识和技能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但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还有些学生对 燃烧认识片面,这些要在实验教学中得到改观。四、教

3、法学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 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易获取多方面知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结合本节 课的内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比照实验,主动建构燃烧的知识体系。五、教学过程环节 1、表演小魔术 烧不坏的手帕,引入新课,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呢?当学生们兴致勃勃讨论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转入对燃烧条件的 探究。环节 2、学生先猜测,我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完成实验。实验 1、分别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木条和小石块两种不同的物质目的是探究燃烧是否需要可燃物。实验

4、2、点燃两只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目的是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实验 3、分别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相同大小的小木块和小块煤目的是探究燃烧是 否需要一定的温度。通过小组比照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这时我展示图片“火三 角,形象生动的强调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在此,我还给学生讲解了一条知识:着火点,并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生煤炉时需先引燃纸和小木块? 环节 3、演示实验,并共同改良。为了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我按课本 129 页上图演示了该实验,引导学生比照实验 现象,思考:铜片上的红磷为什么不能燃烧?热

5、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不能燃烧?进一步归纳 燃烧必须是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实验完后,教室里有大量白烟,我告诉大家, 这种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它有毒。学生们听后吓了一跳,坐在窗户旁的学生立即翻开窗户。 我抓住时机,立刻提问,怎样对该实验经行改良呢?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提出用沾水的 集气瓶收集白烟,有的说用试管装药品,在密封条件下进行,等等,这些想法都很好。另 外,在做白磷在热水中燃烧时,有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在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由于熔 化,随着气泡分散开,影响实验现象。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来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 积极讨论,热烈发言,最后得出用细铁丝网包住热水中的白磷,或者用试管罩住白磷再通

6、氧气,可防止白磷在水中漂荡,效果较好。通过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良,既锻炼了学生的能 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还树立了“绿色化学的环保意识。环节 4、为了稳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还补充了两个趣味小实验。实验一、将一根燃着的火柴,分别 竖直放和倒着放,比拟哪种情况易持续燃烧?学生们先猜测,后实验验证。得出火柴头朝 下时,火苗向上,对火柴梗加热,易到达着火点,可持续燃烧;第二个小实验是将两支长短 不同的蜡烛点燃,用大烧杯罩住,比拟是长的先熄灭还是短的先熄灭?学生讨论后,都说 短的先熄灭,理由是认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我让学生一起做实验验证, 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长的先熄灭。大家一脸

7、迷惑,我跟大家解释,蜡烛燃烧时虽然生成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是,此时是热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浮在上层,故长蜡烛先熄灭, 大家豁然开朗。我还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延伸,介绍身处火灾现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弯下腰,寻找平安出口的道理。这两个趣味实验既加深了学生对燃烧的认识,也为后面学 习灭火方法做好了铺垫。【教学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本实验课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 验为根底,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展示了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2 、实验趣味性强,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充足、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泼,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被激发,学习情绪饱满、教学效果较好。3 、通过对课本实验的该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缺乏之处:实验方案都主要由老师在引导设计,没有让学生独立完成,不能很好的培 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